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217年,木华黎以太师、国王身份,奉成吉思汗“太行以南,卿其勉之”的特殊使命,率领蒙古左翼军,开始全面经略中原汉地。而河洛、山东一带作为汉地腹心,无疑成为蒙古人马首所向。其间,木华黎父子,凭借武力首降东平。继而,札剌亦儿等蒙古诸部功臣留驻东平,开始徙驻中土。札剌亦儿功臣移驻中土与朝廷调整投下封邑,重新配置封地、领民及封君权益,无不影响着东平路的沿革。  相似文献   

2.
四、关于《蒙古秘史》中的哈萨克族源及部落记载《蒙古秘史》中,有关于哈萨克族蒙元时期及更早期的大量记载。比如关于克烈(客列亦惕)、乃蛮、篾儿乞惕、札剌亦儿、钦察、弘吉剌、康里、葛禄罗等哈萨克部落。在以往的认识中,把这些哈萨克部落划归蒙古人,进而被近人认定为蒙古族。显然这是一个历史认识的误区。纵览整个北方草原民族发展史,在匈奴强盛时期,许多民族都以匈奴自称;后来突厥强盛时,许多民族又以突厥自称;之后塔塔儿人强盛,复以塔塔儿人自居,在汉文献中有时又称作鞑靼,迄今有的文献还将蒙古人混称作蒙古鞑靼。后来,由于成吉思汗的…  相似文献   

3.
札剌亦儿部木华黎是最早受封国王位号的功臣。1217年木华黎受封国王讫元终,子孙承袭,世世无绝。但嗣封者往往受蒙、汉礼制的双重影响以及对蒙廷的亲疏等因素的作用。国王最初代朝廷全权经营中原。随着大汗亲历戎行及蒙古重心的南移,尤其中原统治机构的构建,国王的军权、政权渐渐被削弱,日渐偏远。其职责也转为充当畿辅藩屏或充任朝廷“藩大臣”。元中后期,由于驸马及部分著有拥戴之功的异姓功臣频繁封王拜爵而势力日涨,国王在异姓功臣中的地位也日渐暗淡了。  相似文献   

4.
札剌亦儿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影响的部落,其驻地随着蒙古高原和蒙元历史的演进而有所变迁。公元8—9世纪,札剌亦儿部曾驻牧于哈剌和林一带。辽代东移至斡难与怯绿连河之间。蒙古国建立不久,又移牧漠南上都路。随着元朝建立,忽必烈迁都幽燕,札剌亦儿部被徙至辽河流域,讫元终。另有部分家系,因身系军籍或累世入仕朝廷,从而得以驻留汉地食邑或分戍中原。  相似文献   

5.
札剌亦儿部木华黎是最早受封国王位号的功臣。1217年木华黎受封国王讫元终,子孙承袭,世世无绝。但嗣封者往往受蒙、汉礼制的双重影响以及对蒙廷的亲疏等因素的作用。国王最初代朝廷全权经营中原。随着大汗亲历戎行及蒙古重心的南移,尤其中原统治机构的构建,国王的军权、政权渐渐被削弱,日渐偏远。其职责也转为充当畿辅藩屏或充任朝廷"藩大臣"。元中后期,由于驸马及部分著有拥戴之功的异姓功臣频繁封王拜爵而势力日涨,国王在异姓功臣中的地位也日渐暗淡了。  相似文献   

6.
蒙古札剌亦儿部作为黄金家族的"斡脱古.孛斡勒"(t γüboγol),即老奴隶,有元一代,它遵循着传统的婚姻礼则,坚持与黄金家族"世不婚姻"。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明代,札剌亦儿人却多有联姻皇室的记录。同时札剌亦儿人的婚姻同样无法超越门第社会婚姻的藩篱,婚姻仍然成为许多札剌亦儿人改变其政治地位的手段和体现其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窝阔台汗己丑年始置的汉军三万户中之萧札剌,不是萧也先之子萧查刺,而是于甲戌年投降蒙古的金中都Jiu军首领札剌儿。增立四万户的时间不在壬辰年而在甲午年。汉军三万户与七万户的设立都与蒙古忽里台大会的召开有关。甲午年增立的七万户,汉人有四:刘黑马、史天泽、严实、张柔;契丹人有三:萧札剌之子重喜、塔不已儿、石抹孛迭儿,蒙古统治设置汉军三万户或七万户的目的,是按照蒙古军制。重新编制汉军,以便于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8.
我校教师谢咏梅博士的学术专著《蒙元时期札剌亦儿部研究》由《中国蒙古学文库》资助,辽宁民族出版社于2012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蒙古史学界前辈、著名学者、内蒙古大学教授周清澍先生与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分别为此书作序。  相似文献   

9.
试谈科尔沁和硕特部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蒙古科尔沁部和四卫拉特之和硕特部都是以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儿后裔为领主的两大部落集团。北元时期,这两大集团分布于蒙古地区的东西两端,不论在四卫拉特史上或者在整个北元历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蒙古,以哈撒儿后裔为首领的“阿巴(?)科尔沁”部虽然始终没属于蒙古左右翼六万户之内,但是它参加达延汗的统一战争,对于统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蒙古源流》,科尔沁部的苏儿洮海雅王和摩罗寨将军都曾建言要消除右翼割据势力。  相似文献   

