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无理而妙———谈中国小说的一种写人方法余庆安胡小石《杜甫〈北征〉小笺》对《北征》“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二句作注解时说:“人非猿猱,何得行于树杪?盖诗人写景,往往只取片时之感觉,纳入文字,不俟说明,骤见似无理,而奇句却由此生,……所谓诗要通,又要不...  相似文献   

2.
一、释“见”。《敕勒歌》结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可谓全诗的神来之笔和诗眼所在。正确解释这句诗是很重要的。句中的“见”字,语文课本沿用目前流行的注释法,释为:“见,同‘现’,呈现,露出来。”我以为“见”可径直译作“看见”,不必说成“同‘现’”。这可以从几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叠字亦即重言词,它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诗词中有特殊的妙用,这一点古人早已注意到了。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今人必以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郭绍虞说:“胡应麟《诗薮》谓‘未必古人用意为之’,参屈宋知古人是有意为之。但何以连用叠  相似文献   

4.
在中唐众星璀璨的诗坛上,天才而短命的李贺以其瑰奇诡异、“虚荒诞幻①”的诗作卓然而立,并独树一帜而大放异彩。然自晚唐诗人杜牧那句“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②”的评语一出,长期以来,在我国诗评界,李贺诗歌“少理”便成为大家的“共识”。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元、白、张籍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王礼锡先生也说:“他的‘怪’的修辞法──(指李贺诗歌险任奇特之风格──引者注)有时几乎超出于情理之外,所以招‘稍加以理,可以权仆命《骚》’…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6.
两句诗又名两句歌。宋严羽《沧浪诗话》:“两句之歌,荆卿《易水歌》是也。又古诗有《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也。”古代的两句诗按其内容与作者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军旅之歌、文人轶诗、古代歌谣、小说之诗四大类。  相似文献   

7.
据载,毛泽东曾为梅白修改《夜登重庆枇杷山》一诗,其中将最后两句“几万银灯流倒影,嘉陵江比水晶宫”改为“百万银灯摇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宫”,并对梅白说:“‘流倒影’不如‘摇倒影’,也是为了显示夜景之动态。……诗贵意境高尚,尤贵意境之动态,有变化,才能见诗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艺苑珍闻中,有不少关于文学艺术欣赏者在欣赏时“病愈”或“生病”的记载。给这些看似荒唐的资料以科学的解释和说明,这,可能是当今美学新学科——美学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感兴趣的。 (一) 宋李欣《古今诗话》云:“杜子美因见病疟者曰:‘诵我诗可疗’。令诵‘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之句,病遂愈。”读几句诗,疟病竟止。 明何良俊《语林》云:“陈孔璋(陈琳字)草檄文成,以呈曹公(操)。公先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诗人邓汉仪曾指出:“今天下之诗,莫盛于河朔,而岛盟以布衣为之冠。”(《聪山集·序》)申涵光自己也说:“今天下诗颇推畿辅,……照耀河朔。”(《聪山集·逸休居诗引》)王士祯正式提出“河朔诗派”这一名称:“申凫盟涵光称诗广平,开河朔诗派。其友鸡泽殷岳伯岩、永年张盖覆舆、曲周刘逢源津逮、邯郸赵湛秋水,皆逸民也。”(《渔洋诗话》卷下)后来杨际昌也说:“永年申和孟涵光,节愍公佳允子,与逸民殷岳、张盖、刘逢源友,开河朔诗派。”(《国朝诗话》卷一)徐惠也说:“独有涵光乐隐居,奎章阁下谢公车;早教河朔开诗派,晚究苏门性命书。”(《论诗绝句五十七首》之十四,见《味静斋诗存》卷四)  相似文献   

