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发展趋势,及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分类调查,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承与保护理念及法律依据。目的是有利于促进肇庆市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国家于2011年颁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将文化崛起与文化自信问题已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被誉为"东方曲棍球"的我国少数民族木球项目,是宁夏乃至全国重要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受到了发源地宁夏及周边兄弟省市的高度重视.基于此,研究从木球的起源、传承与发展现状、运动价值、场地器材、竞赛规则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剖析,将从赛事组织、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建立少数民族体育基地等方面尝试性探索发展策略,使宁夏少数民族体育木球项目得到持续发展和良好传承.  相似文献   

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曲折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任然存在着不足,有待我们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许多学者从各种视角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为中华民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问题,新想法、新思维.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途径进行综述.深入研究探索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归纳体育非物质文下多角度的保护措施,以有助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立体化、全面化、科学化等的提出.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危机;最后,指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个案分析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周口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周口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在政府和民众认知态度、传承模式、传承队伍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传承机制、规范传承人认定机制、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产业化、坚持原生态传承与弘扬创新相结合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与措施,旨在为周口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和一些带有体育活动性质的民俗活动被纳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征与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含晋商文化元素,呈现戏曲化的表现形态,体现武舞交融的审美情趣,具有传承的家族性和竞技的团体性等特征。一些资源面临消失,保护抢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只有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传承价值,面对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创新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并将其从消亡危机中解救出来,不失为较好的策略。基于此,该文围绕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论述,涉及传承方式、传承中的问题、传承方式创新策略等,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保护、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路,构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从保护与传承研究、区域性研究、个案研究、传承人、法律保护、校园传承、传媒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借助媒介传播方式来提升公众自觉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校的教育中来深化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引入到体育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1年我国国内发表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年度变化、作者情况、期刊来源、主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简单化、研究内容表面化、研究成果单一化等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政府、学界、民众在保护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研究;从法律和知识产权角度探讨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加强与完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重视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教育相关研究;关注和深化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承人研究;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利益分配研究;新农村建设与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进行分析,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点。并从校园、农村、媒体、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在"非遗后"时期背景下,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非遗保护的研究中汲取灵感,为当今及未来的体育非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对市场的过分投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变异;政府的"功利性"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政绩砝码";城市的迅猛扩展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受到侵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认同危机;传承人的渐渐老化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建议:保护传承主体,营造活态传承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奖惩鼓励制度;做好非遗项目分类工作,加强市场准入鉴别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突出体育非遗保护的整体性;提高对体育非遗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的基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布龙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促使中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为中国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袁俊 《精武》2013,(19):156-156,158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指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确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挡、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可以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弘扬传承和振兴等工作。本文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影响因素出进行分析探讨,井提出几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从而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积极响应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推广工作,促进我国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推动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和以史为鉴的指导思想下,从我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基本现实出发,剖析蹴鞠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身演变等因素对蹴鞠兴衰发展的影响,旨在为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并据此启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要:以史为镜,与时俱进,正视时代发展;加强基本理论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注重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明确政策法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等.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如何根据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特性进行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启示;分析了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有限性、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矛盾等困境;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职能管理机构和分级保护体系;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制保护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提高馆藏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水平;开展普查工作,建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数据库;重点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关注;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形式保护与文化空间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使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保护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应达到先进性、规范性和扩展性等性能要求。其系统设计应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数字加工模块、资源分类模块和网络平台管理模块等四大内容。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也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和传播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7.
论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非物质体育文化保护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要从全人类的文化视角来看待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做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9,(3):67-73
英国政府和国民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呈现活态保护和传承的特征:引入生态博物馆的管理理念,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公学教育中融入了大量英国本土体育文化,使英国悠久的体育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采用分散立法方式的采取不但保护了有形遗产,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同这些遗产共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对体育历史遗迹的深度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存在有形可依。英国经验的借鉴意义:应采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加强体育博物馆教育同学校教育的结合,才能使博物馆体育文化活起来;经典优秀的体育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扩大这些优秀遗产的传承基础;采用分散立法的方式,制定优秀体育非遗项目的单行法规,使这些优秀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注重体育历史文化器物层面的保护,做到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保护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19.
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性武术保护时效性为主要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武术拳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术拳种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深厚的地方性历史文化底蕴等特征。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地方性武术拳种有着巨大的保护价值,拳种社会关注度的提升、传承人得到了保护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地方拳种保护呈现出的明显效果。建议:根据当前社会发展情况,提出借助高校传承平台、多与体育专业部门接轨、加强学术理论研究的地方性武术拳种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基于后精准扶贫视角,以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为重点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后精准扶贫时代与教育、文化、健康、产业经济、旅游领域都有着较深层次的内在血缘关系。该文采用“体育非遗+领域”的模式拓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同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各领域传承助力后精准扶贫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