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发平 《大众科技》2012,(6):51-53,27
文章简单介绍了计算全息的原理、发展概况和计算全息的制作方法,分析总结了目前计算全息在三维显示方面所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正阳 《科技通报》2019,35(10):59-63
采用当前方法构建的多模数字平台重现目标时,出现重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较大,重现所用的时间较长,重现结果还原度低和重现速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全息激光打印3D图像的多模数字重现平台构建方法,主要通过三维点云数据的计算、3D计算全息和3D全息显示3大部分构建多模数字重现平台。在分析目标物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恢复结构算法获取重建目标结构的三维信息;在目标结构三维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迂回相位编码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物理干涉全息成像的过程,得到全息图;将全息图传送到空间调制器中采用发光二极管和线性激光源照亮全息图,完成多模数字的重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重现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较小,重现所用的时间较短,验证所提方法的重现结果还原度高、重现速率高。  相似文献   

3.
全息投影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观看者可以无需像现在的影院需要通过佩戴3D眼镜才能观看影片,从而实现真正的3D投影。然而全息投影的技术是一个展示平台,而真正观看的还是影片本身的内容,现在的技术对于全息三维场景成本还非常之高,需要大量的全息投影仪进行配合,但虚拟角色的技术结合全息投影已经相对成熟,并且运用面非常广。本文就全息投影技术中虚拟角色的制作与设计要点进行相关的分析以及论述。  相似文献   

4.
杨毅 《科教文汇》2013,(28):94-94,98
全息投影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观看者可以无需像现在的影院需要通过佩戴3D眼镜才能观看影片,从而实现真正的3D投影。然而全息投影的技术是一个展示平台,而真正观看的还是影片本身的内容,现在的技术对于全息三维场景成本还非常之高,需要大量的全息投影仪进行配合,但虚拟角色的技术结合全息投影已经相对成熟,并且运用面非常广。本文就全息投影技术中虚拟角色的制作与设计要点进行相关的分析以及论述。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戴里普印刷公司、阿沙西玻璃公司以及美国的杜邦公司联合研制出了一种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全色彩全息图像技术。该全息图像技术可以更真实地显示立体图像。与现在常用于信用卡上的全息图像技术相比,新技术可以提供全色彩图像。除此之外.新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折射事来控树通过全息图像的光线通道。因此,该全息图像技术司用作具有多镜片和滤色器功能的光学仪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光全息术的原理及其发展过程,同时就其在生产领域发展较为成熟的全息干涉计量、全息存贮,显示全息和模压全息等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作了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全息技术、计算机三维成像和虚拟现实等交互式多媒体体验的几种实现方案,并笼统地讨论了几种方案的实用性。成熟度及实现原理,分析了各个方案实现的成本。难易度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简述利用全息照相的原理,设计出白光全息照相的拍摄光路,探索出能成功拍出全息图的方法以及能实现白光再现的实验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全色三维展示器,并且讨论视差、角度、光谱等因素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法.总结出拍摄白光全息图片的条件,提及到大视角数字全息的制作,展望全息术的应用前景和开拓领域.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的全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宇宙全息统一论”的原理探索了科学的全息性,提出和阐述了科学对象的全息性、全息科学方法、科学全息体、科学全息元、科学全息重演律、科学全息场、科学全息衍生律等范畴和規律.最后,用它们解释了当代科学中的一些全息现象。  相似文献   

10.
全息技术最早于1948年由斯盖伯(DennisGabo)r提出,经过研究发展,2003年首次成功应用于全息投影技术中。而后全息显示领域得到高速发展,并逐步应用于视觉艺术领域中。现今全息技术也逐渐延伸到中国,尤其是在视觉艺术领域。在国外这一应用已有所突破而中国尚未完善。如何更好的,更有效率将全息技术应用到我国视觉艺术领域创作中是目前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技术的分析以及我国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从而解决全息技术在我国视觉艺术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泛彩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诚博士是我国显示全息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范诚博士20年前师从我国光全息学先驱于美文教授,开始从事显示全息技术的研究。随后三年,在我国另一位杰出的光信息处理先驱郭履容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题目为《大视角真彩色彩虹全息术研究》的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12.
近日,著名概念设计工作室Set Solution设计了一款具备全息投影技术的iPhone6概念手机,通过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可轻易实现将屏幕图形投影到周围环境。有业界专家表示,伴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全息技术或将引发新的技术风暴。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2010年3月,日本世嘉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初音未来日的感谢祭”的全息投影演唱会,会场内座无虚席;2011年12月,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利用全息技术,艺人周笔畅与梅兰芳、邓丽君、张国荣等已故明星完成了一次“跨时光演唱”,取得当晚同时段收视冠军。  相似文献   

13.
杨来保 《情报杂志》1996,15(2):27-28,49
认为期刊重演律,全息同步进化律,全息脉动律,全息同构律,全息感应律,全息整体律等构成期刊全息律。这是宇宙全息律在期刊系统的特化。  相似文献   

14.
激光全息存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照 《情报科学》2000,18(5):473-475
本文在概述了激光全息照像技术的基础上,进而介绍了激光全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说明激光全息存储技术正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息情报学是运用全息论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情报系统的全息现象、统一规律及其本质和机制的科学。但这一学科才刚刚起步,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在此介绍了全息论,探讨了全息情报学的逻辑起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息电视是一种全新的电视形式,它带给人的是一种与传统电视完全不同的视听感受。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全息电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简单介绍了最近几年全息电视技术的新进展以及面临的技术难点,并对将来全息电视的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用的全息电视系统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领域,三维立体显示与普通二维显示或者在二维显示器上模拟显示三维信息相比,有更多的优势.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三维立体显示的发展以及几种主要类型,然后主要介绍计算机控激光三维立体显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以及主要性能指标,然后对采用该技术的激光三维立体显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们对"全息"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全息"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神秘:全息图像与普通图像有什么区别?"全息"图像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残存的一角全息照片还能够呈现完整的图像?……这些问题,我们很希望了解。  相似文献   

19.
胡宏强  黄元勋 《科技通报》1993,9(6):370-373
讨论了卫星红外云图的立体网格显示和三维真实感显示的设计和实现,为显示云顶的温度变化情况和云系的构造提供了比较直观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医疗行业智能化的普及,医学影像三维可视化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文章将VTK、QT以及Visual Studio三者结合起来对医学DICOM影像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VTK读取医学DICOM影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后显示,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三维立体图形界面显示数据图像;通过VTK的交互部件,实现对二维图像与三维立体图像的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给医师提供准确数据;通过布尔运算把种植体套筒与牙床板融合到一起,模拟了口腔种植体的植入过程;并且通过QT来设计出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