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我们找回了失落的“语文课堂底色”——人文性。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育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而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更应该闪耀着“人文的光彩”。但是回望我们给学生文章的评语,大多是公式化、模式化.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改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人性光辉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研究人性的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如生存的需要、安  相似文献   

3.
黄小贞 《广西教育》2013,(13):69-70
所谓的优美人格,是指用一种审美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世界。它强调人与社会、自然、自我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追求,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中以人为本的人文关系。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文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美人格。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美人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健康人格、良好心理素质的现代人。语文是一门蕴涵着丰富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学科,在进行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就成为我们探讨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青年,应当是适合于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的高素质青年,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更要具得高度的人文素养。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主要指高尚的人格。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汉语文是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工具性技能知识的掌握、吸收,同时有利于开拓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黄玉敏 《教师》2012,(12):13-13
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立体性、经常性原则,不仅要求学校把德育工作置于首位,而且要求各个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本文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无痕育德。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育德结合点小学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工具性,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则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教书育人,既强调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更注重塑造人格,形成品质。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构建健全人格,培养良好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活动。利用课堂,有效地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使他们成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人,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10.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任务的前提,所以必须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准确体现两者的统一就要把它们看作是不可偏废的整体,寓教于文,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与文本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能通过阅读感悟文本及相关活动,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才真正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承担“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责任。语文课程的功能重在陶冶,滋养学生的情操,重在教会学生发现与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重在引领学生去感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学生体会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要联系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拓展性阅读必不可少,它既是实现语文教学任务的必须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通过拓展性阅读既实现了训练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更是实现了语言教学的最终要求,语言学习就是为了获得信息,而学生要获得信息必然要多加训练课外拓展性阅读。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然而,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大多依然停留在知识传授、机械记忆的层面上,学生日趋严重的人格缺失既有社会的影响,也是教育的普遍问题,而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严重偏废也难辞其咎。中学教育对于学生意志品质、性格志趣、人生观等人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相对于工具性,语文教学更应强调它的人文性。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它也是新课标明确指出的一点要求,如果语文的课堂上只重视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那么学生将不会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如果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教育,则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也会阻碍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将语文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进行统一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1认识语文学科特性,丰富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语文教学的规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贯彻素质教育。只有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我们把知识更全面、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从学生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宋冬青 《现代语文》2013,(6):110-111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学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为它是人文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折射着一个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怎样把握做人、做事的道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相关知识的传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一个传统的话题。《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更明确地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应有“三味” :生活味、文学味、文化味。《语文课程标准》认为 ,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主要体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决定了语文必须有生活味。人文性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发展健康个性 ,逐步形成健康人格”。语文的文学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