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在我国河西地区发现了大量汉简,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众多方面,其中大部分为屯戍史料,这为我们研究汉代西北屯戊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根据《居延汉简》《居延新简》和《敦煌汉简》中的兵器管理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主要对汉代边塞戍卒的武器装备种类、来源和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以勾勒出汉代西北边塞戍卒兵器装备及管理运行体制的概貌。  相似文献   

2.
<正>【作品概况】《居延汉简》,中国汉代居延、肩水地区出土的简牍,统称居延汉简,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2世纪初)时作品,总数约3万枚。隶书章草。《居延汉简》是已发现简牍中数量最多的,分竹、木两类,竹质称简,木制为牍,通称为简。大部分简牍长23厘米以上。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在居延地区先后发掘出3万余枚汉简,这些汉简记录了汉代在居延的屯戍情况,弥补了史书的缺载,显现出居延塞在汉代西北防务中的重要地位。现结合居延汉简、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对居延塞在抵御匈奴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居延汉简中的俸钱名籍王廷洽关于汉代官吏的俸禄制度,由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只是简单地记载了从大将军、三公到住史的级秩为中二千石到百石,间或又点滴地提及俸钱、廪食的名目,致使后世学者一度无法认清这一问题.又由于居延汉简保留不少“受奉名籍”、...  相似文献   

5.
居延汉简中记载了诸多病案资料,学者多认为是伤寒之类的疾病。但细读汉简,并结合现今居延地区流行疾病的情况,推断居延汉简中所记载的许多伤寒病例应是鼠疫。针对当地的高发病率,上至汉代中央政府,下至居延各级屯戍组织,都非常重视屯军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居延边塞通过有效的疾病防治制度,遏制了传染病的蔓延,保障了戍边吏卒的身体健康,对于稳定军心,维护屯戍军队的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代每郡每年派出戍卒屯戍边区,这是徭役制度的一部分。文献记载戍卒屯戍的资料并不详尽,出土的汉代居延及肩水地区的简牍,特别是戍卒名籍的简牍,给予研究汉代戍卒新的空间,当中戍卒的籍贯和征发情况,引起颇多学者留意。陈直先生统计居延戍卒人数,籍贯汝南和南阳的百姓最多,另外,宣帝神爵年间戍卒出守敦煌郡、酒泉郡的戍卒,除来自南阳、河东、颍川等大郡外,还有赵地的赵国和魏郡。汉代赵地,例如赵国、魏郡及邻近的巨鹿等郡国,他们的编户民一样履行戍守边区的义务,现在考察所得,这些郡国有相当数量的戍边戍卒在河西地区。近年出版的三卷《肩水金关汉简》共收录6741枚出土于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府下辖肩水金关的汉简,约占1973年金关出土简牍的58%,其中包括不少戍卒名籍、出入记录,提供讨论西汉边区戍卒来源、屯戍制度等的新材料。尝试透过分析肩水金关汉简中的赵国戍卒简牍,考察该地戍卒派遣边区的情况,并兼论同乡同区遣派一地,是否有乡里情结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敦煌汉简出土以来,已近一个世纪;居延汉简的出土,也已逾60年。学者对这些可靠的带文字的文物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王国维写成了不朽的论文《简牍检署考》,陈直完成数十万字的巨著《居延汉简研究》,海内外学者的相关论著已有上百种之多。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博物馆居延考古工作队在本省北部额济纳河流域居延地区,对汉代城障烽塞遗址进行了几处科学发掘,出土近两万枚汉简和大量文物。这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及社会生活情况,提供了一批极其珍贵的科学资料。现将在破城子南部肩水金关出土的西汉《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简牍作一概略介绍。《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共有简犊三枚(编号为7 3E、J、T_1),长均约23公分,合汉尺一尺,是为尺犊。三枚简共书有简文十二行,属章草体隶书。简文的末两行除有部份简文漶漫不清外,其余简文多较清晰。  相似文献   

9.
居延汉简三类会计簿书窥测杨剑虹居延汉简有关经济帐簿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有现金、粮食、衣物,弄清这三项会计出纳,对于深入研究居延经济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居延经济生活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近些年来有些学者从宏观角度探索居延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众多...  相似文献   

10.
《肩水金关汉简(贰)》因简牍残断、文字漫漶等原因,致少量释文存在误释、缺释现象。本文主要依据该书所见相关简文及其文例,并以居延汉简、居延新简及武威汉简等为参考,进行考辨订补,其中对3枚残简作了缀合。全文分61条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居延汉简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程度副词16个,分4个小类。承袭先秦汉语而来的有10个词,汉代新产生的有6个词。居延汉简程度副词的特点有:各小类词的数量及使用频率差别很大,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谓语的数量较多,程度副词与其他词类兼类的情况很多,词与词分工明确没有出现混同兼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居延汉简否定副词有"不、罔、未、非、莫、毋、勿、無、未尝、未曾"10个,全部承袭先秦汉语而来,虽然有新用法产生,但总体来说稳定性很强.用法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否定副词的集中化趋势以及否定副词的交叉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3.
40多年来,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文献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银雀山汉墓竹简的简文大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整理与释读,深入挖掘了其蕴藏的巨大文献学价值。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原简文字和释文的校勘越来越精微,可以使得释文无限接近原简文字。但这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强基础性的整理与释读工作,并进行更为详细的校勘,也要在版本、辨伪等方面更多地与传世文献的研究相结合,共同促进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文献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有秩”在秦汉电籍中记载较少,而在出土简犊资料中却不断被发现。“有秩”是秦汉时期普遍设置的级别较低的基层官吏,一般来说为百石之吏,怛亦不完全如此。,对“有秩”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秦汉基层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屯田制是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由秦时更戍制、汉初的募民实边和北方的假田制演化、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制度。居延汉简中反映出其时是军屯、民屯共存,军官、田官共管的管理形态。这种形态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民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敦煌悬泉汉简等史料并经实地考察,对于汉代敦煌郡境内的邮驿系统及其所设置、骑置、驿和若干亭的位置和所存遗址,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银雀山汉墓竹简》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论政论兵之类》部分中《奇正》《十阵》等篇的"有得将卒而不得君者""乘敌之顿""勿信也""阵之则辨辨""缭子而知动静之理""斗之以二柄""疏阵者,所以突也"共计七处文字进行了校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律,为研究秦史,尤其是研治秦代法制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依据秦简律及有关史料,从赎刑的种类,取赎的方式,取赎的方式。取赎的范围,取赎刑徒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秦代的赎刑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银雀山汉简〔贰〕》第二、三部份中副词的使用情况比较丰富,共有38个,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使用面貌。其中,时间频率副词和肯定否定副词出现的个数较多;否定副词"不"出现的次数高达282次,可见"不"当时在否定副词中占了主要地位;"方"、"尤""、纯"3个副词不常见于其它汉简材料,这为我们研究上古汉语副词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20.
《说文》中一些字的说解,因在存世的先秦两汉文献中缺乏实例印证,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土文献《张家山汉墓竹简》作为与《说文》同时期的珍贵语料,恰恰能够印证其中的一些说解,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说文》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