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本做法是初试加复试,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选拔程序,提高了效率,增强了选拔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但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角度来看还有较大的不足。建立灵活的两段制入学资格考试,通过分阶段分学年实行不同课程的入学资格考试的方式,是克服现有制度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工程硕士人才选拔方式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才选拔中应处理好全与专、公平与科学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人才选拔方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介绍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实行第一阶段“GCT”考试与各校自行组织的第二阶段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相结合的实施情况,并从考生成绩和录取情况分析了本次人才选拔方式改革的成功结果,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的研究生录取、课程训练、资格考试、论文写作等方面探讨研究生培养问题,认为美国研究生教育具有灵活的入学机制、严格的选拔制度和导师有充分的决策权,这些经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14,(19):19-22
芬兰:国考与校考相结合 芬兰高中毕业生能否被大学录取,取决于他们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等级、在高中时的平日表现、附加外语考试以及大学招生专业考试综合成绩。简言之,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考试指的是全国统一的入学资格考试和各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考试。芬兰的入学资格考试,旨在检验高中学生掌握高中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程度,考查其是否达到高中教育目标所规定的身心发展水平。考生通过了入学资格考试,就获得了参加大学招生考试的资格。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就高考制度改革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落在了对高校入学选拔标准的确定上.世界发达国家中有许多国家在入学选拔标准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文章在发达国家中选取了两个较为典型的国家来阐释,一个是西方的美国,一个是东方的日本.从对这两国情况的介绍中对比我国在入学选拔标准上存在的不足,以期获得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芬兰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是检测高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成绩是学生升入大学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委员会对考试全权负责;考试内容上重视语言的学习;学生最多可以分三次完成资格考试:对答卷的评价采取等级制。  相似文献   

7.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3年工作会议于3月17~19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和讨论了工程硕士生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问题。会议决定,2003年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将采用“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方案。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称西德)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历史上进行了许多次有名的教育改革。1812年洪堡德改革中,建起德国的大学入学招生制度,延继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西德大学招生制度有许多值得世界各国注意的特点。一.大学招生制度西德大学入学考试不是采取竞争性的选拔考试,而是采用资格考试制度。完全中学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学多样化入学选拔模式,以大学自主选拔为基础、各种选拔方式相互补充,体现出选拔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日本大学多样化入学选拔模式的形成,适应了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多样化入学选拔得以实施,是大学、考生、政府、高中和各学协会五个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日本的经验可知,大学入学多样化改革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推荐入学的普遍实施。根据1997年日本文部省公布的有关资料,现今已有82%的国立、公立大学和95%的私立大学,建立了推荐入学制度。所谓推荐入学,就是考生不必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资格考试和大学组织的专业考试(或仅参加其中一次),仅通过所在中学或有关方面的推荐材料,然后参加大学组织的单独选拔而被直接录取。尽管这一方式近似于我国的保送制度,但与之相比,日本的推荐入学又有着若干独具的特点:第一,推荐途径的多样化。在日本,不仅中学可以根据毕业生的在校学业成绩,以校长的名义向大学提出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学入学选拔制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介绍了日本当代大学入学选拔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各种大学入学选拔制度的特点,探讨了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入学选拔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知识与信息社会中大学入学选拔制度的内在规律,提出:大学入学选拔制度既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要求的综合产物,也对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借鉴日本在大学入学选拔制度中有效应对大学入学竞争、强化高中教育机构与大学教育机构在大学入学选拔中的作用、引导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大学入学选拔工作等方面好的做法,从而不断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我国的大学入学选拔工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书讯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出版为配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已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统一命题的依据,是各院校进行考前辅导的重要参考,并可作为应试者复习和备考的重要借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外语考试大纲》及英语复习指导出版自2002年起,各类全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外语考试按照各语种(英、日、俄、德)统一的考试大纲,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2003年,所有语种增加…  相似文献   

13.
芬兰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几乎与芬兰的大学史一样久远。1840年芬兰建立了第一所有自主权的国立赫尔辛基大学,1852年则出现了作为赫尔辛基大学的入学资格考试,用这种考试检测大学报考者是否已经接受了较为全面的教育和具有足够的拉丁语知识。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学"AO入学"选拔方式是20世纪90年代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产物,它以多元化的视角,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适应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灵活地选拔学生。日本大学弹性化招生制度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吸取。但是,近年来在日本人口"少子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困境,"AO入学"选拔方式成为各大学争夺生源的战略手段,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更值得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5.
教授资格考试是一种独特的学术职业准入机制,是德国大学教授聘任制度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获得应聘教授的资格,候选人需在博士毕业后花费多年的时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并进行公开演讲,以证明自己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的能力。教授资格考试要求高、耗时长、且不能保证通过考试便能获聘为教授(目前获聘率不足40%)。因此,它最终选拔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九州大学将从2010年度开始在法学部取消入学选考部(Admissions Office,AO)入学考试选拔制度。筑波大学和一桥大学也将在一部分学科专业取消AO考试入学制度。取消AO考试入学制度的原因是,通过A0考试选拔入学的学生在入学以后的学习成绩比一般考试入学的学生要差;通过AO考试选拔的学生与参加考试的学生相比并无特别优秀之处,且AO考试在面试、选拔等方面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7.
尽快建立博士生选拔的有效机制袁飞质量第一是我国博士生培养工作的原则。选拔优秀博士生入学是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在报考的博士生中如何把最富有培养前途的考生选拔出来?这个问题,在博士生报考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然而...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学的入学选拔一直是实行笔试,根据成绩入学.但是,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的大学入学选拔逐渐走向多样化.除笔试以外,开始出现推荐入学、一能一艺入学、面试、小论文考试、自动入学等选拔方法.本文对此作一些简单的整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战后六十年,日本的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过程.大学入学考试也经历了一个从注重竞争选拔,到竞争选拔和大学教育质量维持并重以及多样化的过程.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尊重大学自主权由各大学主导的"选择性"的考试中心考试.由于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急剧扩张,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大学开始分化.著名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依然竞争激烈,但不再是单纯的学科学力竞争,各种新的选拔手段被运用到大学入学选拔考试中;而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命的大量私立大学开始面临生源不足的局面,其入学考试的选拔意义淡化,入学考试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大学教育的顺利进行,维持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宣传自我,吸引考生的手段.入学考试成为大学与考生双向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广东省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发展速度与规模增长过快、政府教育经费不足及所占比例不断下降,高校入学与选拔的统一标准等问题,认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以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规模为宜,同时政府应提高对高等教育的经费的投入,并采用多种入学和选拔手段,以利于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