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撕稿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据说,在他做参政的时候,曾写过一篇论兵的文章,题为《兵论》。有一天,一个叫刘颁的人去拜访他。王安石正在吃饭,看门人就把刘颁带到王安石的书房内用茶。书桌上放着一篇兵论的草稿,刘颁便拿起来仔细地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2.
晁说之作为宋代著名经学家,是属于司马光一派的旧学学者,故而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学派攻击不遗余力。以晁氏著作《儒言》为中心,详析其对王安石学术攻击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以期对晁说之个人学术和王安石新学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 ,它是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征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4.
北宋嘉祐元年(1056),欧阳修已经五十岁了,虽然历尽沧桑,但其政治、学术地位都渐趋顶峰,用时下的话说,是“人气”越来越旺。就在这一年,他于《再论水灾疏》一文中,对曾多次褒扬、时任群牧判官的王安石,又一次不遗余力地夸赞:“(安石)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论议通明,兼有时才之用,所谓无施不可者。”而且,此老还满怀欣喜之情赠了王安石一首诗: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强有力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除了字力量之外,它的逻辑力量也是制胜的关键所在。此是我国古代学中典型的驳论性论,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宋濂的诗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开国文臣、文坛领袖。本文对宋濂的诗学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析,认为其诗论本乎《文心雕龙》。文章探讨了宋濂的论诗总纲、诗学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风格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析了米兰·昆德拉的创作风格及其长篇小说《生活在别处》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的元气说体现了其治学思想和方式的独特性。元气与道是联系在一起的,道是本体,元气是作用。所以,当王安石阐述元气与冲气的关系也用到"体用"这对范畴时,这里的体用论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体用论。五行不仅与物质联系在一起,而且与精神联系在一起,可见物质与精神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的元气说体现了其治学思想和方式的独特性。元气与道是联系在一起的,道是本体,元气是作用。所以,当王安石阐述元气与冲气的关系也用到"体用"这对范畴时,这里的体用论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体用论。五行不仅与物质联系在一起,而且与精神联系在一起,可见物质与精神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0.
由唐启运、刘兴策、黎运汉三先生主编的《中学语文教材语言特色论析(一)》(以下简称《论析》)终于出版了。这对于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可贺的事。不少作家、文艺理论家都有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之类的至理名言。如果把文学作品理解为特殊形式的文章的话,其实我们也可以说其他一切形式的文章都是语言的艺术。不能设想会存在什么没有语言的文章。但是,令人遗  相似文献   

11.
元代燕南芝庵所作《唱论》是我国第一本论“唱”的专。它是对古典戏曲声乐实践理论的总结,由于它总结了演唱方法的基本规律,所以,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声乐活动同样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对《唱论》拟从五个方面加以论析,从而进一步肯定它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围绕"道"这一中心,王安石建立了由道、五行、万物等组成的彝伦有序的天道与由圣人和君王、五事、八政、至天下万民的人道同构的宇宙秩序。基于此,王安石论性与情,认为"天地无所劳于万物,而万物各得其性",性不可以善恶言,有情然后才有善恶显现。此外,王安石十分推崇圣人。圣人叙教天道、因变制法、修身为己,起到了沟通天人的作用。王安石对于道论与人论的思考所体现出来的理性、中正、平和以及去神秘化色彩,正是儒家理性主义精神的发扬,同时也是宋明理学时代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是现今大学写作教材中的一篇范文,同时又被选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写作教材《范文读本》.张寿康先生在他的《文章三律论》中还对此文进行了专门的分析.有关此文的评价文章,从来是褒奖赞誉者居多,批评指责者见少.笔者在讲析新闻这个专题时也曾选析了这篇范文,  相似文献   

14.
北宋的儒法斗争,是环绕着王安石变法展开的。这场斗争再一次证明尊儒反法思潮的极端反动性。“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主张变革的思想政治路线,遭到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拚命反对和疯狂攻击。孔孟的卫道士道学家们,是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一群打手。《辨奸论》就是道学家邵伯温(1056—1134年)“无端造谤”攻击王安石的一篇代表作。后来朱熹又把攻击王安石的一切反动言论,收进他编的《三朝名臣言行录》,使其流毒八百多年。资产阶级野心家林彪把《辨奸论》奉为至宝,并用作搞政变阴谋的理论根据。因此,把《辨奸论》作一番剖析,对正在深入进行的批林批孔斗争,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作为文章之“气”,可析之为三:作者之气、创制之气和文本之气。由此可推演出“文气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着眼于作者的“养气说”、关乎创制的“行气说”和立足文本的“神气说”。因“文气论”在“作者——创制——文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它成为中国文章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羞于雷同     
宋朝时,有个文人叫刘贡父,是《资治通鉴》的编写者之一。有一天,他去拜访王安石,正好王安石在吃饭。家仆把刘贡父领到王安石的书房里等候。贡父看见王安石书桌上有一叠书稿,便拿起来,一看是王安石写的一篇兵书,便翻阅起来。他记忆力很强,文章过目不忘。这时他想:我是王安石的下  相似文献   

17.
羞于雷同     
宋朝时,有个文人叫刘贡父,是《资治通鉴》这本书的编写者之一。有一天,他去拜访王安石。正好王安石正在吃饭,于是。看门人把刘贡父领到书房里等候。刘贡父看见王安石书桌上有一迭书稿,便拿了起来,一看是王安石写的一篇兵书,便翻阅起来。他记忆力极强,文章过目不忘,一下就把全文“印”在脑子里了。王安石吃过饭,回到书房,与刘贡父寒喧了一番,就问他:  相似文献   

18.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这封信总共不到四百字,它不仅明确有力地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提出的责难,而且相当完整地表述了变法的性质、原委以及自己的志向和政治见解,可谓言简意赅的一篇好文章.解放后,一再被选作中学教材.读这篇文章,自然会想到王安石的变法.看一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考察一下当时的历史,王安石的变法,既切合时弊,又符合封建统治者目前和长远的利益,据说对老百姓也有好处.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臣不问你  相似文献   

19.
对“神思”的具体内涵,学界一直持有不同看法。其实,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首篇,它是一篇全面系统的创作总论,对艺术感知、艺术想象、艺术表达及其特征,都作了深入论析。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散文创作主体的形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的形象是和他所领导的变法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出于偏见,许多正统保守的知识分子总把王安石描状成一个大逆不道之人。与王安石同时的吕诲以“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贼害物”(《宋文鉴》卷五十,《论王安石》),概论王安石的为人。《宋史·王安石本传》亦云:“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诸如此类的评述在宋以后的史料笔记中在在可见,合成了王安石形象的基本模式——傲慢、偏执、无情等等。显然,这种充满传统偏见所勾勒出来的形象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