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参加第 13届亚运会的我国 6名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动作进行解析 ,结果表明 :最后用力阶段右髋动作加快与制动的时机不甚理想 ,躯干相关肌群有过早收缩发力的现象 ,从而影响右肩速度的变化 ;发现右肩速度超过右髋速度的时机也不理想 ,右肩与右髋的动量传递效果与右脚的拖拉制动动作连接不紧 ,以至减小了最后用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铅球教学、训练中,发现较 多学生把握不住最后用力 的时机,致使出现一些错误动作,影响了运动成绩。根据教学、训练经验,认为要解决这一通病,首先要弄清最后用力时机是在什么时候,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此,本文谈谈一孔之见,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对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链球比赛前8名运动员进行动态立体拍摄,并运用爱捷运动录像测量分析系统对录像进行分析和数字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掷链球最后用力技术由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和双支撑最后用力阶段两部分构成;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开始时机应在链球摆过最后一圈高点处于方位角200°~230°范围内;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肩髋轴间夹角较小,链球与肩轴的夹角较大,链球加速距离缩短,导致链球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等知识,对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得知:在推铅球技术中,非投掷臂的摆动方向、摆动时机、制动时机及直摆与屈摆的转换形式对于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动作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动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的分析、处理,对背向推铅球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动作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进而对非投掷臂的运动轨迹、技术特点和摆动时机进行了描述和确定。认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正确、适时、主动地摆臂,对起体、转体、超越器械和保证推球肌群的爆发用力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对标枪项目助跑对远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助跑是投掷标枪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发挥可控适宜的助跑速度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成绩;保持和发挥助跑速度的关键时机是在交叉步用力阶段要尽量减少速度的损失率,尽快进入最后用力。  相似文献   

7.
前言掷标枪教学,是体育学院体育系田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多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们在学习掷标枪技术过程中,往往因为下列原因对技术动作掌握得不够理想,或影响较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即:助跑最后两步节奏不好;投掷步与最后用力动作衔接不紧密;最后用力阶段用力顺序不正确,“满弓”动作做不出来,或腿蹬地方向、手臂挥摆方向不正确;不沿标枪纵轴用力;标枪出手时机掌握不谁确,等等。本人认为,分析这些原因,根据个人特点,设计出一套旨在帮助学生迅速掌  相似文献   

8.
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摆动特征对铅球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影片拍摄与解析 ,对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发现 :非投掷臂摆动的速度、轨迹和摆动时机 ,会直接引起部分身体环节的变化 ,乃至影响到铅球运动员正常技术发挥和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9.
最后用力的“发力时机”和结构是投掷标枪技术的关键之一。当前国内外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为了掌握这一技术关键做了大量工作,总结了许多经验和获得较好的效果,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较好地掌握了“发力时机”和最后用力。这是当今标枪成绩不断更新世界纪录,而且大面积地提高了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掌握了这一关键技术,因而逐年提高了标枪运动水平。但仍有不少的运动员未能发挥出自己的运动成绩,或者虽然发挥了自己的运动成绩但很不稳定,大起大落。分析原因,大  相似文献   

10.
推铅球如何改进左侧制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铅球技术中(以右手推铅球为例),最后用力时左侧制动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左侧制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最后用力时以身体左侧为轴转动,增加身体转动半径,也就增大了右肩角动量,提高了最后用力的鞭打速度,加快出手速度,从而提高成绩。有的运动员用力顺序很好,但就是最后出手速度不理想,这是因为在最后用力时没有正确体会到左侧制动,造  相似文献   

11.
一、衔接技术的一般概念所谓衔接技术就是把滑步所获得的预先速度和良好的超越动作很好地运用到最后用力当中去(也就是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一刹那时的动作结构和动作节奏)。衔接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把滑步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良好的用力姿势不停顿地过渡到最后用力。另一方面是滑步结束用力开始的瞬间在动作结构上应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为加长最后用力的距离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现阶段我国4名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刘×滑步过程中重心抬起幅度较大,上体过早上抬,减小超越器械的效果,过渡阶段刘×右侧下肢伸展幅度大,上体抬起过高,减小用力的距离,姚××过渡阶段上体抬起幅度大,增量大,右膝关节处压紧效果差,最后用力阶段王××右侧下肢髋、膝关节用力时机一致,协调性好,姚××踝关节伸展幅度小,蹬伸不积极,刘×膝关节处伸展幅度大,冯×右髋关节伸展速度慢,用力阶段主要以蹬伸下肢为主,协调用力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对中、外部分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方面的不足,对完善其最后用力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以中、外部分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结果与分析由于人们对最后用力的起止界定存在着分歧,本文对最后用力阶段的起止界定如下:最后用力阶段从右脚着地身体重心前移超越右脚支点后开始到标枪出手为止。1.最后用力右脚着地至左脚着地时躯干后倾角一般认为,左脚着地瞬间躯干后倾角在20°~25°内比较合理。我国…  相似文献   

14.
最后用力技术对于每一位标枪运动员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本文就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做一简要分析。除了序言和结语之外,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合理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原理,第二部分是合理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过程,第三部分是我国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类型,旨在说明侧弓式最后用力技术是最为合理和应用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5.
标枪最后用力角动量的产生与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环球网上有关标枪最后用力角动量数据资料 ,结合最后用力技术动作 ,分析了最后用力阶段角动量的产生与传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三维录像解析法、Pe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以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中孙太凤的5次有效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孙太凤掷铁饼最后用力技术阶段的运动学参数与投掷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左脚着地瞬间以及铁饼出手瞬间存在着与投掷成绩密切相关的运动学参数,同时,在最后用力的初始加速阶段、最后用力的最后加速阶段以及整个最后用力阶段也存在着与投掷成绩密切相关的运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推铅球最后用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铅球的最后用力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认为:不同技术的最后用力各有利弊;最后用力技术应遵循最大做功原则和最大冲量原则;推铅球最后用力顺序是自中同时向上向下发力。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的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发现:在滑步阶段,刘相蓉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的时机过早,蹬摆技术动作之间连接不理想,右腿离地时小腿与地面夹角过大;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在最后用力阶段,超越器械姿势比较充分,但躯干用力动作操之过急、髋部动作向前不够,表现在用力点不是很突出,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出手时的速度不够快、出手角度偏低。  相似文献   

19.
再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推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重新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的阶段。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提出了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理论 :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支撑脚着地后积极蹬伸产生向前水平支撑反力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和双支撑 ,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左趾向前水平位移、身体重心速度水平向前增量有积极的作用 ,促进左脚积极着地进入双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在训练中选择提高下肢离心 -向心收缩能力的练习 ,提高力量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洋 《体育世界》2010,(2):54-55
文章以女子铅球运动员马乔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分析。结论:在滑步阶段,马乔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的时机过早,蹬摆技术动作之间连接的不理想,右腿离地时小腿与地面夹角过大;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在最后用力阶段,马乔的超越器械姿势比较充分,但躯干用力动作操之过急、髋部动作的前不够,表现在用力点不是很突出,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出手时的速度不够快、出手角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