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文化作为创新活动开展的沃土,是科学、公平、开拓、开放的文化。创新文化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理念和科技管理理念的创新,同时必须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有利于创新文化形成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推进转型发展仍然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基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制度环境、发展现状的归纳分析,结合荆楚理工学院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的实践探索,提出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取向,树立"创新+应用"的价值引领,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表征,它是环境美、社会美、文化美和生活美的内在统一,内涵非常丰富。"美丽中国"建设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创新精神,它具有坚实的社会现实根基、鲜明的历史逻辑和独特的制度自信。术语创新、文化精神、实践创新和开放创造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动力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价值意蕴体现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开启人类新文明上。深入研究"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年跨越发展的实践,我国高等学校再次转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当下内涵式发展理论所强调的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科学定位,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元化的质量要求。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开放的办学模式、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指标体系分别从教育的目标、制度和文化环境、资源使用效率、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六个维度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决策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确立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坚持协调发展,把握好发展的重点,实现高职教师的整体发展;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加强师德建设,营造绿色的学术生态,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坚持开放发展,实现高职教师的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保证高职院校教师的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1计划"是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协同创新开展高校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八项改革",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突破高校内部及其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推动实现教学和科研从以学科导向为主逐步向需求导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教育领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思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肩负着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核心内容的五大职能。对接五大职能要求,“双高”院校在引领职业教育五维度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建设是核心,科技创新是赋能,育训并举是增效,思政教育是特色,国际交流是关键。通过强基树标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值赋能引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质增效引领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特色发展引领文化传承创新,开放共享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可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文化对科技的创新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文化通过自主创新来引领科技的发展、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需要创造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倡导宽容失败的社会风气,转变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文化的构建对于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社会实践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对国家治理的新范式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对这种新范式需要的系统性思考和战略性回答。面向绿色经济社会构建或走向"绿色现代化",该理念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新阶段"为什么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什么样的绿色发展和怎样实现绿色发展"重大命题的新探索。围绕人民之治引领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构建、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内涵体系,达成了对超大规模社会的经济社会关系绿色化变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何以实现这一大国治理发展路径的规律性认识。从文化-文明、理论-实践和现代化-后现代化的多重逻辑审视,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导引现代化发展新范式、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新境界、发展面向未来新政治经济学以及供给全球合作治理新机制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征程上的这一新认识论、新发展观和新实践论,通过党领导下的体制创新与机制优化等制度路径及协同实践,必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高校要根据新文科特性,建立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互联网+”实现教学方式变革,推进科技教学互融赋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实践传统文化研习方式的创新,构建新文科高质量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创新高校基层教工支部建设是新时代深入落实党的建设要求和强化高校教师队伍思想引领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探索以"党建+"建设模式为依托,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德师风建设等业务的融合,夯实思想引领机制,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创新活力,从而有助于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新时代高校基层工作新格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企业要在生产成本日益上升、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突破发展,就必须创新管理方式。本文通过文化长城实施从家族式管理到建立事业部制的突破,以科技促升级,实现数据化管理的突破和以制度服务科技,把传统升华为独特企业文化"三个突破",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揭示了"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要求。实验教学实现统一化保障、共享式使用、信息化管理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深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吉林大学以动物科技实验教学改革为契机,重新优化配置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改善教学环境,通过对人员、平台、课程、管理和实践基地实质性融合,实现了智力、资源、技术、制度和专业技能的共享,在实验教学"融合共享"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实践创新素养被列为新时代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学校提出了"慧心引领成长,乐创点亮未来"的办学理念。为实现素养的校本表达,学校着力打造"慧创"物型文化,构建"慧创"课程体系,探究"乐创"课堂结构,改进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实施培养"慧创少年"的教育愿景。  相似文献   

15.
王良云 《文教资料》2008,(22):161-162
创新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在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引领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崇尚创新、革故鼎新、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建设创新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关于"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的有关论述,提出了"构建老年大学和谐文化是老年大学科学发展的关键"的中心论点,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用和谐环境文化实施"服务育人",实现老年大学"人与环境"的和谐;用和谐精神文化实施"教学育人",实现老年大学"人与社会"的和谐;用和谐制度文化实施"管理育人",实现老年大学"人与人"的和谐等等老年大学和谐文化"育人"的运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40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战略新判断,在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在理论上、道路上、制度上、文化上进入了全面创新的时代。面对这样伟大的时代,中国职教人又该如何挥毫写下创新发展的新的"奋进之笔"呢?首先,要面向2035年国家发展的战略安排,以实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为目标导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现有社会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高校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和人才的摇篮,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振兴输出科技、培养人才、推动创新、提炼模式,并联合各地政府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发力,以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携人才推动模式创新,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地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行知文化的核心——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的启示,深入研究传统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提出构建高职人才培养的"四并重"育人模式,应用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行知创业学院的体系构建与实践,并对行知文化引领下的高职创新创业工作从树立理念、构建体系、集聚资源和要素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技师学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结合天津地区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特点,秉承"半工半读"历史文化传统,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挥校企资源优势,依托"校企合一"的现实办学环境,以工学结合为核心,构建了基于校内企业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系统确立并实施了"四层次、五契合"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了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