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媒大佬鲁珀特?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因为"窃听门"事件的不断升级,7月10日,英国销量最大的老牌周报《世界新闻报》在运行了168年之后,黯然停刊。但丢卒保车带来的平静仅仅只维持了一天,11日,英国媒体爆出,新闻集团旗下更多的报纸涉嫌窃听电话和盗取个人信息,包括一向以严肃报道著称的《星期日泰晤士报》。  相似文献   

2.
传媒大亨默多克麾下的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被迫于2011年7月10日关张歇业。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媒体遭遇新闻官司而受到处罚的事例并不鲜见,但这次却有些不同。7月5日,英国的严肃报纸《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爆料:《世界新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2012,(3):25
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新闻国际集团2月20日宣布,将从本周末开始推出《星期日太阳报》,取代去年在窃听丑闻中关闭的周末报《世界新闻报》。英国媒体认为,这是默多克自去年在窃听丑闻遭受一系列重挫以来,首次发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4日,由于窃听丑闻被揭发,英国《世界新闻报》于7月10日出版了最后一期,终结了长达168年的历史。随后,包括一向以严肃报道著称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镜报》等报纸也相继被披露"普遍"存在窃听电话现象。为了应对窃听丑闻,2012年6月28日,新闻集团分拆为出版与娱乐两家上市公司,默多克也于7月份退出了旗下数家子公司的董事会。  相似文献   

5.
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麾下的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被迫停刊。随后,引发对其他传媒同类问题的追究,默多克本人面临"滑铁卢"。然而,对此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中,我国一些媒体或避开关键问题,大谈邓文迪保护老公那一巴掌多么精彩,或采用诸如"窃听门暴露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西方新闻自由严重扭曲事实”等传统批判话语说事。  相似文献   

6.
动态     
《青年记者》2012,(4):82
英国:新闻集团同意赔偿"窃听门"受害者国际报业出版商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英国分支国际新闻公司1月19日与包括英国影星裘德.洛、英国球星阿什利.科尔和英国前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等名人在内的一些"窃听门"受害者达成和解,同意给予赔偿。据此间媒体报道,洛将获得13万英镑(约合20万美元)的赔偿,他的前妻萨迪.弗罗斯特获得5万英镑(约合7.7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夏季,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由于曝出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的丑闻而被迫关停,此事不仅使默多克集团陷入窃听风暴,更将新闻采访如何保护公众隐私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我国新闻界也悄然流行。隐性采  相似文献   

8.
7月10日,英国传统小报《世界新闻报》因电话窃听丑闻而停刊,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世界新闻报》及其母公司新闻集团乃至传媒巨头鲁珀特·默多克都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本身竟然成为全球瞩目的新闻,这对于习惯报忧不报喜的西方媒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由此引发了一场对媒体力量与报业监管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卫报》2月24日报道,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雇用私人侦探,窃听多达3000多位公众人物的手机,包括英国内阁成员、议员、演艺明星等。这家报社探听的内容包括纳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0,(5):72-72
据英国《卫报》2月24日报道,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雇用私人侦探,窃听多达5000多位公众人物的手机,包括英国内阁成员、议员、演艺明星等。这家报社探听的内容包括纳税、社会保险、电话通话明细等信息。  相似文献   

11.
段豪杰 《新闻世界》2011,(10):222-223
2011年7月窃听丑闻给默多克新闻集团以重创的同时,也引起了传媒业界和学界的反思。本文主要分析了窃听丑闻所暴露出的英国传媒体制的诸多问题,并对媒介权力的规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动态     
默多克建全球最大印刷厂一家号称全球最大的印刷厂近日在英国开工。这家印刷厂的老板是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工厂占地面积相当于23个足球场,每小时可印刷100多万份报纸。印刷厂所属的国际新闻公司发言人黛西·邓洛普说,从印刷报纸数量衡量,这家印刷厂规模属全球最大。印刷厂主要为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4家英国报纸印刷,分别是《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  相似文献   

13.
英国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又出大丑闻.警方发现这家报纸曾雇人侵入一名遭杀害女孩手机的语音信箱.并删除部分信息,妨碍警方对女孩失踪案的调查。不仅如此.还有消息爆出该报在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惊天爆炸案后,为取得猛料竟窃听爆炸遇难者亲属电话。《世界新闻报》的老板为传媒大亨默多克.该报曾以打探消息不择手段著称。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06,(10):33-33
据9月15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免费的《伦敦报》日前与读见面了。这份报纸由媒体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英国分部出版,它的诞生被英国出版业解读为伦敦免费报纸大战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默多克新闻集团窃听丑闻案的发生和被调查,是国际新闻界的一桩大事,它反映了西方跨国新闻传媒滥用新闻自由和媒介的社会责任论之间的较量。本文试图描述并分析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受挫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新闻道德的问题,更主要是触犯法律以及腐蚀警界及政界的深层问题。从这一案件我们看出,西方的媒体独立和司法独立不过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2,(6):62
英《金融时报》最近报道,英国报业丑闻迫使新闻集团关闭了旗下《世界新闻报》。迄今为止,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经为此花费了至少1.95亿美元;这正如它所警告的那样,现在无法预测未来会因窃听电话丑闻而花费多少。新  相似文献   

17.
7月10日,传媒大亨默多克在英国拥有的《世界新闻报》发行最后一期之后停刊了,因为该报记者非法窃听数千人的丑闻东窗事发——在欧美  相似文献   

18.
孟威 《传媒》2011,(9):61
"窃听门事件"所暴露的道德底线问题以及监管漏洞,不仅给新闻集团以沉痛一击,也在世界传媒中引起震撼。"窃听门"已导致新闻集团陷入深度危机,即便默多克谙熟于应变之道,仍未能使集团摆脱尴尬处境。美英业界预测,如果拿不出"给力"理由,默多克江山将辉煌难再。  相似文献   

19.
当默多克已经控制了澳大利亚的2/3、英国1/3的报纸发行量,还担任英美澳多家公司董事长时,应该说,默多克成功了。然而默多克没有在原地踏步,他很快成立了新闻集团。十年之后,他又在美国建立了他的电视传媒王国——福克斯电视网  相似文献   

20.
"窃听丑闻"让默多克新闻帝国在道德上一败涂地.不过,面对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新闻集团商业运作总体上依然稳健,经营模式并未垮塌,一些批评家预期的"轰然倒地"或"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并未出现.这个有着严重道德缺陷的传媒帝国为何遭重击而未倒塌?默多克是如何维持集团内外部稳定的?窃听危机之后,新闻集团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