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稼轩被推为豪放派的首领人物,由来已久。最明确的说法,始于清初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其所谓“南湖”指明代张綖。其实,张綖说的是“词体”,而非“词派”。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一作“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图谱》)张綖此说,是对北宋自苏东坡以来对词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铁板红牙”之喻的理性概括,指的是词作风格的两大类型。以“婉约”代表阴柔之美,以豪放代表阳刚之美。张綖指出秦观和苏轼词的  相似文献   

2.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三册一并入选了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赤壁怀古》。我想,让学生了解、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应是教材编排者的旨意,也应成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安排教学时,我在已学习《雨霖铃》的基础上,以“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为主要教学目标,采用对比赏析的思路,设计了《赤壁怀古》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注意领会《赤壁怀古》与《雨霖铃》不同的情境,初步感受两首词的意境风格,进而去思考苏词和柳词在题材、主旨、写景、写人方面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做两词题材、主旨…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一并入选了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赤壁怀古》。我想,让学生了解、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应是教材编排者的旨意,也应成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安排教学时,在已学习《雨霖铃》的基础上,以“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为主要教学目标,采用对比赏析的思路,设计了《赤壁怀古》的教学。教学步骤1.播放《雨霖铃》的朗读音像材料。上课伊始,先播放配乐、配像的朗读材料,目的在于:(1)起复习旧课的作用。(2)酿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境”。(3)为下面的对…  相似文献   

5.
“豪放”一词,最早见于《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显然是用来品评人物性格的。唐宋以降,有人借其品评诗词(如唐·司空图《诗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以豪放、婉约并举论词,始自明代:“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此后,豪放与婉约便成为评价词作风格、判定词人派系,阐释词史源流的重要标准。大致说来,婉约词题材较窄,格调婉丽,注重音律,多写相思离别,善用含蓄蕴藉的手法表现缠绵细腻之情。豪放词则以题材广泛、内容厚重、直抒铺叙、境界雄大、昂扬挥洒为  相似文献   

6.
提起苏轼的词,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大江东去”、“西北望,射天狼”等黄钟大吕之声,似乎他所写的都是这类关西大汉所唱的词。一向以豪放杰出、清旷雄奇示人,其实这也是一种美丽的误会,作为一位产量甚丰的词人,他婉约妩媚的作品并不少,在现在的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较多的却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只不过这类豪放之词,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一新天下耳目,所以让人们念念不忘。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震撼人心,那么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张炎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词源》)。  相似文献   

7.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宋词的豪放与婉约问题潘裕民若问:宋词中有哪些流派?人们必答曰:“豪放”和“婉约”两派。这种分法自明代张提出来以后,一直为人们所接受,解放后的一系列论著也大都因循此说。现在的问题是.豪放、婉约到底能不能概括宋词的风格流派?这种“两分法”的合理性究竟...  相似文献   

9.
先看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历来有“婉约”、“豪放”之分。唐末温庭筠的“花间词”剪红刻翠、镂彩错金,写尽离愁别绪、色授魂予,风格浓艳绵密,开婉约词的先河。至南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以其“气吞万里如虎”之雄浑,承接北宋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之壮阔,词之“豪放”以越极境。而处于过度时期的五代十国,南唐李后主(937- 978)的词作,尤以后期为最,即既非“婉约”,亦非“豪放”,它们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古典文学评论中,苏轼作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领军人物被广泛认可。然而,是否就可以以“豪放”涵盖苏词风格呢?在对其所谓“豪放”词代表作品的重新解读中和对其大部分其他作品风格的评析后,苏轼词作的风格应为: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  相似文献   

