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作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厂有着太多辉煌的时刻。此文作者从2012年起,陆续拜访了美影厂一些老前辈,通过他们的口述,与他们一起重温那段既美好又艰辛的创作岁月,也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对国产动画的坚守与热情。  相似文献   

2.
潘荣昌 《文化交流》2009,(12):57-58
2004年应法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我随浙江省文联代表团出访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八国。在文化交流考察过程中,既参观了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又领略了西欧各国的浪漫风情和旖旎风光,品味着欧洲文化经典的魅力。在同法国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艺术是无国界的。  相似文献   

3.
半拉子人生     
"唉,我这辈子就算了,剩下的时间好好用在孩子身上就行了。"又一个人在我面前这样说,我的眼前,仿佛又多了一幢半拉子工程——不,是"半拉子人生"。进入中年之后,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同窗旧友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了。都说是为了孩子。那口气听来既悲壮又无私,既痛苦又欣慰,还有一种大彻大悟的味道,叫人不由得这样想:嚯,这下他们的孩子就有指望了,就能成才了,就会有出息了。可是往深处一想就叫人疑惑了:他们的孩子真的需要爸爸妈妈用半拉子人生为他们铺路呢,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打着孩子的名义来遮盖自己的半拉子人生?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我  相似文献   

4.
易正春 《职业圈》2012,(34):94-94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为此,建设既富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立足古老中国大地,又面向多元文化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发展的新文化,是新的发展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1,(6):43-43
王建军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觉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对教育的理解及其主张各有千秋,但是,在他们锲而不舍地抗争和坚守中所凝聚的主体精神,揭示了教育的独特规律性和内在学术性,既推动了先秦社会的发展,又有效地提升了传统教育的主体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如《雷锋和姚明:中国人寻找多元偶像崇拜》《中国女人:从“铁姑娘”到重施脂粉》《用英文编字典的活佛》等稿件,政策把握得当,既符合中央的方针政策,又针对海外读者的关注点,适合于他们的口味,广受好评。香港《太阳报》采访部主任就说:“现在你们的新闻比以前活跃和开放了,希望以后多朝着社会脉搏的线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7.
正"王先生寡言,我也少语,二人对坐,常常陷入沉默,我勉强问了一些元曲方面的问题,但王先生的回答都非常简单,谈话始终活跃不起来"。明治维新之后的一些日本文化人,特别是其中的汉学家和作家,既精熟中国文化,又有西方近代文明的修养,融会东西。他们"写生"中国的人文学者,一般都以明晰的笔触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印象,钉是钉铆是铆,  相似文献   

8.
“中国思想”是中国话语权的根基,是“外宣”的“水之源,木之本”。所谓“中国思想”,指的是既符合人类时代要求、又符合中国发展需要,从古今中外汲取养分而成的现代“中国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岁月如歌,春华秋实;建筑艺术,薪火相传。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顾问、总建筑师唐葆亨先生,六十余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孜孜以求,积极探索东方“美学建筑”的形与神,精心设计出既汲取世界建筑精华、又坚持中国特色的一个又一个“美学建筑”。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与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地位显赫的历史人物。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共执牛耳,名震一时,是一代新青年追崇的偶像。“五四”以后,他们又分道扬镳,沿着不同的思想路线发展,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运动的精神魂灵,陈独秀则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有趣的是,他们晚年又殊途同归,表达了对世界大势的一致理解和民主政治的共同愿望。他们的思想主张和离合关系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影响深巨。因此,研究胡、陈思想的异同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显示其思想命题的现代意义,对于把握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总结历史经验,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蔡楚生电影的中和之美——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蔡楚生电影艺术的巅峰,是其中和之美艺术思维的集中体现。它将一般的伦理批判引向更加深刻的社会批判,温情中有警示,谴责中有理解;将现实主义与民族风格有机结合,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兼顾传统文化,严肃而不失活泼,既雅又俗,对此后中国电影民族化改造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对外报道既涉及我们国内的经济活动,又涵盖了我国与世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往来,对经济报道范畴的理解,关系到我们以什么样的范围、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3.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刚刚成功游说美国40位亿万富豪捐出一半家产用于慈善后,他们又提出到中国来与中国的新富们共话慈善。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月15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外宣办主任蔡赴朝、副主任李燕林同志和中国外文局的6位外国专家进行了座谈。这6位专家已在中国生活工作多年,他们既熟悉各自国家的情况,也对北京市有较深的了解,特别是在帮助中国做对外宣传的工作实践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座谈会上,他们就如何让北京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北京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发表在这里的是座谈会与会外国专家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人格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人格化精神的误读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一直耸立着“启蒙”这块伟大的纪念碑,它既挥洒出一片金光,又铺展出一片阴影;它既成为过去的辉煌,又成为未来的疑惑;既是无法攀越的,又是不能不正视的。仰望这块熠熠闪光的思想丰碑时,感受到的情感是复杂的。虽然它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0,(6):119-119
沈其新、田旭明在《理论探讨》2010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既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又融合了现代的文化价值观需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种渗透性因素,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又贯穿于综合国力的其他组成部分,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  相似文献   

17.
吴旭 《对外大传播》2010,(11):44-45
高速发展的中国,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生逢其时的中国人,既饱含着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冲动,又感受着时空交错的模糊和断裂感。于是,找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坐标,从而为整个国家和国民的自我心理定位,成为人所共想、但又心照不宣的民族潜意识。  相似文献   

18.
言论集纳     
正华侨大学教授薛秀军在201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的理解认同提高对外传播能力》一文中认为:跨文化价值传播需要科学的方法、高超的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传播中,既正确理解和坚持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又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努力掌握各国、各民族文化在传承和接受方式方面的关联与差异;既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又着力调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精品展柜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2》(英文版)《王缉思主编王外文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外该书是一部具有国际一流研究水准和重要战略价值的权威著作。它收录的研究报告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问题、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诸多的当代世界热点焦点问题,其中既包括各领域的宏观评论展望,又包括对现实国际问题的微观分析探讨;既坚持涵题  相似文献   

20.
来中非共和国已数月,有一个问题萦绕心头,百思不得其解——从首都班吉市到勃亚利农业站近70公里,公路两旁就是茫茫的原始森林,期间散落着一幢幢简陋的农舍,看不见一片像样的农田,也没有连片的玉米、甘薯,又没有什么农副业。他们既不种田又不耕地,中非人吃什么?靠什么来度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