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历史教学中电影资料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必须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教学中要融入道德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运用典型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历史人物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鲜明表象和本质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教师要大胆探究反思历史人物活动,展示学生情感体验过程,探寻历史人物人生轨迹,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正确认识自我,形成高尚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 ,“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 ,形成历史表象 ,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 ,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① 。课堂教学中 ,教师欲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 ,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还需借助形象教学手段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能应用的诸多形象材料中 ,历史电影“能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 ,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形象生动 ,能帮助学生记忆 ,提高学习效率”② 。历史电影可将某段动态的历史过程栩栩如生地重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发展的陈迹 ,…  相似文献   

4.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和具体的知识,使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历史作为过去人类活动的记录,具有不可复原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要在尽可能多地掌握历史材料(文物建筑、图画雕塑、文字记述、口碑传说和音像资料等)的基础上,较为客观地认识历史。于是,直观性便是呈现历史材料最好的方式,便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历史的发展进程,重现历史表象,由表及里地探求历史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场景教学又称情境教学 ,它是一种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历史情景 ,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形成历史表象 ,掌握历史知识的历史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历史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 ,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中国现代史场景辅助教学》尝试 ,现将基本情况和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期盼各位专家同行斧正。一、教学中的困惑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教师对既往历史的讲授 ,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结前人经验教训 ,以史为镜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 ,均属高度概括及其抽象的理性知识。按照人的认…  相似文献   

6.
正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的头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过程中出现的形象,都是有过的或者类似有过的表象派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与课文相关表象的积累,则难以根据课文的描述产生种种想象,也就难以领会和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一、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感知是获得表象的源泉,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感知事物,形成表象。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对自然科学事物的认识最初是来源于感知,只有有了充分的感知,才能形成相应的“表象”,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由认知过程到形成科学结论的教学指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晁学琴 《考试周刊》2014,(97):148-148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有效教学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能拉近学生同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较真实地感知历史,形成对历史的表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对自然科学事物的认识最初是来源于感知,只有有了充分的感知,才能形成相应的"表象",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由认知过程到形成科学结论的教学指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现代汉语词典>作如下解释: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在教学中,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条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未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习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从教学实践来看,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大忠  邵冬冬 《考试周刊》2010,(45):155-156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印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外,还必须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诸多的形象材料中,历史影视资料可将某段历史动态的呈现出来,形成生动的历史印象,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好影视资料,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小学几何形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感知,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实物“搬”到课堂,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进一步得到优化。现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圆柱与圆锥”的思考谈几点认识。一、形成清晰表象,掌握基本概念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较多,除了圆柱、圆锥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外,还涉及侧面、底面、高和圆锥的顶点等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感知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习历史的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成为历史教学的目标要求之一。所谓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历史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的质量和风格。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有效地促成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第一,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领悟  相似文献   

14.
辛永英 《教师》2014,(7):49-49
正历史教学目前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游览历史遗址或者参观历史文物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历史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游览历史遗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历史。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历史是"过去的"东西、不可能"重演",从而忽  相似文献   

15.
刘志平 《考试周刊》2011,(48):40-40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表象,使学生的情感过程借助相应的感知和表象得以展开,有效地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中等专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作者结舍教学实践谈谈情境教学法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而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较之低年级,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高年级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从总体上看与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认识始于感知,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再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用科学模拟的方法将历史教学中抽象的概念直观地表达出来,把体现本质的现象从复杂繁琐的历史表象中提炼出来,把难以观察、掌握的历史发展规律综合体现出来,从而有助于学生用直观感知过去的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意识,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师生共同完成历史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现就有关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整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学具"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成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就怎样合理的运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学具"可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的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教学符合这一规律,能把学生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因此,探索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丰富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八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为依据,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认知需要,选取教材中文本资料辅以新的插图,或根据教材已有插图辅以新的文本资料或更直观的图片资料,以求能让学生较真实地感知历史,形成对历史的表象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达到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