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苏南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中新市民子女比例逐年提高。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作为一所城郊小学,新市民子女比例高达70%。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行为习惯各有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生源差异性大、流动性大,尤其是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与教育能力普遍较弱,这些因素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学校着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务工人员租住或迁住我校周边居民区,我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校学生中新市民子女约占一半。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市民子女存在诸多学习困难。要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就必须关注新市民子女的学习问题,为此,我们把解决新市民子女的学困问题,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市民子女入学积分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推行后,市公办学校向新市民子女提供起始年级学位9136个,占申请入学人数的86.9%,为新市民子女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随着公办学校新市民子女群体的增加,新市民子女逐渐成为学校生源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流动的花朵"。生活环境较差、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接触的人员较复杂易受不良影响等,导致新市民子女养成一些较差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产生自卑或自闭心理。但特殊的家庭环境使新市民子女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他们大多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耐挫能力,独立性较强。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  相似文献   

4.
费田春 《中国德育》2014,(20):56-57
正成都市泉水路小学是现代城市中典型的"新市民子女学校",70%生源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迁徙住户子女,可谓"候鸟"栖居之所。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关注较少,导致孩子习惯教育和培养比较滞后。基于此,成都市泉水路小学校提出了"培养良好习惯、奠基人生幸福"的办学理念,开展基于"TSP+H(教师、学生、家长+习惯)"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品格教育实验,把习惯教育作为切入口,撬动新市民子女整体素养的提升,如今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严莉 《成才之路》2012,(22):14-14
正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经商,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约有近2000万。这部分流动儿童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称之为新市民子女。一、现状分析我校位于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企业众多。因此,我校学生中新市民子女占了较大的比例,接近50%。我校一贯重视对新市民子女的教育,新市民子女除在校内享受同城待遇外,还能从经济、学习等多方面得到更多关怀,让他们安心学习。一直以来,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由于城乡和地域的明显差异,在城市学校教育中,新市民子女群体显示出不容  相似文献   

6.
肖成 《学子》2014,(14)
正本文所研究的流动人口子女指的是户籍在外省市,在城市或乡镇从事生产性、服务性等相关劳动的"农村外出就业者"的子女,年龄范围界定在6~13岁之间,即处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往往被称为"流动儿童",在张家港市被称为"新市民子女"。目前学校一共有623名学生,其中"新市民子女"394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3.2%。面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新市民子女",  相似文献   

7.
肖成 《学子》2014,(7):34-34
本文所研究的流动人口子女指的是户籍在外省市,在城市或乡镇从事生产性、服务性等相关劳动的"农村外出就业者"的子女,年龄范围界定在6~13岁之间,即处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往往被称为"流动儿童",在张家港市被称为"新市民子女"。目前学校一共有623名学生,其中"新市民子女"394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3.2%。面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新市民子女",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形势越来越加剧,城市学校接纳的新市民儿童越来越多,笔者学校就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占学生总人数的60%,而且有一部分还是少数民族学生。生源变了,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却没有变,以至于新市民儿童学校语文教学耗时且无效,如何让新市民儿童学校的语文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呢?下面我就以统编版教材为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武婷婷 《考试周刊》2011,(20):95-96
在以新市民子女生源为主的学校中,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成为数学教师思考的重点。教师可通过建立科学的课堂常规,营造有吸引力的课堂,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坐落在仙林大学城中心地带,是南京首批小班化试验学校,部分生源来源于"新市民"家庭,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在语文学科学习上迁移能力弱,作文能力尤其欠缺。笔者希望从最基本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利用小班优势,对所教班级中"新市民"子女语文学习兴趣的案例研究,逐步摸索出提高这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使学校语文教学能更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学校新市民子女校园文明养成教育重点,针对当前家庭教育课程缺失,积极探讨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带给新市民家长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庭教育成为学生教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随着进城潮的加剧和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度转移,城市学校接纳的新市民子女越来越多,笔者所在学校新市民子女占据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三十。教学工作要适应教学对象的变化,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更要充分兼顾这些特殊群体,只有有效兼顾这些对象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发展情况,才能更好的促进阅读教学工作开展。一、当前新市民子女较多的学校阅读教学现状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和  相似文献   

13.
正重庆市南岸区川益小学(以下简称川益小学)建校于1924年,悠久的历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前,学校主要生源是铜元局地区居民——长江电工厂(兵工厂)子女,随着长江电工厂厂址搬迁,大量进城务工子女的涌入,学校进城务工子女人数比例逐渐加大。家长群体主要是普通工人和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整天忙于生计。大部分家长对当今学校教育的意义和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问题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市民子女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以美术课堂学习为契机,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促进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的提出保山市永昌小学是隆阳区教育局经过布局调整,在城区新建立的一所寄宿制小学。校址虽然建在城区,但生源90%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的子女,其中还有20%的学生是属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子女。不同的学校背景、不同的家庭氛围,导致生源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城区的其他学校。尤其是在寄宿制背景下,一些住宿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再加上从农村初来到城市,从走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优化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行为,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南通市东方中学提出了"和融兴校,和融强校"的教育理念,开展了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行为研究。由于受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行为常常出现语言沟通困难、课堂参与度不够、知识衔接断层、学习动机不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沟通障碍等问题。优化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行为需采取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榜样与成就激励;以思想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联手等调适措施和解决策略,意在使"和融教育"理念下的新市民子女共享教育阳光。  相似文献   

17.
邹金国 《成才之路》2014,(24):F0003-F0003
正张家港青龙小学建于2002年,地处张家港市塘桥镇,是一所为新市民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公办市镇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5726平方米,设有计算机网络教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14个。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1071名,其中99.7%为新市民子女;专任教师56名,张家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25%。针对学生来自于全国19个省(市)、隶属于7个民族的实际情况,学校秉承"静育四海花朵,共享教育公平的"办学理念,以"静"文化为主题,围绕"守静笃行"这一文化建设目标,实施"心净行静"系列行动策略,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  相似文献   

18.
在新学校解决新移民子女的阅读问题,让不同的生源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弥补新移民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部分缺憾,南宁市凤翔路小学的研究选题值得肯定,实践效果令人赞许。  相似文献   

19.
蔡卫莲 《快乐阅读》2013,(11):30-30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新市民子女在班级中的比例逐渐变大,而随之产生的新市民教育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做好新市民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我们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是针对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对新市民进行教育,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霞 《中小学电教》2011,(9):153-154
六里坪镇小学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近1500人,教职工八十余人。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镇直单位、财神庙村和邻近村镇,具有"五多"的特点,即农民子女多、城镇职工子女多、个体户子女多、留守单亲子女多、外镇村转入子女多。由于学校受到农村周边环境、家庭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