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林可丽 《成才之路》2023,(2):121-124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讲授与动作示范,让学生以重复模仿的方式学习音乐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音乐授课的效果不佳。在新课改下,教师可将音乐律动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后通过体态律动展现音乐节奏,从而对音乐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音乐律动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还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表演天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时教师如何“描述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学生进行音乐体验,参与音乐创作时,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争议颇多。在传统音乐学习中教师总是过分强调对音乐的描述,喜欢包办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在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一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如此诠释音乐作品,而应鼓励他们大胆去设想曲作者所要表达的作品内涵;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深度、广度、发现美。同时通过对音乐相关内容的适度描述,使学生在音乐描述的前提下,感悟音乐形象,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音乐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边缘地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音乐科目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新课标视域下,音乐能力成为学生综合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升音乐教学效率成为中小学校优化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阐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合传统音乐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4.
在长时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在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作用,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本文结合新音乐课标的要求就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途径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课程的改变,教师这一角色也面临这转变的必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转变为适合时代需求的新型教师。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良师益友;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灵魂塑造的引领者;学生的心理保健师和音乐治疗师;音乐课程的创新者;音乐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与研究者;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与创编者等等。本论文主要是对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特征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所要作出的改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各个角度来转变成新型的教师这两个大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76):155-156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在新课程改革的促进下,音乐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而且打消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为了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在音乐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夏海峦 《学周刊C版》2024,(2):158-160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此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创新,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音乐能力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与能力,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发展和完善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全面、多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凤鸣 《教师》2016,(6):106
"自主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9.
杨丽 《考试周刊》2011,(82):215-215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师的传统作用必须改变,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将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开拓者。本文论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角色定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角色转变前后的教学效果对比,说明音乐教师只有完成角色转变,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黄梅英 《中学文科》2005,(12):35-35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现在还有不少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沿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如果以“情”引学生走进音乐,一定比以单纯、枯燥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喜欢音乐、爱上音乐,从而在音乐中受到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也就达到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兴趣。闪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以“情”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1.
傅秀华 《儿童音乐》2012,(11):42-44
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主阵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喜欢音乐艺术,以愉悦的心情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中感悟人生之美,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笔者想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平常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创设互动式音乐教学在我看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机械性的老师范唱、学生跟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为此,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些互  相似文献   

12.
周靓 《青海教育》2010,(4):38-3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我们一直从事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标》从性质、价值、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反对以往教学都由教师大包大揽,学生循规蹈矩,任由教师牵着鼻子走,令学生索然无味的“填鸭式”教学状况。那么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到底如何上?下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小学音乐教学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音乐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学生乐理知识,还要让学生把所学的音乐知识延伸到课外。要在学校建立音乐社团,让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从合唱中体会音乐的美感;让声乐训练及竞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下,心灵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4.
对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新的教学观念给每位音乐教师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改变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激发人自觉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及早建立主动思维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和思维的主动性,应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不少音乐教师一直沿用过去常用的教学习惯和方法,总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成了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把音乐教学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是非常片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音乐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而新的教育教学观则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如何创新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为此,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从更新教育观念、营造欢快氛围、引发学生想象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下音乐教学的创新教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传统的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全新教学形势下学生的需求,需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促进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众多音乐教学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其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被中职音乐教师重点关注和应用。不但能充分燃起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热情,也能有效提升中职音乐节奏教学的效率。文章重点研究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理论背景: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其他科目有所不同,音乐学科更偏向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发展、音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评价这个环节,而科学完善的评价能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反馈,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也就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然而,怎样有效地展开音乐欣赏课却困扰着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过于文艺,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设计过于传统,很难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瑜 《教师》2012,(30):111-111
音乐学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学科,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同时,该学科也取得了较好的课改效果。但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运用不但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而且拓宽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参与兴趣达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音乐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