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市,是我国南宁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是南宋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当时对它进行记载和描述的著作并不算少;后人对它进行研究的论著也不在少数。本文试图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就此做一点儿工作。 (一)什么是瓦市? 瓦市,即市民娱乐的场所,又叫“瓦舍”、“瓦肆”、“瓦子”。“瓦市”的原意,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瓦舍》中有解释:“瓦舍者,谓其‘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都城纪胜·瓦舍众伎》的解释是:“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其义近似。瓦舍是一个百戏荟萃之地,每个瓦舍里划分为多个专供演出的圈子,成为“勾栏”。  相似文献   

2.
宋元话本     
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所用的底本,是宋元时代的一种文学作品。宋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出现了一些公共场所,称作‘瓦肆’或‘瓦舍’、‘瓦子’。在瓦肆中集结了表演游艺、杂  相似文献   

3.
<正> 两宋是我国古代说唱文学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北宋时的汴京,南宋时的临安,是那时的说唱文学中心。宋时称演出戏剧曲艺的场所为勾阑,勾阑都集中在瓦舍里,瓦舍又叫瓦肆、瓦子,是一种规模很大的综合游艺场。宋代的汴京和临安,瓦舍众多,勾阑林主,许多专门的“说话”艺人,在那里靠卖艺维持生计。其他一些中小城市也设有勾  相似文献   

4.
瓦子又称"勾栏"、"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之所以叫"瓦子"是因为当时没有一个现成的名称,古人发现这类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瓦之属,便将其聚会玩闹的场所称作"瓦舍"、"瓦子"。南宋末年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瓦舍者,谓其来者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相似文献   

5.
“妹嬉何肆”的“肆”训为杀而陈尸,为原始祭俗;“负子肆情”的“肆”意为恣肆放纵,是对偶婚俗;“何肆犬体”的“肆”释为仿照、模拟,为巫术行为。  相似文献   

6.
近日接到河南省邓州桑庄中学田弥老师的来信 ,询问“瓦肆”和“瓦子”是不是指同一事物 ,遂撰此文 ,供广大教师教学参考。汉唐时期 ,我国封建统治者就很重视乐舞杂技。汉武帝设立专门管理乐舞杂技的机构———乐府。乐府的“雅乐”部负责宫廷乐舞、巡行祭祀音乐的管理 ,并广泛收集各地民间歌舞 ,整理加工 ,创作“新声”。乐府的“散乐”部负责管理不能应用于祭祀、巡礼的民间杂技乐舞。杂技乐舞主要功用是娱乐。它们进入宫廷以后 ,深受帝王将相的欢迎。为了提高演出水平 ,汉代设置了俳优职位 ,把民间优秀艺人搜罗殆尽。唐高祖设教坊 ,隶属太…  相似文献   

7.
说“瓦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盛,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日趋繁荣。中学历史教材注意到这点,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一节中提到,“宋代的大城市中出现了‘瓦子’,瓦子既是综合性文艺演出场地,又是商业中心”。有同学会提出疑问,当时的娱乐性场所为什么叫瓦子,具体有什么功能?为了帮助老师和同学解开这个谜团,特对“瓦子”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醇而肆”审美风貌理论尚未为学界所注意。“醇而肆”理论体系的形成,可追溯至清初徐元文《王阳明先生全集序》所建构的“浩然之正气”本体论、“养以充之”工夫论和儒家旨归价值论。对徐元文的文章进行探索可以发现,该理论体系经由韩愈创生,苏轼、朱熹发展,徐元文建构而成的清晰脉络。徐元文又得同期魏禧、李光地的理论言说所羽翼。“醇而肆”的价值旨归,在韩愈那里是儒家义理为主以成“醇”、融合《庄》学等百家以为“肆”的理论存在;中间经苏轼“浩然之气”《孟子》学和朱熹“阳德刚明之气”《易》学本原追问,尤其魏禧《中庸》学的“中”发而“逾节”成“醇而肆”的论述,其儒家价值旨归得以确定。通过对“醇而肆”与“中和”的辨析发现,“醇而肆”与“中和”一样,是儒家关于文学审美风貌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9.
徐文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B07):70-72
晚唐、五代的曲子,到宋代称为“宋词”或“小唱”。由于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勾栏瓦肆里说唱,戏曲的发展,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爱好,宋词(小唱)在社会上风靡一时,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歌曲形式。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 《阅读与鉴赏》2009,(11):27-27,53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枝奇葩。鲁迅先生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红楼梦》对传统写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于叙述视角的转换。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从勾栏瓦肆的“说话”中脱胎而出,从结构类型到叙述方式,无不受到“说话给听众听”模式的深刻影响,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东坡说文     
葛延之在儋耳,从东坡游,甚熟。坡尝教之作字云:“譬如市上店肆,诸物无种不有,却有一物可以摄得,曰钱而已。莫易得是物,莫难得是钱。今章、词藻、事实,乃市诸物也;意,钱也。为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汝若晓得此,便会做字也。”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小说,由说唱文学蜕变为书面文学,由笑声不绝于耳、大庭广众共同享用的都市勾栏瓦肆进入带有神秘色彩的私人书斋,这本身有一种微妙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掀开了近代小说创作的新一页.苟且把"勾栏瓦肆"与"私人书斋"当作小说阅读的两种不同场境,那么,一经比较便可发现.由于阅读场境的不同,阅读者对小说所持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晏子巧谏     
【原文】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 )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谊者。”辞曰:“君之先巨容焉,臣不足以嗣( )之,__臣侈( )矣。__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__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 )  相似文献   

