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时时有新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底蕴深厚的社会生活,赋予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源,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去开凿"生活"这眼活水,按照人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读写听说的规律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语文学习与生活海洋链接在一起,使他们不仅能用语文来认识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更能用语文来创造新的生活,成为一个个符合社会要求的"语文人".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实施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和教学才能使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更好地发挥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认识语文教学本质,明确语文教学目的,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第一册纪念白求恩[重点确定]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训练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学习语文就要学习用朴素、生动的语言及多种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在这篇课文前,学生已学习过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了解生活.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从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因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认字识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样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下面浅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梳理探究"作为一个全新的板块出现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尚待实践检验的课程设计.该板块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设计的,它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追求对学习思维和情感的训练和熏陶,着眼于语文素质,立足于学生发展,努力诠释着语文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相比较"阅读鉴赏"板块而言,"梳理探究"更为直接、全面地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很多专题都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影视文化"等等,无一不是有意识地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进入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0.
<正>从智障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依归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智障学生生活这本大书融合为一体,才能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一、语文即生活,让语文回归生活1.观察生活,在联系生活中学习语文虽然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是智力落后学生往往又是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开阔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  相似文献   

11.
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怎样搞好第二册的说写训练呢?一、要认真贯彻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册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都充分体现了发展语言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和学习字词相结合.在教学中应力求在发展语言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学生说话和写话的水平如何,取决于认识水平.学生的观察能力越强,思维越敏捷,语文知识越丰富,说话与写话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认真领会编者意图,教好每一课,完成教材中要求的各项训练任务,是提高说话与写话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体会人生.  相似文献   

13.
语文参与型学习是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言语对象进行学习,最终生成以言语素养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过程,它包括感受过程和表现过程.语文参与型学习要抓住课堂与生活的契合点,缩短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从生活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教学,设法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课堂,切切实实进行语言运用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4.
孙天升 《文教资料》2008,(21):120-122
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直接影响到人的学习和工作效果.在语文学习中,情感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必须对语文产生情感,才能获得学业的成功.因而,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中,要深挖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训练,构建学生和谐的情感家园.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活动课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新课标虽然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过这些目标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要求.笔者以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学生用语言恰当地表达应用,正确对待写作,很好地完成写作,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学习语文的目的。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论者认为作文训练必须以生活作为切入点,经过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感受认识和语言表达三个环节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的教材中,凭借数百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有其感知与观察、理解与记忆、思维和想象以及注意过程的复杂心理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阅读教学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整个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线,寓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于其中.语文是人们生活当中永远离不开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无论是阅读、表达,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离不开语文.农村小学生因为受实际生活环境所限,认知事物面较狭窄,往往在阅读和习作方面感到比较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认为,语文回归生活,就是在教学中要尽力做到语文课程生活化,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语文化,语文问题生活化,将语文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语文的活动课,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言文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学习语言和发展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自觉地获得社会、自然、人体保健等知识,而且要在训练语言能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高职校语文作业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值,能够为学习增值的语文作业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尊重学生的"学力"和特长,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语文学习有温度;二是凸显实践性,将语文作业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让语文学习有长度;三是体现融入性,将语文作业与学生的专业和生活相融合,让语文学习有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