10.
往流(翁牛特)是成吉思汗四个弟弟──元东道诸王后裔领民领地的总称,意思是“王属”。往流诸部又称“阿巴噶”(叔父)。16世纪中叶,居住在兴安岭山阴的往流-阿巴噶部落,被称为“阿鲁蒙古”。往流诸部一共有四个万户。哈撒儿后王统治的好儿趁万户,别里古台后王所统治的也可万户,哈赤温后王统治下的察罕万户,斡赤斤后王统治的山阳万户(兀者万户)。一直到15世纪末这个四万户的统治都保留着元代封号:齐王(西王)、广宁王(黄苓王)、济南王(郑王)、辽王(刘王)。  相似文献   

11.
纳质是蒙古的一种传统。此政策经成吉思汗及后继者的发展,逐步成为一套独具特色的制度,它给蒙古国和元朝在政治、军事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纳质是蒙古的一种传统。此政策经成吉思汗及后继者的发展,逐步成为一套独具特色的制度,它给蒙古国和元朝在政治、军事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其四大斡耳朵由后妃们依次继承。元朝建立后,元廷封甘麻剌和他的子孙为晋王,镇守漠北,兼领四大斡耳朵,史称“守宫”。以往的学术研究往往从财产的继承角度研究这一现象,却没有触及它的本质问题,即用途问题。翻检《史集》和《元史》,不难看出,保留是为了祭祀之用。新近的考古发掘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事实。成吉思汗四斡耳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八白室和今天的成吉思汗陵性质相同。均为成吉思汗灵庙,是蒙元时期遗留下的守宫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蒙元时代的斡耳朵本是后妃居住之所,自元太宗时始设机构,至世祖时趋于完善.斡耳朵的主要职能是召集忽里勒台大会、进行宗教及丧葬活动,它在蒙元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了解和研究斡耳朵有助于深入认识蒙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1214年成吉思汗“甲戌分封”,将弘吉剌部以部长按陈为首的四个领主分封于今锡林郭勒盟东南部、赤峰市中北部和通辽市西北部一带,各有封地,其范围有元一代大体没有变化。四个领主及其后裔在其封地范围内建立了各自的投下城镇,除已知的按陈一系的投下城分为“夏都”应昌路和“冬都”全宁路外,按陈之弟册一系的投下城为阿鲁科尔沁旗白城古城,按陈之弟火忽一系的投下城为巴林右旗白塔古城,按陈之子唆鲁火都一系的投下城为赤峰市松山区西八家古城。  相似文献   

16.
蒙元硬译体是将蒙汉两种语言及语法夹杂到一起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通称为“元代白话”,或是“直译体”。但这些通称其实并不妥当,因为:该文体里的汉语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话,也不是元代白话语言的变体;该文体出现于元朝前,所以称为“元代白话”在时间上并不十分妥当;而且“硬译”与“直译”是不同的翻译方法,称为“直译体”是把“直译”与“硬译”混同了。笔者从以上三方面分析了该种文体的不同称谓及其不当之处,认为将该文体称之为“蒙元硬译体”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出于解决"镇守"治理征服地区人才和治国方略缺乏及保护延续自己生命的需要,长春真人丘处机希图用道教思想感化雄主成吉思汗放弃野蛮屠杀政策惠泽天下生民,应邀于1222年在撒马尔罕会面。双方就强身、治国和教民问题做了蒙汉文化首次深层次交流沟通,成吉思汗可视为蒙汉文化交流的奠基者。其后及至整个元朝道教地位高踞佛、儒之上发展迅速,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亦逐渐在征服地区采取文明统治方式。此次会面以蒙古族"敬天爱命"和汉族"敬天爱民"为共同切入点,使两种文化在相互认同相互理解基础上深入交流,成吉思汗保留自己文化独立性的同时有条件地包容和接受汉文化。这对时下的文化交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投下军及五投下探马赤军统领权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投下军是蒙元王朝所依恃的重要武装集团。其最初属扎剌亦儿部木华黎麾下,大蒙古国时期,五投下军首领往往与嗣封国王者相一致。忽必烈迁都幽燕后,其统领权则多由大汗来裁定,至此,不具有国王身份者也有机会充任首领。由五投下军中抽调出来镇戍一方的五投下探马赤军起初仍受木华黎家族统领。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后,五投下探马赤军逐渐成为中央卫军的一部分,其统领权也由木华黎家族转属中央,这一变化是蒙元朝廷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蒙元军队进入嫩江流域的研究是史学界的一个空白.因金东北路长城的阻碍,成吉思汗崛起后,没有向东进攻嫩江流域,而是向西攻打草原各部、西辽,接着打西夏、金中原,进而造成了一路西征直达欧洲的攻势.直到窝阔台时代,蒙古军平定辽东后,才真正进入嫩江草原.但嫩江流域仍处于斡赤斤家族统治,直到忽必烈平乃颜、哈丹后,元中央政权才真正撑控嫩江流域.是东北路金长城的防御,影响了成吉思汗的进攻方向,也影响了12世纪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