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力市场中市场力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SCP分析框架设计市场力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预警模型确定预警界限,根据不同的警限设置预警信号和划分预警等级来构建市场力风险预警系统.电力监管部门可根据预警系统的运作对市场力风险进行调控和决策.同时,为使预警系统能够动态地和全面地监控市场力风险,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市场力风险预警制度;二是适时调整和完善市场力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2.
水路运输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水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备受关注,通过从事故统计、事故致因分析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长江已经形成了6个预警因子4个预警等级的单因素预警系统。随着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引入到船舶通航风险预警中将突破传统单个风险因子预警系统的不足,介绍了预警系统信息采集、预警系统框架和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并以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船舶尺度进行了预警。该预警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船舶尺度的预警,为船舶安全过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供应链知识共享风险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节点企业拥有的资源强度、各个节点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共享平台的技术支持能力以及节点企业间的相容水平四个方面,构建供应链知识共享风险预警体系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预警指标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对供应链知识共享风险进行科学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如供应链管理专家Christopher所言,21世纪是供应链的时代,快速消费品(FMCG)企业如何在这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对供应链风险进行管控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FMCG供应链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FMCG供应链的风险评估指标,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对中国乳制品供应链的风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FMCG供应链应当加强供应链渠道建设、流程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的措施以提高供应链系统抵抗风险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敏捷供应链中知识共享风险及规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敏捷供应链知识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从敏捷供应链自身特性、知识模糊性、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视角分析了知识共事风险发生的原因.认为构建风险预警与控制体系、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激励-协调-约束机制是规避敏捷供应链中知识共享风险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风险信息采集—风险预警指标库构建—风险评估—预警警报发布为逻辑思路阐述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模式。根据对人才流失风险的识别,从个体、组织、环境3个方面构建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估。最后,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确定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模型,设计预警模型的构建步骤,进一步对风险等级及临界值进行设计和界定。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构建风险心理预警系统对于完善高校风险管理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高校利益相关者的组织特性,从高校风险心理预警的价值论证出发,以风险责任意识树立、指标体系表达和社会联动建构为路径选择,探讨了以心理素质提升工程和心理预警操作流程设计为主要内容的高校风险管理心理预警系统的规划运行。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面临来自全球顶级企业更加严峻的挑战,供应链的思想无疑会成为全面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切入点。文章首先讨论了企业构建供应链的必要性、企业供应链构建中供应链战略伙伴的选择,然后从供应链合作伙伴、企业自身及交易过程等方面分析了企业供应链风险并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接着对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产业风险预警的现实需要出发,将产业竞争情报理论引入产业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工作中,从运作机制、纽织体系、制度保障3个方面提出产业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有关思路,搭建了产业竞争情报风险预警运作机制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可行的产业竞争情报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模式,构建了由多方共同参与的产业风险预警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和综合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中明 《软科学》2010,24(3):69-74
构建了由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2个分系统、8个子模块组成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运用科学方法遴选出一套有效的预警指标体系,确定了相应的临界值和风险监测预警区间,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组合权重,构造了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综合度量模型,并对2007年江苏区域金融风险状况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健柏  孙芳  宋益 《资源科学》2020,42(8):1477-1488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多种关键金属材料。本文选取15种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从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地缘政治和社会监管4个维度,构建10个评估指标,对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的供应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保障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的供应风险均处于中风险以上等级,其中铟、镓、锗3种关键金属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锂、钴、镉、硒、钼、钯、铂、铜、铝、锌、铁、钛12种关键金属处于中风险等级。②供应减少风险维度中铟、铁、钼、锌、锗、镉6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铟的风险最高;需求增加风险维度中铟、镓、锗3种关键金属的风险属于中高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维度中有9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钴的风险最高;社会监管风险维度中有11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铟的风险最高。因此,需尽快建立关键金属供应安全常态化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和二次资源回收管理体系,增进与关键金属供应国间的合作,以缓解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金属约束。  相似文献   

12.
