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情境就是指“情景,境地”,而数学情境则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蕴含在以情境为依托的问题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揭示并突出必要的数学思维过程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既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勤问,  相似文献   

2.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通过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更生动、更有效,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3.
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数学问题情境,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既具生成发展意义,又不失扎实有效作用的过程,笔者结合一些具体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和做法。1.思考性是构建有效情境的首要因素创设情境固然需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但真正好的数学情境的根本标志不在于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而在于必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  相似文献   

4.
互动空间     
Q1_创设学习活动情境是实施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备课中的难点,怎样做才能设计出好的学习活动情境呢? 高萍:学习活动情境是指教师按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创设而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或引导学生对现实情境问题进行符号的抽象和表达,体会数学基本思想,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可见,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具体内容为根据,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以及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7.
问题情境是一类具有思考性和贴近学生现实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其主要任务就是把概念和定理中的数学关系由已知转化为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未知关系,并置于与学生相关的现实背景中,其核心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教师从衍生性主题的设计、数学内容本质的把握、数学关系的转化以及问题结构的明确等方面去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彰显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无穷的力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寻求适合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问题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即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  相似文献   

9.
孟欣 《考试周刊》2011,(3):89-8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提出新问题一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而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学设计当中要注重情境设计与数学活动的设计.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和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本人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主要有以下类型: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故事情境(数学历史情境)、数学实验情境、数学活动情境、多媒体演示情境、数学竞争情境、数学游戏(娱乐)等.数学问题情境:所谓的问题情境,指存在一种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曾志勇 《福建教育》2023,(11):34-37
作为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之一的应用意识,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涵盖数学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跨学科融合的意识三个方面。数学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发展的催化剂。本文提出构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探索情境、生活关联情境和综合实践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在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可以发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数学经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中也要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洪健  陈琦 《教育学报》2004,60(6):27-30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的问题的过程 ,特别是根据不同问题情境的要求和制约灵活使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并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原有知识的使用达到对原有知识重组和再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 ,数学应用意识普遍淡薄。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数学课堂情境与真实生活数学情境存在着根本差异。研究表明通过创设类似真实的数字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数学问题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背景材料.是产生数学概念、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条件。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是通过呈现刺激性的数学信息,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和猜想,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石业娇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45-46,82
数学是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针对不同的数学主题展开讨论的过程,将它载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鉴于数学与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独特关系,恰当地选择并运用物理情境辅助数学教学,可以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形象,进而达到启发应用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体学习提纲数学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但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都是基于一定情境而发展的,通过创设使学生对世界和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  相似文献   

18.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教学内部或外部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标准》明确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为此,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分析、探索、解决问  相似文献   

19.
沈敏 《小学生》2023,(1):91-93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和价值、问题情境创设的内容要素等把握存在偏差,问题情境创设出现了重情境轻问题、重情境轻联系、重创设轻反思等认识误区。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把握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价值、内容要素等基础上,创设将数学问题根植于情境的问题情境,创设数学内容、学生经验内容与情境内容相融合的问题情境,并及时对问题情境创设进行反思,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则更是一门艺术。“问题情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朽的话题。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