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作年早于《鹦鹉洲》诗,且二诗并非全然摹仿崔颢《黄鹤楼》的争胜之作。《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有诸多不同,难以断为摹拟。《鹦鹉洲》诗的模仿痕迹虽较明显,但并非刻意的模仿之作,而与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及流放夜郎的特定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都是登临凭吊怀古的千古佳作。崔诗先作,李诗在后,饶有兴趣间让我们来赏析一下他们各自诗作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裴洪印 《语文知识》2002,(12):11-12
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被《唐诗三百首》等书列入了七言律诗之中。崔颢的《黄鹤楼》还被列为七言律诗之首,南宋诗评家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见《沧浪诗话校释》181页,1962年版)据《该闻录》载:  相似文献   

4.
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都是登临凭吊怀古的千古佳作。崔诗先作,李诗在后,饶有兴趣间让我们来赏析一下他们各自诗作的风采。一、同是登临吊古佳作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辅导》2023,(29):4-13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北周诗人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有个句子:“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唐代诗人王勃仿照这个句子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崔颢写有《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据此写出了怀古抒怀之作《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一提到崔颢的《黄鹤楼》,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这是因为这两首诗都属揽胜名作,在格调上极尽相似,而内容又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黄鹤楼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建筑之一,建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吴国孙权黄武三年  相似文献   

7.
贾薇 《现代语文》2010,(11):158-159
综观2008年至2010年江苏三年高考语文卷的诗词鉴赏题,笔者认为:2008年的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的设题较为容易,只要求学生读懂诗歌内容并掌握简单的鉴赏技巧:2009年的岳飞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凡是论及李白的诗歌,几乎都认为它具有“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致对其悲怆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在他可编年的943首诗中,悲怆诗473首,豪放诗57首.比例是8:1强。他的悲怆诗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内容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例如《将进酒》《北风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月下独酌四首》《丁都护歌》《登金陵凤凰台》  相似文献   

9.
历代对崔颢《黄鹤楼》的评价都非常高,而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多有贬低。其实崔诗开篇滞缓重复,在精神上是消极的、悲观的,是个人之愁。李诗在句法上概括精炼;在章法上抒情怀古巧妙地结合;在境界上积极奋发、乐观向上,是时代精神的代表。所以李诗不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胜于崔诗,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10.
仿,就是模仿。人无模仿,无以立世;教无模仿,无以立教。朱光潜也说过:"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不经过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诗家的长处,造成自家特有的风格。"如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写出了与之齐名的《登金陵凤凰台》。可见,"模仿"是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更便捷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最佳方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所以,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课文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相似文献   

12.
正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孰优孰劣,一直是一个公案。古人的观点,一种说法,李白的诗与崔颢的诗之间是"敌"(彼此相当),也有人的说法认为李白的诗"短气"(《艺圃撷余》),也有人说崔颢的诗歌"格胜"而李白的"调胜"。总之,古人大多喜欢只提出结论,不太注重论证,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是"印象"主  相似文献   

13.
相传在长江的黄鹤矶上,有一座黄鹤楼,三国时代的费文就是在这里乘鹤登仙境的。此楼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常惹得游人墨客诗兴大发。有一年唐代诗人崔颢来到黄鹤楼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想着黄鹤楼的传说。夕阳西下,近处绿茵覆盖的汉阳城和江心长满萋萋芳草的鹦鹉洲,沉浸在一片霭色之中。淡淡的烟雾从江面袅袅升起。他触景生情,在楼的墙壁上题了一首《黄鹤楼》来抒发自己的乡愁。由于崔颢在当时颇有才名,他的诗更使黄鹤楼声名远播。一天,李白也到黄鹤楼游览。他登上雄伟壮观的黄鹤楼,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①花草埋幽…  相似文献   

14.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汴州人士,盛唐诗人,为人性异狷介。早年诗作浮艳轻薄,后曾漫游出塞,诗风因之而大振,多有风骨凛然之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2首。  相似文献   

15.
按目之所及或题目所示展开景物描写,此为登高写景诗之常法。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前四句通过写黄鹤传说描写黄鹤楼,后四句写楼上所见远景,  相似文献   

1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朝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诗,全诗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怀古、思乡、忧国之情。全诗煊赫动人,震撼肺腑,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研习《西塞山怀古》,体悟其深沉、含蓄的情感。2.通过对《与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等诗作的回顾,展示怀古咏史诗的一般结构,并总结归纳咏史诗的一般表现手法、技巧,把握咏史诗的大体步骤。3.以小结出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200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登金陵凤凰台》。【教学方法】研读、讨论、启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朝代更迭,盛衰无常,名人辈出……这流变的历史,自然成为历代文人的兴感之由,于  相似文献   

18.
凤凰台诗话     
黄鹤楼我只远远地眺望过,凤凰台我几乎天天出入、日日登临。只是今日的金陵凤凰台已不是李白的凤凰台,好在今日武昌的黄鹤楼也非崔颢的黄鹤楼。  相似文献   

19.
李白这几天真忙得要命。第一天《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便《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又在《月下独酌》,念着《越女词》,唱着《峨眉山月歌》、《赠汪伦》。第二天,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便和他的弟子《山中问答》、《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第三天,《登金陵凤凰台》在《金陵酒肆留别》《送友人》《军行》,然后又赶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四天,《早发白帝城》。李白诗名大拼盘$广东汕头市澄海区港口小学五年级一班@郭妍琳  相似文献   

20.
《黄鹤楼》一诗是唐代崔颢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唐人"七律之首"。原诗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一般被看作是登高思乡之作(参见人教实验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8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