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实行商标注册原则,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商标法的薄弱环节。商标在先使用权是在注册商标的申请日之前,就已经在该商标注册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上善意连续地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该商标使用人享有继续在原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该商标的权利,其性质为商标权。建立商标在先使用权制度,对未注册商标进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2.
《南昌教育》2005,(12):26-26
“长郡”商标被抢注 在长沙市民心中,提起“长郡”,自然是指湖湘百年名校长郡中学。现在,早为广大市民熟知的“长郡”,却被江苏省如阜市高明乡河塔村一孙姓农民一次性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10项教育类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目前申请正处“异议期”(商标注册程序的一个法定阶段),长郡中学已通过法律手段打响商标保卫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商标法将假冒商标界定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该界定不适应对驰名商标扩大化保护的国际惯例,对市场复杂变化中出现的商标反向假冒的规制存在法律漏洞。本文结合国外关于假冒商标的界定分类及立法与司法实践,认为对假冒商标应作扩大化解释。在着重分析反向假冒的侵权要性和法律适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商标立法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治理商标抢注乱象,有赖于完善制度设计。系统把握新《商标法》所涉治理商标抢注乱象的制度考量,即在明确商标注册申请主体所应具备资质的基础上,规范商标注册、代理行为,有效反制商标抢注侵权行为,加大对商标市场的整治力度,有利于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标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强制注册与自愿注册相结合的商标注册原则,国家允许商品生产者、销售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商标注册,取得商标  相似文献   

6.
使用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具有其自身的便利性以及一定的合理性。日本为了将地理标志融入商标法体系,单独创设了地域团体商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理标志与商标法的不适配问题。与日本相比,我国在这方面仍有一定理论上的模糊和立法上的疏漏,这体现在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是否以地理标志相关程序为前置条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要求是否与地理标志认定要求重合、地理标志商标是否存在转让和授权的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人是否与地理标志认定申请人一致这四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传统的商标保护理论和现行商标立法,只有注册商标才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未注册商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受保护。在我国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确认未注册商标使用权为合法的在先权利;2.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有限使用和优先申请商标注册的权利;3.赋予未注册商标人继续使用权;4.建立未注册商标使用管理信息系统;5.确立未注册商标权利争端司法解决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抢注商标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申请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前提下,出现大规模注册商标和抢注商标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讨论了这种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应在坚持原有的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原则下,通过对商标注册申请人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及对抢注商标行为进行必要的制裁和惩罚等手段,加强这一制度所应体现的公正公平以及对合法拥有商标权益的及时保护  相似文献   

9.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制度是解决商标注册制内在缺陷的重要制度。理解在先使用抗辩制度的适用条件,应当从商标注册与使用的关系角度出发,在维护商标注册制的同时,保护使用行为创造的商标价值。在先使用人商标的使用时间、“一定影响”的形成时间以及原使用范围的认定,均应推迟至商标注册申请人初步审定公告日。未注册商标“一定影响”的要求不宜过高,在区县或乡镇范围内形成稳定的来源识别功能即可。未注册商标作为在先使用人的财产权益,可以在其商誉范围内进行转让。在先使用人后续开设分店行为合法与否,应根据分店所处的位置进行判断。互联网领域中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划分市场,不应完全禁止在先使用人使用网络进行经营。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商标法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商标法之一,但是新加坡仍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多次修改.最新一次修改确立了商标注册中多类别体系、分案申请、未决申请商标的许可登记和未遵守时限的救济等制度.这一次极为重要的立法行动,体现了商标注册高效、方便和科学的原则,落实了商标注册各项程序走向标准化的<商标法新加坡条约>的核心要求,实现了商标注册制度的重大发展.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于2001年10月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修正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商标申请注册和维权程序的完善,具体内容包括增加优先权的规定,对申请和复审审查时限作了要求,确立了保护在先权利的原则,禁止恶意抢先注册商标,以及取消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行政终局权等,这一修改,便利了商标注册申请,完善了商标制度。  相似文献   

12.
市场化、全球化和网络化是决定将来商标法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整体发展趋势看,商标法会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扩大调整对象,将非传统商标、未注册商标和其他商业标志纳入调整范围;在商标注册程序上用电子申请取代纸质申请;在商标保护上,从预防混淆扩大到防止淡化。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应立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应商标法国际发展趋势,涤除《商标法》的公法色彩,还《商标法》以私法属性,适当扩大商标法调整范围,修改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动漫企业商标意识薄弱。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动漫企业在商标注册及使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动漫企业在商标申请注册、商标有效使用及打击商标侵权等方面的分析,可以认定,只有实践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动漫企业才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企业商标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企业权益的几条措施:建立商标管理制度;慎重对待商标的设计与命名;及时申请、正确使用注册商标。以提升商标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5.
1993年修正的我国《商标法》虽然对商标注册制度做了规定,但在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的构成要素,用作商标的标志,保护在先权,优先权,禁止恶意注册他人的商标和司法审查等方面与《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和《TRIPS协议》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完善商标保护制度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我国于2001年10月27日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完善了商标注册制度,从而使我国的商标注册制度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对非形象商标的保护,在先权的范围和未注册商标所有人在先使用权的法律地位未做规定。  相似文献   

16.
商标权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无形资产,其作用在于最大程度维护品牌利益。商标延伸注册在营销学中是企业开展品牌延伸的商业战略,在商标实践中是指企业基于已有的基础商标,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形成延伸商标后申请注册的一种商标注册形式。目前法院对商标延伸注册理论大多持否定态度,商标延伸注册申请也往往被商标异议人提出的异议阻碍,而针对商标延伸注册这一问题,理论界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该现状不利于市场主体自有商誉的延伸,也不利于我国品牌强国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文章在研究商标延伸注册制度的合理性基础上,针对有效促进商标法律注册制度的完善路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标退化是指某一商标标识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被减弱,逐渐演变为特定商品的通用名称的现象。商标退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商标本身的显著性较弱、权利人将商标当通用名称使用、新产品的名称难以被接受、权利人不告知产品名称、其他厂商的错误使用、产品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以及字典或媒体的错误描述等。商标退化可能导致商标注册遭到撤销、商标保护范围受到限制以及商标注册不予续展等法律后果,但在课以这些法律后果时,不仅应要求商标本身存在退化为通用名称的客观事实,而且应要求商标权利人具有一定的主观过错。  相似文献   

18.
声音商标已经日渐被各类企业重视,被公众所接受和熟知,声音商标注册申请的各种不足也随之暴露.对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标准进行构建的前提是要改正对商标显著性"区分"的特性与"来源识别性"的混淆,对声音商标显著性进行正确释义,从而以获得显著性为核心构建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标准,为实践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商标侵权犯罪案件日益增多,而目前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侵犯注册商标犯罪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时对于“明知”、“同一种商品”、“相同商标”等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应该完善关于商标犯罪的法律规定,实现与有关注册商标、商品分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的衔接,正确理解“明知”、“同一种商品”、“相同商标”的含义,从而正确区分商标侵权行为中犯罪与行政违法、民事侵权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商标抢注是有着多种表现形式的商标注册行为,它的频繁出现与我国现行《商标法》规定的注册原则中所隐含的内在冲突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制止商标抢注的不断发生,需要在立法上对商标抢注予以准确的阐释,并针对不同的抢注形式采取程度不同的限制措施,从而使商标注册工作依法得到更加完善的规范,更有效地解决好商标抢注这一经济领域和法律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