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德治与法治是当代社会治理的两种模式。德治与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制,成为社会治理中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德治是依据道德,唤醒人内心的良知,其作用机制是人的自律性。法治是依据制度,监督人们的行为,其作用机制是制度的他律性。两种社会治理方略,古已有之。在人类文明形成的轴心期,德治与法治的萌芽就出现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时期与西方的古希腊时期。两种治理模式都是以人之德性为根基的善治模式。德治的思想萌芽始自于《尚书》中的以德配天思想以及先秦的孔子之德政与孟子之仁政之中。法治思想开端于先秦儒家荀子的隆礼重法的思想以及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与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社会治理中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那么当前在我国,到底是实行法治更为适合还是德治更占上风呢?抑或是德法结合呢?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入手进行探讨,并尝试对"德性法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德治”强调“德教为先” ,涵盖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秩序。“德治为本” ,“德教”是“德治”的基础。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关键是加强公德建设 ,充分保留道德的“衡平空间”。德制法治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具有极其丰富、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文章即从中国古代和现代西方两个历史阶段对“法德并举”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理论渊源进行追溯和回眸 ,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德治”、“法治”思想和“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模式以及现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思想与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些治理模式和治国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把德治提到了更突出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形势下,法治与德治并重,是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德治与法治从来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加强法治能赋予社会道德规范以权威性,促进社会道德法制化;另一方面,加强德治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滋生。没有法治支持的德治,是无力的德治;没有德治支持的法治,则是没有根基的法治。只有把德治与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以依法治国为基本国策的当下,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在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中,依法办事是教育的基本准则,以德教化人是教育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思想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来审视道德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双重功效,认识道德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道德在国家治理制度化发展中的作用,标志着党的"德治"思想正从激情转向理性、从政治运动转向制度化建设、从一般原则要求转向理论的创新,这是党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法家学派之德治思想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中其实包含了丰富的德治内容,如对道德地位与作用的认同,对道德原则与道德秩序的认可、对执法道德品质的强调等等,这些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法治体系及其建构很有借鉴意义,故很有必要对法家学派的德治思想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命题 ,他指出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德治 ,就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我们的国家。法治与德治之所以相辅相成 ,是因为二者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属于精神文明。法律是重要的 ,但法律不是万能的 ,道德的涵盖面、辐射面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言行举止的自律作用 ,无疑要比法律大得多。道德是照亮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在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中以法治或德治的治理方式出现,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矛盾运动分析了社会治理模式的选择,并提出社会治理过程中法律公正与道德公正的冲突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制文明渊远流长,在传统中国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浸透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思想,显现东方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其中“礼刑结合”、“德主刑辅”是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法治思想渊源。中国法制演变的逻辑,为今天我们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宝贵的历史鉴借。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要求。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正确认识并发扬“德治”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古之“德治”与今之“德治”和“德治”与“法治”这两对关系,从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的社会主导道德,形成并完善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型德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儒学、儒家文化呈现复兴的态势。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重要财富。儒家倡导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渗透于其所谓的治国方略之中,使中国传统法治思想中充满了德活的因素。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不应归于消灭。从中国的社会形态、观念形态来看,传统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法治社会建设也应有其积极的作用,且可以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方略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正视我们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注重其中所蕴含的人性因素对我国法治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法治和德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基本方略,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不断加强治德和治法的力度,是推进德治和法治整合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道德讲自律、法律讲他律,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定性以及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内在统一性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依据,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则是二者相结合的现实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把法治和德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共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更要立足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法治传统。梳理中国传统法治内涵的历史演变,从中华文明之初的"刑""礼"之争开始,逐渐形成礼纲刑目的社会管理模式;从以道德维系的"礼乐文明",到礼主刑辅的"礼法文明",再到强调合作与共同治理的"法治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凸显出法治内涵的不断丰富及其应用价值的不断提升。重视人文关怀、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国家和整体利益为先,法典化的成文法以及注重实质理性和实质正义则体现出中国法治传统的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法治乃为依法治理社稷 ,德治亦曰以德治理国家。而国家则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有领土、有居民、有权力、有机构……。为使国家稳定、清明、繁荣、百姓乐业 ,我们应充分认识法与德即道德的同异关系 ,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首先 ,法与掌握政权阶级的道德产生基础和服务目的相同。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而且只能存在着掌握政权阶级的法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久的现象 ,且在有阶级的社会中 ,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道德 ,然而占统治地位的只能是掌握政权阶级的道德。法与掌握政权阶级的道德都是该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 ,是该社会的上层建筑 ,它们都是通过维…  相似文献   

18.
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必然是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与理性统一。在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融合,发挥法治与德治的整体功能,如此,才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才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本文在分析法治与德治的融合价值及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出法治与德治融合的途径:加强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以法彰德,道德法律化;以德辅法,法律道德化;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公民的法治与德治思维。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治国方略;道德和法律在内容、性质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运行机制上相互分工,在功能作用和调节范围上具有互补性;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和西方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德治不是人治,法治不排斥德治;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置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在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做到德法相济,标本兼治,以德为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模式,道德与法律作为法治国家中一硬一软的两个维度,共同组成了法治国家的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社会治理模式。从法治国家的内涵上看,它包含着正向的价值目标和伦理追求,法治国家不仅追求道德价值,与道德紧密相连,而且,道德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法不离德、德亦补法和人需有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