10.
1.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矛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文论选》一卷本十一页,《论语》节选(原注)⑧巧笑倩兮三句——上二句见《诗·卫风·硕人》。“素以为绚”可能是散佚了的诗句。倩,面貌美好;盼,指眼里的黑白分明。素,白底,绚,文采。⑨礼后乎——是不是礼在后呢?这里没有具体说出后子什么。朱喜集注认为后于忠信。另说指仁。齐田按:这两个注,距离原文的真正涵义太远。这一段话有两个问题要注清楚,硕人这首诗的主题,它和‘礼’有什么关系:第二,古代绘画的工艺过程如何,它怎么能比喻“礼后乎。”我们先看看《卫风·硕人》这首诗的小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古代,“素”本指白色丝绢或白色,又指原本土质,“本色”、“本性”、“根本”、“本质”等《说文》曰:“素,白色丝织品也”。《逸周书·克殷》载:“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前。”这里的“素质”与“素”的含义相承,由“素”的含义发展而来。《论语》里《八佾》言及“素”,本意表白底色,引伸为人的基本素养。文中说,“子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后世朱熹对此明确诠释:“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  相似文献   

12.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以强烈的土地环境意识表现了当代人的生存观念和价值取向,频频出现于报刊、标语之上,广泛播于人口。但对这两句诗的当初含义、作者和时代却鲜为人知。 这两句诗已见于《全唐诗》卷795,题为“石晋兵部贺公作”,全诗如何不得而知。石晋就是五代时的晋朝,公元936年建治,10年后国亡。宋《王直方诗话》(引自《宋诗话辑佚》卷上)和《苕溪渔隐丛话》卷58皆说:“张嘉甫言‘余少见人诵一诗云:“但存方寸地,留下子孙耕。”不知何人作。后过昆陵汪迪家,出所藏晋水部贺公手书。乃知此诗贺作。”’由这两条材料可知,诗乃五代寸晋人作。由于资料不够完整,所以含混处甚多。考《诗话总龟》前集卷19在这几句话以后尚有如下文字:  相似文献   

13.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杜诗用字的妥贴、确切,过去在许多文评、诗话中曾流传有不少佳话。欧阳修《六一诗话》云:“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莫能到也。”又刘凤诰《杜工部诗话》引王彦辅云:  相似文献   

15.
说“乌鬼”     
杜甫夔州诗有一首《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其一曰;“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吃黄鱼。” “乌鬼”一物向无的解。《仇注》引《蔡宽夫诗话》;“元微之《江陵》诗‘病赛乌称鬼,巫卜瓦代龟。’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巫卜列肆,悉卖龟甲’,乌鬼之名见于此。巴楚间,常有杀人祭鬼者,曰乌野七神头,则乌鬼乃所事神名尔。或云‘养’字,‘赛’字之误,理或然也。” 今人郭沫若认为:“‘乌鬼’有种种解释;有人解为鸬鹚(四川人呼为“渔老鸦”),我以为比较可靠。《埤雅》引《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养使捕鱼’。沈存中《梦溪笔谈》中也有此说。  相似文献   

16.
《诗·唐风·绸缎》三章句式相类,首章言“见此良人”,二章言“见此邂逅”,本章言“见此集者”。小序以此诗为“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姑无论小序之说确否,而此诗言婚姻,或言性爱,则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以“良人”为丈夫,但《诗经》之“良人”未必不是女子;《国语·周语》有“三女为第”之说,则‘“集者”指女子无疑。“‘邂逅”,毛传云:“‘解说(悦)之貌”,若以“良人”、‘“奖者”之实指人者类推,”‘邂逅”不当是“貌”,且“见此解悦之貌”也甚不辞。《诗经》多有数章反复吟咏一事之例,如《魏风·伐植…  相似文献   

17.
诗坛上竟有这样的怪事:因为一句诗而名扬千古,永垂不朽;而即使写诗数万首,文学史上却不承认他是“诗人”。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争名》和《携仙录》中,两次提出“不朽才消一句诗”,原以为是夸大其词的说法,未免片面偏颇;但翻阅一些诗话杂录后,居然证明此说符合事理。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爱雕章琢句,白居易批评他“奥博,多溺于  相似文献   

18.
文非 《语文知识》2001,(6):18-19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中的“恰恰”一词,马茂元《唐诗选》、新版《辞海》都解为状鸟鸣声的象声词。但对鸟鸣声的解释,前人早有疑议。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杜诗‘自在娇莺恰恰啼’,今解‘恰恰’为鸣声矣。然王绩诗:  相似文献   

19.
《后山诗话》谓:“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王世贞《艺苑卮言》日:“昔人渭铜将军铁绰板,唱苏学士‘大江东去,…….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使江波鼎沸。”陆游亦日:“取东坡词读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相似文献   

20.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