铬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原料,作为中国的紧缺矿产,铬资源的供应安全关系到不锈钢产业的稳定发展。对当前中国铬资源供应风险进行评价,识别其在供应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及风险程度,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治理建议。为此,本研究整理了2000—2016年中国和全球的铬储量、产量、消费量、贸易量、价格、回收率及国家风险指数等数据,从资源、市场和政治三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对供应风险进行直观的量化分级评价。供应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源保障度低、对外依存度高、二次回收水平低、市场话语权较弱、进口集中度高和地缘政治风险大等6个方面。结合风险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风险治理建议:推动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参股开发矿产资源;加大对含铬废品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加强对不锈钢废料的熔解技术研究;国家对铬资源进行必要的储备,稳定市场预期,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匡海波  杜浩  丰昊月 《科研管理》2020,41(4):209-219
本文以2014-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940个装备制造业样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全链条面临的整体风险,建立了包括申请人资质、交易对手资质、融资项下资产状况和供应链运营情况4个准则层,应收账款特征、履约情况等14个二级指标,信用级别、担保状况等127个三级指标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海选指标体系。根据剔除冗余信息的思路,运用偏相关-方差分析进行第一次筛选,删除了64个存在信息冗余且对违约状态影响小的指标;根据整体风险因子鉴别最优原理,通过逐步神经网络遴选出违约鉴别能力最强的指标群;最终建立了包含48个指标、显著区分风险因子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金融界普遍认可的“5C原则”,信用风险因子判别的正确率高达90.53%,判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走出去"企业的汇率风险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走出去"企业的经营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汇率风险就是其中之一。在"走出去"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实施怎样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供应链风险对企业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是我国众多"走出去"的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将汇率风险纳入企业供应链的决策模型中加以考虑,提高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运作效率是"走出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本文建立了基于汇率风险的企业供应链决策模型,并进行实证,为"走出去"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协调控制策略的正反馈系统思想,然后对供应链信息机制和契约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个基于价格竞争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最后通过数值试验表明,合理的机制有助于提高系统整体绩效,降低供应链系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李超 《大众科技》2016,(3):125-128
在分析影响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因素以及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融资主体、供应链运营状况、外部环境三个子系统,找出影响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三方面因素。结论:研究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的对策,可降低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众包供应链作为一种以“互联网+创新”的新型供应链,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不同于传统企业内部开发设计新产品,众包供应链企业面对互联网特征的线上设计产品时,存在着网上海量设计参与者、消费者强调体验性和设计生产不熟悉等问题。又因其具有借力互联网性、大众参与性、参与群体异质性等特点,使得该供应链运作蕴藏着与传统供应链不一样的潜在风险。本文以Fuzzy-owa算子为分析方法,从供应链的角度以众包设计环节、供应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来评估新产品开发的众包供应链风险,并建立Dematel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分析了主要风险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影响众包供应链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给出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志强  陈敬贤  施国洪 《预测》2012,31(2):50-56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和ARIMA干预分析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供应链突变风险的测度方法。以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并在假设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运输发生突变的基础上,根据对供应链系统反馈结构的分析结果,构建了供应链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然后,选取总库存、需求短缺量和总利润为供应链绩效指标,根据对仿真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运输突变风险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进一步,构建了供应链绩效指标的时间序列ARIMA模型,并利用干预分析法研究了测度运输突变风险的方法。研究表明,运输突变风险使得供应链的总库存平均每周期增加12.44%,需求短缺量平均每周期增加15.49%,而总利润平均每周期降低172.41%。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大量调研及专家访谈,提出诱发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的九大关键动因。在此基础上,利用ISM技术,构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动因的五级递阶结构模型,从而清晰表征各种风险传导动因之间相互影响的等级层次关系。进而揭示驱动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在食品供应链上进行传导的最直接动因和最根本动因,同时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各诱发动因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后果影响的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客观评估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的风险,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在界定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基础上,应用供应链理论综合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具有的风险现状。系统地识别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的风险因素构成;利用改进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进行整体风险评估;并根据其风险评判结果提出了采取相应规避措施的建议;目的是为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