15.
你可知道,北宋时代开封城里的有些家长,是怎样对付在家中淘气胡闹的孩子吗?据苏东坡在一篇笔记文中记载,这些聪明的家长既不靠打板子,也不靠买糖果,而是给孩子一点钱,打发他们到“瓦肆”(书场)中去,听民间艺人“说三分”,即当时流行的三国故事。这个办法真灵,即使最不安分的孩子,也往往听得入迷,以致听到刘备吃了败仗,就眼泪汪汪,打了胜仗,就笑逐颜开,再也无心思去淘气胡闹了。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句。课本将“东封郑”注为:“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做动词”;将“肆其西封”注为:“往西扩大边界。……肆,延伸、扩张。封,疆界。”同学们按此两注翻译句子实难准确表达原意。“东封郑”的“封”从课本注释看,显然是把它看作名词活用作使动词了,其实“封”在此句中是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是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上基本相同,所相差的是成分之间的关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  相似文献   

17.
大写的数字     
从一到十的数字,大写作“壹、贰、叁、肆、伍、陆、染、捌、玖、拾”。文书单据数字要用大写,取其读音相同、笔画繁多,以防作伪。这十个大写数字中,“壹、贰”与原数字音义都同;“肆、伍、陆、玖、拾”与原数字音同义异。“叁”,字书没有这个字,是根据“参”的字形稍加改变而成,因为“参”字原可作“三”解,象《左  相似文献   

18.
汉代商业包括官营、私营两部分,官营商业规模巨大,以长安为中心,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商业网、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都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大司农掌全国财政大权,其属官有掌运输的均输官和调剂物价的平准官、实行“平准”、“均输”之法,以保证流通货物,平定物价.“市井”一词,汉代有之。《后汉书·循吏传>李贤注引《风俗通》曰:“俗说市井者,言至市有所鬻卖,当于井上先濯,乃到市也。”市内有手工业作坊,有出售一般居民生活品的列肆。  相似文献   

19.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很多东西不同于前代,也异于后世,元代文人在夹缝中生存,晋身之路被阻隔,隐居遁世却也无处可去,很多文人混迹于勾栏瓦肆,于嬉笑怒骂中借杂剧这一奇葩或哀或怨或讽或刺,流行于山东的水浒戏在元杂剧中独树一帜,其创作者们把自己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理想抱负借助于水浒戏从而达到“穷亦兼善天下”,  相似文献   

20.
“逸”与“狂”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为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之一,探究其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可以揭示我国古代审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性和趋势,那就是自然人性化倾向。有人说文学是“人学”,而古代的审美当然与“人学”紧密相连。《论语》中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狂者”是指志向高远而勇于进取的人,孔子自己虽力主中庸,但对“狂”却颇为心向往之。“狂者”说话无顾忌,“古者狂也肆”(《论语》中《阳货篇》),狂者一般都隐居而未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