11.
谈苏词二首     
苏轼是我国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以“豪放”著称。其实这所谓“豪放”,也只是与温庭筠、柳永等那种专写绮罗香泽,以缠绵旖旎著称的“婉约”派相对而言。事实上,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的,有的空灵隽雅,有的萧洒飘逸,有的豪放粗犷。《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豪放粗犷”一类的代表。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以及在风格上“豪放”到这种程度的作品,在苏轼词里也不是很多的,然而它却真实地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一个侧面。本文就想结合这两篇作品,对苏轼的这个思想侧面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既判然有别又有相通之处。就主导风格言之,李词婉约而辛词豪放,分别代表了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最高成就。李清照词长于自我抒情,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笔致写细腻之情,其美学风范委婉含蓄、深情绵邈。辛弃疾词则气象宏阔,大开大合,写报国壮志,情怀激烈,意象雄奇飞动,语言雄健刚劲,构成豪放雄阔之艺术风格。然而相同的时代背景,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屡遭挫折、悲凉堪叹的坎坷经历,以及同样不甘流俗、追求自我价值的超卓心志,连同尊重女性、礼赞男女爱情的相同立场,使李词与辛词又表现出很多相通之处,即李清照也有《渔家傲》那样“绝似苏辛词派”、令人称叹的豪放词作;辛弃疾也创作出了不少注明“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效朱希真体”等传唱久远的婉约词作。  相似文献   

13.
从剖析宋婉约派词家秦观的词体特征,对历来争论的宋词婉约与豪放之“派”、“体”之争,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对三绝碑刻的《踏莎行》真伪之悬案,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而他的婉约词同他的豪放词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辛词的婉约。是“以气入词”,一如他的豪放词有深度,有力度;豪放和含蓄两大风格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辛弃疾婉约词提高和深化了婉约词的格调境界,丰富了婉约词的风格物色。研究辛弃疾婉约词的内容题材对研究其词的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词气势豪放,有着极为广阔的题材内容,是豪放派的先河,对整个词坛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其豪放之风盛行,使得人们忽视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其实苏轼的词作中,婉约词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豪放词,其中既有晚唐婉约词的抒情写作,又有新的思想内容。苏轼的婉约词表面上好似温柳,但其富有深意,词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操与理想。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的艺术成就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正>提及宋词,人们早已习惯用"婉约"和"豪放"来划分流派。但细细品读宋词,就不难发现,还有一些词家的词作,既无"婉约"派的绮罗香泽之态,又少"豪放"派的粗豪激越之势,其中的代表人物首推南宋词人姜夔。最早给姜夔词风定位的是南宋词人张炎,他在《词源》中称赞:"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又说其词"不惟清虚,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到了清代,词评家更是多以"清空"、"醇雅"、"清丽"等概述姜夔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最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词人,其词如“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素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而著称,赢得了当时和后代的高度评价。然而,对于题材多样,内容繁富,风姿各异的629首稼轩词,若仅仅用“豪放”二字笼统概括其风格,则未免失之偏颇。事实上,如果我们对现存《稼轩长短句》仔细披检一遍,就不难发现,那些悲壮淋漓的豪放词虽然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稼轩词的主要风格,但在数量上毕竟是少数;而那些情致缠绵、词意妩媚的婉约词却大量存在。这是一个无法否认,也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是,在辛词研究中,对于其婉约词,却弃置不顾,或语焉不详,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深入认真的研究。我们认为,稼轩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如果说,那些作为时代号角的豪放词是稼轩词的主旋律,那么,那些别具情致的婉约词就是稼轩词的优美和声。研究稼轩婉约词,不仅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稼轩词,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辛弃疾生平、思想和创作全貌的把握;甚至可以说,对了解婉约词风的历史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评价一个作家,“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对于辛弃疾及其词作的研究,我们更应采取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19.
婉约也东坡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虽然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而豪放却不是苏词的主流风格。苏轼词婉约风格也很突出,他的传统题材的词作,既吸收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了深沉、淳厚的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辛弃疾下面两首词作前,先从词这种诗歌样式在艺术风格上发展变化的角度,简括地介绍一下有关宋词豪放派中苏轼、辛弃疾两位巨擘的异同,供读者阅读和评析两词时的参考。前贤论述宋代词人,大都按照他们词作的风格区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虽然这种两分法只是粗线条的,但在没有更科学、更精确的区分法前,两分法依然可以做为我们研究宋词的一种依据。总的来说,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断传承着初期——唐五代词作广泛一致的风格,及至宋代,又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等等背景的影响,婉约词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只是到了北宋苏轼的笔下,豪放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