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山古代香客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泰山古代宗教活动繁盛,泰山上下以接待香客为主的旅店业应运而生,在历史上盛极一时,并形成了其独特的经营方式与化特色,成为泰山民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钧稽了历代正史、方志、碑刻、笔记及说部戏曲中的有关资料,对延续千年的泰山香客店的兴起、升沉、规模及衰替等诸多史实作了探考,揭示了其历史轨迹,中征引的清人《东游纪略》中有关秦山旅店的记载,为一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关于泰山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是客观存在的 ,泰山学是人为形成的 ,泰山不就是泰山学 ,“泰山研究”也不能取代“泰山学研究”。既然存在一个博大雄伟的泰山 ,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这个“道理” ,就是其“存在”的内在真实逻辑关系 ,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数代学人的努力 ,不断对其“揭秘” ,逐渐形成一种系统化了的认识 ,运用学术话语、概念、原理体系将其外化出来 ,就形成了一门关于泰山的学问———泰山学。泰山学有若干分支 ,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渗透、以人文科学为主 ,但又关照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为营造泰山学 ,国内外学人必将付出艰辛的劳动 ,但也值得  相似文献   

3.
泰山气候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首先归纳了泰山山麓区域气候特征,并并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及地表性质等方面分析其原因。近而更详细地分析了泰山山气候特征,揭示泰山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显示出丰富的泰山气候资源是泰山自然景观构景要素中最为活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泰山道里记》的作者聂钅文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 ( 1715 ) ,卒于嘉庆初年 ( 1796后 )。年轻时在泰安府衙应差 ,30岁后退居泰山。他自年轻时便热爱故乡泰山的历史文化 ,亲自踏勘、调查有关资料。 5 0岁前又编成《泰山道里记》、《泰山金石考》等 ,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学者姚鼐、钱大昕等人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归纳了泰山山麓区域气候特征,并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及地表性质等方面分析其原因.近而更详细地分析了泰山山地气候特征,揭示泰山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显示出丰富的泰山气候资源是泰山自然景观构景要素中最为活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推动。泰山上官方的封禅祭祀活动及民间的鬼神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泰山道里记》的作聂Wen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嘉庆初年(1796后),年轻时在泰安府衙应差。30岁后退居泰山,他自年轻时便热爱故乡泰山的历史化,亲自踏勘,调查有关资料,50岁前又编成《泰山道里记》、《泰山金石考》等,得到当时名学家、学姚鼐、钱大昕等人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乾隆三十八年(1773)纪昀奉命领衔主纂《四库全书》,与此同时还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此《提要》中将《泰山鬼玉》(四卷)、《泰山纪事》(三卷)、《泰山纪胜》和《泰山道里记》等四种泰山要籍存目,并一一作了提要,纪昀虽因心于国事一生未能登临泰山,但对泰山极为尊崇,对泰山化极为重视,纪昀对泰山的这种情怀,除《提要》外,在其泰山诗作及其《阅微草堂笔记》中皆有大量字记载和流露。  相似文献   

9.
泰山府君与阎罗王更替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乃至两汉,中国文化的重心在齐鲁之地。齐鲁德生、方士以他们深厚的文化传统使泰山这一地方信仰转为全国信仰,遂有帝王受命的“封禅”出现。随着这一仪式的巩固,特别是禅地的意义,使东汉末年泰山主死之说开始流行世间。两晋南北朝占据统治地位的冥神──泰山府君在唐宋之际逐渐被佛教的地狱之主阎罗王取代,以至近世湮没无闻,其原因正在于佛教以地狱受苦说和冥间写经修福说,塑造了阎罗王既威严又富有人情味的形象,相对于泰山府君的空洞无物,更易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封禅多在泰山举行,有其自然的和历史文化的因素.汉武帝泰山封禅尤以其磅礴的气势、独具的风格引人注目.汉武帝泰山封禅,展示了西汉雄豪奔放、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雄放的西汉精神与雄伟、奇特的泰山风光相融合,才有了阔大的封禅典礼.在发展山水旅游特别是泰山旅游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泰山封禅文化的充分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耸立在泰山南麓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落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是泰山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标志性纪念建筑,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的沧桑变迁,有关滦州起义的史迹和泰山滦州起义纪念碑的由来已不被人所熟悉。本文根据南京历史档案馆和冯玉祥纪念馆珍藏的部分资料,第一次详细纪述了纪念碑的由来和相关的史迹,为泰山研究提供了一份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12.
泰山茶文化与泰山茶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茶产业是泰山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分析泰山茶产业发展瓶颈和基于茶产业链的发展战略,从文化层面上借助与泰山茶文化的融合,探讨泰山茶产业进行品牌、产业素质提升、开拓产业链价值空间的发展策略,为泰山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徐北文先生(1924-2005)是当代成就卓著的泰山文化专家,其提出的“泰山学”之说,着眼于泰山不同于其它地方名山的特殊性,倡议从“大文化”的视野照观泰山,其说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本文从徐氏这一观点出发,进而推绎出泰山文化中存在着“两个世界”,即“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并对这“两个世界”的不同内蕴试作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风云迭起,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泰山郡名人荟萃,形成了一个英雄群体。鲍信有恩于曹操,鲍勋为曹魏尽忠;于禁为曹操手下名将,然弗克其终;臧霸起自布衣,终能封侯拜将;胡母班被人假手让内兄王匡杀害,王匡被曹操火并;高堂隆为魏明帝重臣,深得明帝器重;诸葛亮随父在泰山郡长期生活,深受泰山文化熏陶也应算是泰山人。  相似文献   

15.
泰山是道教兴盛之地,历代都有道人在泰山进行宗教活动,而附属于道教各种法事而存在的道教音乐始终贯穿其中,作者主要是从泰山科仪音乐入手,对其音乐运用程序、曲目及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泰山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其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也显得愈发重要。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不仅可以向外国旅客展示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可以宣传它丰富的人文景观。本论文以泰山景点中的景点翻译为例,内容涵盖地理、人文、胜迹等方面。旨在探究翻译此类旅游文本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生活环境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曹植的诗歌,尤其是游仙诗中出现了不少与泰山有关的内容。本文试从曹植诗歌中这一特点的原因及现实意义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泰山女神的神话、信仰与宗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泰山女神信仰肇始于原始社会中的女神崇拜。道教割断了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同古代原始泰山女神的联系,到明代对这位女神的信仰又隆重起来,尤其嘉靖万历之后,比北京到长江,各地普遍修起了碧霞元君行宫,泰山顶上碧霞元君的香火压倒了所有男性神。这同当时北方民间信仰和民间宗教崛起的女神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在登临泰山的过程中,一路观赏众多古今摩崖刻石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纪泰山铭》两处巨型摩崖刻石,气势恢宏,令人震撼。《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简称《泰山金刚经》(图1),北朝时期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经石峪山谷的花岗岩溪床,明代隆庆年间万恭在旁刻有"曝经石",故此摩崖又有"晒经石"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其没有题记、刊刻年月和经主、书丹者姓名,后经金石专家考证,书者有可能是北齐书家僧安道一。尽管书刻者无定论,但并不影响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位置和后人的关注喜爱。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在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山石文化在泰山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源远流长。泰山石文化包含自然和人文两类,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泰山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优劣并存。针对目前泰山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价值最大化的问题,重点以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试探性的应用价值工程去解决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从战略的层面采取相应对策,以打开泰山旅游新篇章,促进泰山石文化专项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