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06,(7):I0004-I0004
这幅照片是美国落基山新闻报记者托德·海勒斯拍摄的,关于在伊拉克战场上阵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葬礼的组照中的一幅,表现的是士兵遗体运抵美国里诺机场的情景。这组照片不仅让托德·海勒斯获得了第49届荷赛的新闻人物类组照一等奖,也让他成为第90届美国普利策奖特写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军事新闻摄影实际上就是战争题材的摄影。主要是表现战场上发生的情况,保留战争史上的真实形象史料.反映战争的残酷、战士的勇敢、重大战役的场面等.给人们以灵魂的震撼,是较有影响的一类新闻摄影。现代的军事新闻摄影除此之外还包括和平时期的军事建设、军事演习、军事生活、军事成果等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强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军事新闻摄影不可能拍摄战争,其重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3.
"烤食"文明     
“啊!”——一声尖叫。这是我的一位同事把这幅照片拿给他女儿看时得到的反应。要是把照片也像电影一样分级的话,《非洲某部落猎食野生动物》这幅照片,肯定会被判“少儿不宜”。是啊,这样恐怖、血腥的场面,即使我们成年人看了,也会心里发抖。从事新闻摄影多年,我从没见过这样令人心悸的场景,真的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4.
翻开世界新闻摄影的精品集,战争、饥荒、地震、洪水、台风,火灾、车祸、艾滋病、恐怖袭击、环境污染等画面接踵而至,冲击眼球,震撼人心。透过镜头,我们匍匐在中东的战场,看到枪林弹雨的血腥;透过镜头,我们直面苏丹的饥荒,  相似文献   

5.
波黑战争中的记者族胡锡进波黑之乱一开始就是两场战争:战场上的枪炮之战和同样激烈的新闻之战。用美国著名记者多斯科·杜德的话说,塞尔维亚以其绝对优势的重武器赢得了波黑军事战场上的胜利,但从一开始就在新闻战场上一败涂地。这位曾作为《华盛顿邮报》记者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6.
传媒聚光灯背后的黎以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韧 《今传媒》2006,(9):12-13
现代媒体时代的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硝烟弥漫,另一个则隐藏在媒体的聚光灯后。当新闻记者冲向硝烟弥漫的战场,秉持不偏不倚、公正平衡的新闻理念进行报道的时候,另一场潜藏的战争也已悄然展开。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就是这样一个战场。战争新闻平衡艰难黎以冲突中,  相似文献   

7.
2月8日,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又称“荷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英国《名利场》杂志的摄影师蒂姆·赫瑟林顿拍摄的这张照片获得2007年年度照片奖。图片说明词是:“2007年9月16日,一名美军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上的掩体里休息。”  相似文献   

8.
魏守伦 《新闻知识》2001,(Z1):31-32
自从战地记者这一职业出现以来,生动描述人类厮杀场面的战地新闻逐渐取代了枯燥干瘪的一般战争消息。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战争冲突中的第二主人公”的说法。 作为战争这种重大社会事件的见证人,战地记者中的大多数人以其诚笃和勇气向世人提示战争的残酷本质和血腥细节,元论是毒气战、空袭战、闪电战、丛林战、原子战这些现代作战样式,还是决定性战役的决定性瞬间,都有无所畏惧的战地记者在离炮火足够近的地方以生命为代价摄录着目力所及的每一细节。正因为如此,战地记者的伤亡率通常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消息…  相似文献   

9.
同一题材两度获奖,关注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荷赛")的读者一定对这幅结婚照过目不忘。这是一张弥漫着悲哀与惊恐气氛的结婚照:身穿美国海军陆战队军服的新郎,没有鼻子、没有头发、没有耳朵;站在他身边的美丽新娘,目光中流露的是和结婚极不相称的内容,仿佛在诉说着悲哀与无奈,又好像在表述着愤怒与恐惧,看了让人心碎。(见图一)这是24岁的美国海军中士西格尔和他21  相似文献   

10.
难得的瞬间     
在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美国著名女子长跑运动员玛丽·德克尔在3000米长跑决赛即将冲向终点夺得金牌的时刻,意外地与竞争对手之一、英籍南非运动员佐拉·巴德相撞,跌倒在跑道上。这一突发性瞬间,被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家大卫·伯耐特摄入了镜头,成为当时整个奥运会的头号新闻。这幅新闻摄影作品在1985年第2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体育一等奖。这幅照片之所以能够成为闻名世界的优秀摄影  相似文献   

