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出发,通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探讨《围城》英译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指出在翻译研究中,译者应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坚持"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以准确传达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张洁 《内江科技》2009,30(12):170-170,186
本文从"白象"牌电池的翻译谈起,简单介绍了商标翻译的几种译法。着重论述了商标翻译时译者要考虑消费者的文化联想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
论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巾 《科教文汇》2012,(19):131-131,166
道格拉斯·罗宾逊是活跃在译界的一位重要翻译理论研究者,他在其著作《译者登场》中提出了"翻译身体学"这一理论,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身体反应,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个人身体学"和"意识形态身体学"两个方面。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使翻译成为了一个由身体主宰的动态过程,有力地说明了翻译是译者从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余欢 《科教文汇》2010,(20):131-132
近年来文化翻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异化"与"归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这篇文章试图立足于"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以蕴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且具有"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实体,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做对比研究,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刘红岩 《科教文汇》2010,(5):207-208
翻译方面的观点一直是推陈出新的,所以一部分论文是关于翻译质量方面的探讨,有"归化"与"异化"之争,有忠实原作与解构之争等等,造成这些分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最终还是译者本人。通过对鲁迅与马丁·路德翻译思想的对比研究,笔者将试着去证明译者的意识形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伶俐 《科教文汇》2010,(31):127-128
在英语中,不定冠词的使用相当频繁,冠词的有无对词义的影响也很大;然而,很多译者在翻译"a(或an)"时,往往简而化之地将其一律翻译为"一"加上量词;殊不知,在很多情形下,这样的翻译往往会令人啼笑皆非。鉴于此,笔者简单概括了不定冠词的九种用法及其在每种用法下的译法及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勇 《科教文汇》2012,(7):130-131
本文从中英拟声词的翻译对等性,来探究中英语言中出现的拟声词是否能够进行对等翻译,从而引发的种种思考。翻译对等理论是近年来翻译领域中的核心论题。在西方有不少的翻译理论,如:纽马克的"交际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等。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外的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在对相关的翻译理论了解后,本文在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的对等翻译。在第三部分,本人主要探究中英拟声词对等翻译的哲学思考。结论部分重点强调,对等理论对拟声词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钱婧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322-322,251
在翻译某景区名称"三祝庵"时,发现国内以庵字命名的景点很多,但常常无翻译或以常规的temple(寺庙、神殿)、nunnery(女修道院、尼姑庵)翻之。但这种简单的表层翻译,不仅失去了庵字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内涵,甚至还会造成外国游客的误解。考虑到旅游的特点之一即是让游客感受异域文化,且从旅游的心理层面考虑,游客也愿意学习一些简单的异域语言作为旅游的文化纪念。参照汪榕培对老子"道"采用"Tao"进行翻译的经验,笔者认为旅游景点名称中的"庵"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直接采用"An"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9.
洪宗海 《科教文汇》2010,(17):138-139
本文在对十六大报告的权威英译本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是"字的译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这对汉英翻译中常见的"是"字句的翻译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中,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正如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指出的:"对于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成功的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因此培养译者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译者的在翻译中的的文化差异处理能力是实现文化对等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琴 《科教文汇》2011,(17):135-136
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翻译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它是一项复杂的语言活动,大多数学生存在着翻译障碍。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翻译障碍的原因,以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朱萍  孙顺平 《科教文汇》2012,(13):139-140,144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辜鸿铭的英译《中庸》的目的以及辜鸿铭为实现其翻译目的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辜译《中庸》使用的一系列策略使译文地道优美流利,从而顺利使目标语文化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同时本文纳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素,给译本更加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周以 《科教文汇》2014,(14):101-102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求得译文和原文的对等,这就要求译者将原文"忠实"地译成目的语。因此,在翻译作品中,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是影响和决定翻译的最大因素,而其素养也就成了决定译文优劣的关键之一。本文以中国三大翻译高潮为线索,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翻译标准下对译者素养要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易施言 《科教文汇》2012,(29):138-139,147
戏剧文献翻译是艺术专题文献翻译的一个领域。戏剧语篇以对话为主,具有很强的口语特征,因此其翻译策略不同于普通文学翻译。莎剧对西方戏剧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而朱生豪作为中国译莎第一人,其戏剧文献翻译特点值得探讨和借鉴,本文将以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经典译作为案例,探讨朱生豪先生莎剧翻译的特,氦以及其对戏剧文献翻译策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嘉博 《科教文汇》2012,(4):138-139
在翻译的权力研究基础上,后殖民翻译研究将翻译纳入国际政治文化语境中,突出了翻译的文化和政治作用.后殖民视角下的杂合翻译策略符合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在保存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抵抗强势文化的侵略.因此,杂合翻译策略的使用,不但有其必然性,也是解决现阶段归化与异化之争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虹 《科教文汇》2011,(2):129-129,136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存在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且波及历史学、语言学等各个领域。就语言学领域而言,一方面伽达默尔用哲学诠释学的观点讨论并阐明了翻译是译者与文本进行对话并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这不仅在理论上论证了译者劳动的创造价值,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相关理论,为我们在翻译研究中如何看待译本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翻译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尚济是近代中国对传入分析学知识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其译著《解析数学讲义》自1922至1930年翻译而成,是法国数学家古尔萨的法文名著Cours d’Analyse Mathématique第1卷和第2卷前半部分的最早中译本。王尚济翻译此书与他曾受教于古尔萨,执教北京大学数学系时学生理解古尔萨此书原本大都尚有困难而其英译本存在明显缺点,合适的中文分析学教科书又匮乏的背景密切相关。《解析数学讲义》虽然存在一些翻译方面的问题,但不失为一部基本忠实原文、语言通俗易懂、译者对底本理解较为准确的高水平译著。囊括了所有古尔萨修订和改进的内容,是其胜过英译本之处。这部译著的出版对于抗战前古尔萨原书最新介绍的分析学知识的传入与大学分析学中文教科书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其出版后被一些高校用作教材,但没有再版,流传不广,未能对中国现代数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潘毓卿 《大众科技》2014,(11):171-172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同样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对翻译活动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英汉思维方式对比在中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翻译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文章主要对英汉思维方式对比在中英翻译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9.
柯可 《科教文汇》2014,(35):84-85
2013年8月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委员会发布了名为《关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的文件.文件说明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一轮的改革方向,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翻译题型,由原来的5个完成句子题变成了段落翻译,难度明显增大。本文归纳了翻译新题型的特点及要求,分析总结了笔者手上从事教学的160名学生的翻译文稿,归纳总结了学生在段落翻译中常见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