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高速宽带网的应用、高清晰度电视的出现和因特网用户的迅速增长,标志着媒体的“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真正的到来。专家认为,媒体内容数字化是“新媒体时代”媒体进行内容整合、内容传播渠道的扩展,跨媒体间内容交换、媒体信息资产保存、增值的需要。媒体内容数字化和对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新媒体时代”媒体竞争、生存和和发展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数字化生存成为社会生存的全新状态。而中国社会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与过快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并行,生存门槛的提高带来了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使其陷入了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的“数字难民”。本文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难民”的生存现状出发,思考“数字难民”在新媒体使用中心理、生活以及主体性方面的困境,借助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分析智能媒体助力“数字难民”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途径和破局之道。本研究提出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力与数字需求,为其更好数字化生存、融入智能媒体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谷雷 《军事记者》2013,(5):56-57
“移动媒体”随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由此移动媒体阅读时代是否已经全面到来?这一问题在业界和学界尚存争议。对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并撰文进行探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这恐怕是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不管是互联网公司普遍认为的“纸质文字过渡到信息符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具说服力,还是以媒体大亨默多克为代表的“纸质媒体不会消亡”更胜一筹,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生活早已充斥着各类数字媒体.  相似文献   

5.
丁晓琴 《传媒》2019,(13):16-17,19
新媒体时代,老年读者对媒体的需求正发生怎样的变化?随着“老年流量”的“横空出世”,老年类报刊如何走出对纸媒的依赖,增强融合传播能力?如何向数字化平台转型,树立“媒体+”的理念,将媒体业务、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整合起来,走向智慧服务?近两年来,《浙江老年报》努力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运营实践,为传统报业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文珍  卢迪  刘湘渼 《传媒》2024,(7):27-30
当前,我国地市级媒体融合进入加速发展期。5G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技术与重要基础,地市级媒体开展的5G技术应用实践,探索了“5G+新装备”“5G+云直播”“5G+新业务”“5G+多技术”数字化赋能媒体融合的四种模式,实现了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和改善。5G时代,处于全媒体传播体系“第三级”的地市媒体面临机遇与挑战。依托5G技术优势,进一步将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内向嵌入媒体生产链条,外向连接平台与用户,纵向贯通四级融媒体,横向联系各行各业是地市级媒体加快推进深度融合的立体化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坚守与创新,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如何做好融媒体时代主题出版数字化建设是主题出版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数字化建设为切入点,阐述了融媒体时代主题出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主题出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重点探讨了融媒体时代主题出版数字化建设的策略,旨在说明数字化建设在融媒体时代的重要性,以期为主题出版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逐渐升级加快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对媒介资源泛社会化、传播网状化的特征,传统媒体的分发渠道优势正在被进一步瓦解。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如何占领分发渠道,吸引受众注意力,从而引导舆论,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需要思考的。从2019年的《主播说联播》《康辉的Vlog》到“慢直播”以及“小朱配琦”的公益“带货”直播活动,央视新闻多次凭借新潮的新闻形式以及亲民的表达方式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主流媒体严肃、高冷的刻板印象,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出圈”和“破际”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9,(10):5-5
据新华网:“3G时代”的来临。在改变了大众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传媒界的新一轮变革。知名专业财经媒体第一财经近日宣布.推出旗下全新数字媒体服务品牌“ONE.”.以顺应愈演愈烈的“数字化浪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0,(7):48-51
多媒体发布平台——大屏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不再是印刷媒体独领风骚。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条件下,新媒体异军突起,而且势不可当,引领时代的潮流。为适应媒体新格局,新华社提出“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向现代多媒体信息业态拓展”和“由面向媒体为主向面向终端受众拓展”,  相似文献   

11.
周洋  熊忠辉 《视听界》2012,(3):31-34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大众传媒进入到新旧媒体共存的时代。面对新媒体技术的步步紧逼,传统电视不得不选择“演进”路径与“适应”方式,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集群式数字化期刊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在这个时代 ,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利用等环节 ,均以数字化为显著特征。所谓数字化 ,就是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达和传播一切信息。在数字化时代 ,计算机和网络将取代传统的手段 ,对包括期刊、书报、音像、影视等在内的信息 ,通过数字来表达、传输。期刊是受数字化影响较大的媒体之一 ,期刊编辑、出版和传播等环节 ,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深刻变革。 2 0 0 1年召开的第 3 3届国际期刊联盟(FIPP)大会所涉及的关键议题 ,就是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谋求期刊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全球化扩张。FIPP总…  相似文献   

13.
甘婷 《新闻世界》2012,(5):121-122
信息时代带来传播内容的数字化,多元化成为未来媒体的新格局,“全媒体”时代对政府如何处理与媒体关系提出新的挑战。在政府新闻发布中,政府和媒体之间往往形成一种博弈局面,若采用“非合作博弈”方式,可能导致冲突愈演愈烈;但若采用合作博弈的方式,往往能使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获得共赢。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强大、高效、准确的信息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手段驱动全球新闻业走向数字化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的生产与获取也产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智能媒体在新闻内容的生产中屡屡陷入新闻伦理失范。通过对比自媒体与智能媒体媒介伦理失范的差异,深入了解智能媒体时代媒介伦理失范的特征,以厘清媒介技术工具性与人性的价值冲突,审视智能媒体时代(以下简称智媒时代)新闻伦理实践的道德主体性问题,完整反映“人是媒介的尺度”的媒介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曾言“技术是时代的座驾”。技术发展带领人类进入“第三媒介时代”,迎来数字化生存空间,设备智能化的提升虽丰富了个体生活场域为其带来诸多便捷性,但同时给媒体生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造成媒体脱责化倾向,逐步呈现“刷屏上瘾”式社会隐忧。本文将从“刷屏”与“刷屏上瘾”意涵解读入手,从社会学视角透视当前“刷屏上瘾”行为实践的生成语境,解读媒体脱责化倾向与“刷屏上瘾”行为主体之间的内在张力,并就“刷屏时代”所呈现的指征,从传播生态、传播规则、传播价值、传播内容维度窥探媒体社会责任履职的新生约束力;从权责关系、媒体治理与网络生态角度为破解“刷屏上瘾”行为提供新视角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来,诸如“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网络传播”、“第四媒体”、“第五媒体”这样一些词语,几乎每天都挂在传播业界和学界人士的嘴边、出现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尽管各人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但大都认为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不过对于新媒体的性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往往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7.
杨继栋 《中国记者》2024,(4):115-117
<正>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媒体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媒体融合的浪潮席卷全国,推动了传统媒体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10年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其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9,(10):47-47
A组主要涉及两个议题,即“世界媒体的挑战·合作·机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竞争、依赖、共存、发展”。我们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媒体的挑战和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依赖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可以共存,甚至可以是相互补充的。在很多方面,在很多领域,传统媒体能够获得利用新的数字技术的可能性,而且能够提供非常专业化、非常高质量的内容给数字媒体。同时,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洛葛庞帝就在其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面对即将到来的数字化时代,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其实,他们的前途要看其产业和服务能不能转换成数字形式。  相似文献   

20.
谷征  刘家宜 《出版参考》2017,(10):36-39
“理想国”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新媒体时代,“理想国”紧跟时代步伐,非常重视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运用.文章在通过对其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出版机构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以期有助于实现更多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