11.
徐斌 《新闻实践》2011,(8):F0003-F0003
看到这张照片,让人猛然想起一种众人即可参与的运动——拔河。那是一种极简单、极热闹的大众游戏,合力的较劲、来回的拉锯、助威的呐喊……轻而易举地构成。幅充满张力的牛动画面。眼前的这幅画面,它当然不足拔河,它名叫《求救》,是今年第七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战争灾难与突发事件类新闻单幅金奖作品。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照片中暴徒正手持匕首,朝着对方猛力刺去,被刺者已惊慌失措,陷入绝境,画面背景里醒目地书写着:“日本社会党浅沼稻次郎氏”等条幅。——这就是获1961年荷兰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浅沼被刺》。这幅照片当时曾轰动世界,至今虽然已过20多年,一眼看去,仍能扣人心弦。这幅新闻照片,雄辩地告诉人们,新闻摄影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广泛地影响读者。有时一篇新闻报道,写上千言万语,还不如一幅照片令人信服和感人至深。因此,当今社会报纸、杂志刊登的新闻照片日益增多。新闻摄影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闻摄影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西莉 《新闻知识》2003,(11):55-56
新闻摄影除了具有新闻和摄影的双重属性外,还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本文试图从以下四点加以探寻。 一、新闻摄影诞生于记录战争,成形于摄影介入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改革 在摄影诞生的初期,处于萌芽状态的新闻摄影只属于一种偶然性的记录。在大量的人像、风光照片中,偶然留有一些社会事件的记录。到了1855年2月,新闻摄影史上的杰出人物、战争摄影的先驱、美国摄影家罗杰·芬顿,在商贾的赞助下,带着4名助手和3匹马,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春夏之交,世界各国成百上千的新闻工作者,不避艰险,前往中东报道伊拉克战争。其中,有10多人丧生,另有一些人受伤,或被驱逐、被解雇。这同交战双方有关,特别是同战争的主导方面——自诩有充分新闻自由的美国关系密切。由此引起人们对于新闻自由问题的议论。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面临的新闻舆论形势相当严峻。因为没有联合国授权,师出无名。当然也有有利条件:军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2012,(4):73-73
这是摄影家Clair Felicie为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几名在中东战场参加过战争的士兵拍摄的一组肖像,拍摄时间分别是他们在2009年至2010年参加战争之前、期间和之后。  相似文献   

16.
徐斌 《新闻实践》2005,(4):F003-F003
3月24日,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揭晓了,这是我国举办的国际级新闻摄影大赛的开端之作。这项赛事酝酿了近十年,它又被为"华赛",似乎意在比肩世界新闻摄影顶级赛事"荷赛",因而格外引得国内新闻摄影界的瞩目。值得我省新闻摄影界关注和自豪的是: 《都市快报》摄影记者傅拥军拍的《对话幸存者》,获得了"华赛"14个类别大奖之一的"文化与艺术新闻"类金奖。这可能是我省摄影记者迄今为止在国际级新闻摄影赛事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让我们来凝视这幅《对话幸存者》(图一):一位参观者正停留注目一幅"9.11"题材作品《幸存者》。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的大脑,  相似文献   

17.
江文  江志顺 《军事记者》2004,(5):F005-F005
暗蓝色的画面上,硝烟斗乱.3个火球爆发出强烈的冲击力。仿佛巨大的爆炸声袭来.以紧张、危恐的气氛让人们领悟到了战场的环境。这是某部数字化炮兵进行火炮实弹齐射打活动目标的军事演习。这幅摄影作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生命在真实再现,摄影的魅力在视觉震撼.新闻摄影等于事实加刺激眼球的画面?我们说“是”,只要这个真实不血腥、无暴力、无损公序良俗,对当事人和受众无伤害.反之,我们说不!尺度如何把握?就是融入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统御新闻真实和表现手法.“一图胜千言”高质量的新闻图片,对报纸起着活跃版面、吸引读者、证实新闻的作用,有利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因此在当前传播媒介形象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报纸刊登形象生动的新闻图片,把“情感诉求”和“可视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新闻摄影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刘铁生 《军事记者》2002,(10):59-60
图片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它包含着两方面问题,一是新闻图片的作用、地位问题,二是新闻摄影的素质问题。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实在新闻实践中,这两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至少没有解决得很好,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重视新闻摄影,掌握新闻摄影手段,对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在新闻的道路上多一种手段、也就是多一只新闻摄影翅膀,多一只新闻摄影的轮子,新闻从业人员应努力成为图并茂的两栖记。  相似文献   

20.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列宁在几十年前的这些精辟论断,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帝国主义的本性就是要侵略扩张,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治新闻传播跨各个领域内谋求霸权,必要时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挑起战争,以达到其目的。这是已被历史多次证明了的一条规律,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侵略战争,又是一次明证。不言而喻,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到重创,而美国在随后的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亦两次受挫,这使得西方在军事上的侵略扩张有所收敛。但是,他们推行强权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