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明清两朝通行八股取士.只要能写几段“起承转合”.要混一口饭吃.那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混也要有混的资格.要混官饭吃皇粮,还得要有两把刷子,必须手拿八股文这块敲门砖混进官办学校。没有人天生会写八股文,所以当时的私立学校也就是私塾应运而生.专门教那些准备考官学的童生。童生没皇粮吃.不但要自己出生活费.还要给先生纳贡(那个时代美其名日束修)。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谎言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3.
刘社平 《科协论坛》2006,21(3):18-20
科协说自己是科学技术工作的群众组织,但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个吃官饭、走官路、说官话、行官事的准党政机构,是一个非官非民、形象模糊的社会组织。“经营科协”就是针对科协系统准党政机构的现实,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着眼于科协的长期存在和发展而提出的一种科协生存理念和疗式。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24日,CCTV2012年度"三农"人物面对面走进成都,四川得益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诚斌在与观众的交流沟通中,展示了其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理念. "我不仅擅长将‘生米煮成熟饭’,还擅长不用火、不用电将冷饭变成热饭."杜诚斌自信地说.这种饭就是杜诚斌发明的便于携带但又不损失味道和营养的方便米饭.刚涉足这一行业的时候,国内外都没有成熟先进的生产线可以直接引进,目前全部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包括生产方法都是公司自己研发的.杜诚斌说:"这种饭每天吃都没问题,非常安全,‘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即做食品一定要把健康放到第一位,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相似文献   

5.
由于天时、历史、地缘、职业教育的优势等因素促成"中国-东盟"职教共荣崛起,东盟"职教共荣"促进了东盟"经济共荣"。文章分析东盟职业教育共荣成因、共荣之领域以及共荣之渠道。各省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利、特长优势促成地方区域性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促进我国及周边国家的经济社会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华夏文明始于炎黄二帝,“官”之鼻祖,也始于此。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开医药先河;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他没想成王,只是在他的影响下部落强盛威天下之后,全部落民众跪在他门前三天三夜不起,他不得不为王。  相似文献   

7.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时有规定,时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专门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其国君的袍服无法统一.那时有"五霸",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袍服也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喜爱.<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这说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专利.由于紫衣甚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5倍,齐桓公担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议下,他又带头不穿紫衣.从此后,境内再没人穿紫衣了.  相似文献   

8.
苗向东 《知识窗》2011,(7):15-15
钱永刚小的时候比较好动、顽皮。他常常把家里所有玩具摆一地.然后开始玩得不亦乐乎。当炊事员做好饭叫他吃时,他要么说等一下,要么说不想吃,继续玩。当爸爸下楼后,大家坐定开始吃了,他仍然玩自己的。有时实在饿了,便手也不洗,穿着拖鞋,甚至打着赤脚,就直奔饭桌。吃饭的时候,一看到肥肉就丢到桌子上,鱼刺和其他骨头,总是乱丢。有时菜不好吃,他就会大叫:“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甚至还会大叫道:“这个太成.这个太辣,这个没煮烂……”有时还有小半砚饭.就丢下.不吃了。他吃过饭的地方,往往是一片狼籍。  相似文献   

9.
给朋友的同学办了一件小事,朋友捎话说,同学对此表示感谢,还说哪天请你吃个饭呢。一听这话,我笑了。"哪天请你吃个饭",就像歌曲《酒干倘卖无》唱的——多么熟悉的声音。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许多事情,总是要夹杂些人情去做。而但凡帮人家做了点事,人家总是要口头道个谢;现在光道谢  相似文献   

10.
媒体要关心百姓的吃、穿、住、行、就业、教育、医疗等等问题,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在编排上的平民化意识和理念,拉近电视新闻传媒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使电视新闻更具亲和力,满足受众的求近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茉莉 《学会》2022,(11):61-64
<正>在我国,80%的人吃的杂交水稻都是谢华安的“汕优63”。谢华安身上有很多标签:中科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他现年81岁,虽年事已高,却依然经常头戴草帽,脚踩泥巴,活跃在田间地头,追梦万里稻香。谢华安多次跨越育种的“禁区”,倾力让百姓碗盛满中国饭。他多年如一日,关注、关心百姓的饭碗,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又有哪些故事?带着一系列问题,《学会》杂志特约记者面对面对话谢华安院士。  相似文献   

12.
相传古代有一个书生进京赶考,逢大雨便在一农家借宿,那晓他蹲厕所时发现鞋尖上有一粒米饭,因思一粥一饭之不易,因对物力维艰的尊重,便捡起来放进了嘴里.后来,他的考卷上,一个"主"字漏写了上面一点,写成了"王"字,这在当时不仅不能考上,而且还有杀头之罪.阅卷考官再定睛一看,上面那一点又分明在,是一群蚂蚁搬着一粒米饭堆挤于斯.考官将之拂掉,不一会儿,蚂蚁又聚拢来.如此反复多次,考官心里也存下了敬畏之意.唤来考生一问,才知原委.由此,考官断知此考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老百姓的爱护,考生因此高中皇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的治国箴言,皇帝应该耕田,皇后应该织布。皇帝亲自为男子作表率,让所有的臣民都不得轻视农业生产。皇后为妇女们作表率,教她们最普通的手工劳动。吃、穿是生活中两大需要。中国人说如果男人勤于耕田,全家就有饭吃,如果女人勤于织布,全家就有  相似文献   

14.
墨家主张"爱人若爱其身"的兼爱观,将别人的生命价值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等同视之;提倡用非攻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视贤才,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选才思想,彰显了公平正义。吸收和转化墨家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祥子 《世界发明》2007,(1):96-96
一个设计师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评价类似K68这样正在兴起的创意交易平台:"客户不再自己上门,而是到相应的平台上发个任务再预付给平台报酬就可以等着挑选作品。而我们设计者则要自己出去到这样的平台抢饭吃,生存变得格外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楹联艺术中,不乏吟咏养生之道的佳对妙联,这些谈论养生与长寿的名联,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人们养生益寿的良方。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为自己题写一副自勉联是:"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此联阐述了寡欲养性、为善施德、读书静心、读书求乐的养生之道。一般人只知道读书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增长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读书也是一种乐趣,读书是大脑的有益运动。常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与深化,近些年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科技和文化水平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与之相协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在进一步改善,已经有过去的"吃饱饭"升级到"吃好饭"乃至"吃得健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向多样化和高端化发展。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城市基础建设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打饭众生相     
<正>对学生而言,不能打人但一定要会打饭,此乃温饱问题,于是就出现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学生打饭图"。距下自习尚有35秒,众生早已手持饭盒,凝目盯表,屏息计时,只待铃响。  相似文献   

19.
张庆辉 《百科知识》2000,(10):60-61
之七:鲜花当蔬菜 人类食花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花馔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云南人吃花的习俗古已有之,且“花样”繁多。据调查,云南各族百姓常吃的花卉多达160多种。 50年代的昆明人,大多吃过一种黄花和面粉、鸡蛋调在一起用油煎成的饼,俗称“黄花粑粑”,那黄花到处都能摘到,扯开有丝相连,是对当时粮食不  相似文献   

20.
<正>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镉大米"事件频频发生后,使人们陷入"怎样才能护住碗里的饭,让大家吃得放心"这一深深的担忧之中。而在"镉米危机"的风波中,牵出了更为沉重的话题——土壤污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小铭说,土壤污染不像水污染、大气污染能够真真实实地看见,土壤污染犹如看不见的幽灵一般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幽灵隐藏在土壤里,它们不仅使作物减产,还沿着植物根系攀缘,侵袭进入大米、蔬菜等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