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的参与度、完成度及情感体验是评价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是促进学生参与并完成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阐述了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从而指出积极、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文 《体育科技》2005,26(4):91-93
对终身体育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意义做了简要阐述,并从教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及激发锻炼动机等方面入手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石俊梅 《体育世界》2014,(7):105-106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更重要地,高校体育教育还能够有效地培养现代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在现今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弱化了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本文在分析终身体育意识必要性以及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策略,来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赵凤英 《冰雪运动》2009,31(2):88-91
以北方冬季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及动机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影响冬季男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及锻炼的项目,目的是为了加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全民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使大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运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乐趣,以便提高冬季体育教学效果及其运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男女大学生在锻炼动机、锻炼行为、锻炼项目等方面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并提出增强男女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翼狻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92-192,194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进行,体育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本文中,笔者首先结合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明确了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影响因素,然后就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展开相关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通过对现行的体育课程中教学、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发掘体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意识和习惯,逐步积累终身体育资本,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从终身体育意识与警体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当前公安工作的环境出发,研究如何在警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为加强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警体技能,以适应公安工作的要求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材与学生运动倾向关系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学校体育教材与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研究认为:体育教材选用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运动动机,引导学生运动兴趣,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材教学价值不能局限于课内,还必须考虑教学成果具有延续性作用,即把课内教学与课余和校外学生体育活动相联系,向学生未来终身体育延伸,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9.
邹穗晖 《精武》2012,(12):62-62,64
高职院校体育设施是保障体育教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更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座谈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体育设施与学生体质的关系,特别是体育设施对学生锻炼动机、锻炼项目选择以及锻炼效果和锻炼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论证体育设施对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彭伟 《体育科技》2015,(1):145-146,148
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当今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运动处方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目的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中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以期促进新疆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会来 《体育世界》2013,(11):120-121
中职体育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打好身体基础于在校期间,而且还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掌握体育的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起来。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可以说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中职体育教师应当提起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于真正的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起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本文深入的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中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并且提出了实施终身体育的措施,旨在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辉阳 《灌篮》2021,(3):104-104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能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好习惯,教师要积极地向学生渗透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积极运动。学生主动运动会在实践中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快乐生活,主动学习,以愉快的身心走进校园。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增强教学趣味性,坚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开放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第一”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在分析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关系的基础上,以高校网球课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终身体育的指导下,要优化网球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其终身体育打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华勇猛 《体育世界》2013,(5):110-111
体育教学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实现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学生体育教学兴趣不高的因素,从室内教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竞争意识和情感激化等方面探讨提高体育教学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涛 《冰雪运动》2015,(1):80-82
在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采用自我决定理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利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自觉行为,为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打下坚实基础。提出满足学生自主性的需要、满足学生能力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等动机激发的原则;总结出转变观念,培养兴趣,确定目标,体验快乐营造氛围,鼓励自主,提高素质,建设环境等动机激发的有效措施,为提高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大学时代是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将直接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是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最有利的时机。  相似文献   

17.
赵苏喆 《体育世界》2007,(12):11-14
通过对近年来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目前的高校体育在教学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影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提出了有关建立按体育意识进行分组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提供了全新的体育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终身体育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就高中体育选修课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8级高中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研究,结果显示:选修课对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爱好和特长,养成独立健身的能力,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良好推动作用。并对选修教学的落实、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永新 《四川体育科学》2012,(1):107-109,113
武术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教学中引入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进行了实验与创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优化课堂教学;益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屈睿 《体育世界》2011,(10):46-4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终身体育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大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作用结合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议。旨在为大学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和培齐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