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金代词话批评视野下的苏轼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创作主体论、创作特征论以及词史地位论。在创作主体论维度,词论家们肯定苏轼的才华与品行,并为苏轼之误进行辨正。在创作特征论维度,词论家们主要对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和词作的创作技巧进行论析。在词史地位论维度,词论家们主要从学者品评和词体发展两个方面论评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金代词话对苏轼的论评从不同的视角将人们对苏轼的认识进行了深化与完善,为更好地把握其人其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以学问为词是对词创作中一类作法的总称。苏轼的以学问为词有种种表现:用典、隐括、和韵、集句、回文等。其利弊得失各不相同。以学问为词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在词史上具有某种开拓意义,在创作实践中不乏成功之作,且有个别经典作品,但与词体“吟咏情性”的大旨有所背离。难得苏轼对此能有所节制,所以并未推向极端,也未发展成为苏词的主要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3.
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这一主张有些违背作词的基本原则。从苏轼的作品看,其创作实践并未坚守其理论,有些地方甚至违背了“以诗为词”的主张。从苏轼的主张看,他主张词、诗共源,词只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巳。这将会使诗词出现合流的现象。苏轼“以诗为词”,不仅以诗的题材内容入词,还以诗的创作形式、创作方地广泛入词,这样就使苏轼许多词作常与其诗混淆难分。苏轼把“诗序”入词,结果使他的原有词牌往往被人遗志,反而经常取其词序和中词句当作新词牌名,这并非对词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对苏轼词在词体发展中的作用,许多论者从“以诗为词”“韵”等角度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苏轼词的众多题序,可以发现苏轼对当时业已形成的词体功能和特征的态度,并进而从其对词体的态度上,追寻苏轼词体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之作。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胸襟。文章试从"错位"这一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分析,以探究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了解这一词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苏轼“以诗入词”改变了传统词的创作道路和发展方向,就其自身原因来说是他的性情品格与词体的特性不相契合。采用词这种文体进行创作,必须具备一种与其特性相吻合的悱恻幽约的情思,这一点,苏轼是不具备的。苏轼的性格气质以豁达开朗、潇洒超旷为特征,这正是苏词的“风韵”所在。  相似文献   

7.
北宋中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词人,高擎“以诗为词”的改革大旗,对词体进行积极的革新和创造,使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品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发展到艺术的顶峰,以至被后人誉为“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8.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其首要特性就是音乐性。词的音乐性反映在填词和唱词两个方面。在歌伎唱词盛行的宋代,歌伎唱词使得作词主体在音乐层面和语体层面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词人会根据唱词场合和唱词之人有意识地创作合乐之词,苏轼就是其中一位。与一般认为的豪放词相比,苏轼供歌伎演唱的词作,俨然形成了艳丽旖旎的风格。由此可见,歌伎唱词对苏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宋中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词人,高擎"以诗为词"的改革大旗,对词体进行积极的革新和创造,使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品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发展到艺术的顶峰,以至被后人誉为"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并没有开创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集前人词作之大成,在继承“言情”词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大胆革新。豪放词的创作只是其革新词坛的一个方面。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以诗为词”,扩大题材,提高词品,拓展词境,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使词成了可以和诗歌比肩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1.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在形式上,冲破了声律的束缚,使词由原来的音乐附属品逐渐发展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型诗体;在内容上,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能够像诗文一样反映广阔的社会和人生。此外,苏轼还大量使用词题、词序来交待词的创作原因和动机,又尝试用典以扩大歌词容量,这些创造性的作法,也都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苏轼以豪放词饮誉于世,本文却着意反弹琵琶,因为他的词集中婉约绮丽之作几及大半,其豪放超逸之作也每每用艳笔点染,使之不失词体“要眇宜修”之特性。苏轼体现词“要眇宜修”文体特性的方式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沿袭从温庭筠到柳永的题材及写法;对温韦晏柳式的题材作雅化深化处理,主要是加进自己的兴感和理趣;在豪放超逸的题材和风格中加入柔婉绮丽之笔。梳理这些方面,既有利于认识苏词创作的总体风貌,也有利于认识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文体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14.
苏轼以他打破传统因袭态度的创作精神,把诗文革新运动的革新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一扫词坛侧艳重靡的积习,扩大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语言风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为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派作家,其词有不协律处,由是产生苏轼不懂音律之说。但自宋以降,也有不少关于苏轼通晓音律的记载。他能自度曲,能改不协律之作为合乐之作,他善于鉴赏乐曲,东坡词有很好的音乐效果。其不合律依腔处,正是不僵守故垒使然。  相似文献   

16.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17.
在苏轼363首词作中,有小令231首,如此大规模的作品数量不容小觑。在苏轼的小令创作中,题材内容自然也丰富多样,前代出现的诸多类型在其作品中均有表现。但综合来看,苏轼的小令创作在题材内容方面较之前代作品还是呈现出了三个方面的开拓:第一,代言体作品逐渐减少,直抒怀抱的词作明显增多;第二,写景咏物词大量涌现;第三,对于女性的描写不再局限于表现男欢女爱之情,更多的是侧重描摹其形象特点,刻画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苏轼各种体的作品中,呈现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这一以往研究鲜所涉及的领域,是苏轼作品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构成苏轼作品音乐世界的几大主要因素,即苏轼所受传统音乐理论和家庭音乐气氛的影响,苏轼个人天赋中所独具的节律感应能力,苏轼观察总结人生物理而抽绎出的音乐理念。章还对苏轼作品音乐世界的表现方式和鲜明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李之仪善于学习苏轼豪旷俊逸之意气及苏门“以诗人词”的创作意识,并将“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及清婉的创作艺术一并融入词中,呈现出多重意蕴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0.
苏轼以其跌宕的生活经历,崇高的性格气质,聪颖的才学,创作出“自是一家”之词,倡导“以诗为词”,这样的豪放之词偶尔不协音律,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苏轼崇高的人生观入手,探讨苏轼写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分析苏词“自是一家”“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指出苏轼词自是“曲子缚不住者”,引出后人对苏词的评论及苏词对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