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音乐教学论研究的日益深入,音乐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学目标模式的探索,认为“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高效益”是实现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学目标模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与提高,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在“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高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音乐教学论研究的日益深入,音乐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学目标模式的探索,认为"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高效益"是实现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学目标模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要闻简报     
○江西财大麦园校区举行江西省南昌林业学校并入江西财经大学暨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林学院)成立仪式。于玉梅副厅长前往祝贺。○为迎接教育部、中央电大对我省电大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中期评估。我省成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领导小组,郑守华副厅长兼领导小组组长,洪三国副厅长兼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部3月5日发出通知“同意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和九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九江学院’”。(肖邦)○教育部公布…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否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教学时应把口语训练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多说多练。比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训练学生语音规范,语句完整,不说半截话。在教学“拔”字时,可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记这个字的时候,是和‘拨’字对比记住的,‘拨’字右边是头发的‘发’而‘拔’字右边是‘朋友’的‘友’多一点。这样,我把两个字都记住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又得到了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同样,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也可以指导学生说话,如补充句子、扩句、缩句等;阅读教学中,答问、评述、背诵、复述、编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口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策勒”不是“记功”》之商榷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往《木兰诗》“策勋十二转”句为:“记功很多次。滚动,记功。转,次的意思。”《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4期所载蒋自然《“策勋”不是“记功”》一文,对此提出异议。蒋文在叙述了北田军阶和唐朝用阶之后得出结论:“这种军人升迁制度叫‘策勋’”。“策勋,不能“从‘策’和‘勋’两个字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策动’不是‘记功’”,“‘策动十二转’应为‘提升很多级’,而不能解释为‘记功很多次’”。用以为军阶与动阶应届军制,各朝军制有异,而军阶与动阶也随之而变…  相似文献   

7.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8.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来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古汉语教科书和文言虚词专著中,都把“有”字出现在名词前,看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头。这种观点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有人在探讨国号前附加的“有”、“大”、“皇”诸字意思时,就能断言:“‘大’字为一美称,表示‘广大’、‘伟大’,多为本朝人的称谓。‘皇’也是‘大’的意思。”而“‘有’字井无什么实际内容,只是用在名词前的语首助词,一般是后来加上去的”。“有”字有无实义,学术界曾有探索。秦建明、张懋镕二同志最近撰文,又提出了不  相似文献   

10.
何效明 《学语文》2003,(6):23-24
文有文眼 ,诗有诗眼。“诗眼的所在 ,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 ,如‘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 ,便是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因此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 ,力求达到一定传神的效果。凡在节骨眼处皆炼得好字 ,画龙点睛 ,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 ,便是所谓“诗眼”。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话 ,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 ,而着一“闹”字、“弄”字 ,就使全诗情趣盎然 ,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11.
蒋尚东 《今日教育》2007,(1S):35-35
刚开学不久.班级的卫生值日工作又被学校德育处“黄牌”警告!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在班级实施“人人有‘岗’.‘岗'‘岗’有人。竞争上‘岗’”的十二字方针。具体做法是:先把班级室内外卫生包干区按工作量大小、辛苦程度分成若干个小卫生值日岗.再由全班同学自愿“竞争”上“岗”。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带动下,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模式很是火。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该教改模式的大讨论,其中褒贬不一,有的称“想发言就发言、想提问就提问,在课堂上就像逛菜市场”,有的称“学生‘反’了,课堂‘散’了,三面全黑板了,升学率却提高了”,有的说“杜郎口中学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绕不开升学率,学生回到传统课堂后,也会感到不适应,但从他们的表现看,课堂发言率、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13.
古代教育家孔子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李政道教授指出:“我们的祖先提出了‘学问’两个字,就是要‘学问问题’,而不是‘学答’,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没有问题的学生,是真正的问题学生.学生没有问题,往往是对知识的领会不够,无法提出所学知识中值得怀疑的东西.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笔者于十年前即新课程改革前期认为“提出问题是创新教学活动的开端和终结,  相似文献   

14.
刚开学不久,班级的卫生值日工作又被学校德育处“黄牌”警告!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在班级实施“人人有‘岗’,‘岗’‘岗’有人,竞争上‘岗’”的十二字方针。具体做法是:先把班级室内外卫生包干区按工作量大小、辛苦程度分成若干个小卫生值日岗,再由全班同学自愿“竞争”上“岗”。很快,“岗位”就在同学们自愿“竞争”中只剩下一个——整理讲台!讲台,一般很少有干净整洁的时候,要么就是物品乱摆乱放,要么就是面目全“灰”,粉笔头满台皆是,时常让老师们无立“书”之地,是全校各班卫生共同存在的“难题”,以往整理讲台的值日生常常是出力不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难老大”’。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韩愈《祭十二郎文》中“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句,课文对“其”字的注释是“语气助词,表示猜测”,可第三册《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其”的注释却是“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祭十二郎文》中“其能久存乎?”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中“策勋十二转”句,中学语文课本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的解释,有明显的不妥之处。 人教社教材注为:策勋十二转:“记功很多次。策勋,记功;转,次的意思。” 人教社参考书注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说明木兰的功劳之大和皇帝赏赐之多。”“‘十二转”,‘百千强’非确指,夸张赏赐之多,也写木兰功劳之大。”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题考查到了诗歌的“诗眼”。其实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应该说考生对此并不陌生。“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凡在节骨眼处皆炼得好字,画龙点睛,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20.
说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乎)”字在文言文里是个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介词。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凡是需要用一个介词而‘以、为、与、自’等字都不适用的地方,大概都可以用‘于’字”。“于”字和它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