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身代词是生成语法第一约束理论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分布、用法、复指三个方面对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异同进行比较,并提供了一些汉译英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乔姆斯基约束理论第一原则提出的"照应语在管辖语域里受约束"这一观点,简要描述了语言学界对其所作的三大语法理论修正,即参数理论、逻辑形式移位理论和相对化大主语理论,并结合英汉反身代词的语法性质,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了英汉反身代词不同的约束特征。  相似文献   

3.
反身代词是生成语法第一约束理论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分布、用法、复指三个方面对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异同进行比较,并提供了一些汉译英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身代词是生成语法第一约束理论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分布、用法、复指三个方面对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异同进行比较,并提供了一些汉译英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句内共指(coreference)是句法研究的重要课题.句内共指是指一个句子内部人称代词和名词性指称语形成的同指关系.句内共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Chomsky(1981)从管辖与约束的角度对代词尤其是反身代词的照应进行了研究,指出照应语必须受管辖语域的约束,照应词必须在约束范围内有先行词(程工,1999).  相似文献   

6.
共指现象是句法研究的重要课题。Noam Chomsky(1981)从"管辖与约束"的角度研究代词尤其是反身代词的照应,然而其单纯的句法分析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同的研究方法继而被应用到揭示照应的意义和特征中,比如van Hoek(1997)从认知角度出发,基于可及理论提出"观念参照点"和"领地"的分析框架。共两大部分,通过举例分析约束原则,结合van Hoek的照应理论进一步阐述共指现象,指出前者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樊璠  许希明 《现代语文》2013,(5):131-133
本文从反身代词的基本定义着手,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乔姆斯基的"管辖"概念,分析约束原则及参数化理论下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对比及相关习得的异同,进而提出此异同下习得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指示代词照应是语篇中常见的衔接手段。本文拟运用Halliday和Hasan(1976)语篇衔接理论中的照应理论,来探讨作为中心词(head)的指示代词this和that在语篇中的照应用法和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反身代词"自己"的习得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热点.以前根据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以及后来的众多补充理论,都认为"自己"是符合普通语法的,不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但是还是有许多欧美留学生在学习时犯错误.所以本文拟从理论上,实践上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叶素贞 《考试周刊》2008,(5):149-150
自从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问世以来,汉语反身代词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在乔姆斯基最简方案的框架下,用核查理论对汉语反身代词的特性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1.
反身代词"己"、"自"、"身"等在古汉语中皆有指代三身的转指用法,通过分析这几个反身代词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并考察此类现象在古文献中的分布后,认为反身代词转指三身的用法并非其向三身代词的转化演进,也非此类代词语法功能的转变,而是由于古汉语的特点及语境导致反身代词的这种转指用法的产生,其自身表己称之功能并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Chomsky的约束理论在解释照应关系时具有普遍意义,但并不能阐释照应语的一切特征。汉语光杆反身代词"自己"照应具有长距离性约束、主语倾向性和阻隔效应的特性,这种照应性说明"自己"位于宾语位置上时跟前面名词性短语的照应关系要受到动词性质的制约,从而说明约束原则A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 ,用约束原则分析了维吾尔语照应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约束性  相似文献   

14.
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被认为是适用于解释任何语言中的指称现象,具有普遍性,但其第一条原则却不能很好地确定现代汉语"自己"和其先行语的约束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阐释,选取两篇文章代表两种不同观点,从语义的角度论述词语语义与外部客观世界的联系对"自己"所指的影响,得出在确定"自己"所指问题时有必要考虑相关词语语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代词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英语中的代词,按其意义、特征及在旬中的作用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自身代词、相互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和不定代词八种。代词如此庞杂,如何将其复习掌握好呢?研读历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不定代词,其次是it用法、疑问代词、反身代词以及人称代词等。本文将结合高考试题,对代词的易考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用约束原则分析了维吾尔语照应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约束性。  相似文献   

17.
汉语"自己"一直是近些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至今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圆满地解决汉语中反身代词"自己"的所有现象。本文试图从构成、用法、指称、分布方面来分析汉语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差异,从而对"自己"的指称关系和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本文也试图对影响"自己"长距离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反身代词"自己"先行词的选择,除了考虑句法结构之外,还要考虑其分布,语义和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Chomsky约束理论框架之下的修正方案只能解释英汉语反身代词的一些长距离句法照应现象.只有从语义、语用和话语的角度才能全面揭示英汉语反身代词长距离非句法照应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参考前人对普通话反身代词的句法研究对温州话反身代词的句法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和普通话类似,温州话中的复合反身代词符合约束原则A,而光杆反身代词则存在典型的长距离约束等违反约束原则A的现象。本研究也发现温州话和普通话的光杆反身代词在长距离约束和韵律-句法层面也稍有不同。本文通过修改后的约束原则A对温州话反身代词违反约束原则A的各类现象做出了句法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分布和指称有许多不同之处。在Chomsky的约束理论框架中,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区别也很大。本研究采用横向实证调查,描述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反身代词的习得情况,参照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考察母语知识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