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拨开浮云     
说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时下热得灼人的或许莫过于“云”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联手发力, “云”在中国以超乎寻常的规模与速度向各个领域蔓延: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区云……以至于有人惊呼“云跃进”正在来临.“云”在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中也异常抢眼,刚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云”就至少出现17次之多.其中提到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还有教育云资源平台、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以及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教育基础云服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等.日前还有报道称,某企业打造的“全球最大教育云”,已落户“中国首个绿色智慧云端城市”……  相似文献   

2.
2012年,山东省临沭县全面启动了县域基础教育云平台、云空间建设应用工作,该县蛟龙镇初级中学迅速加入全县“教育云平台”建设的快车道,借“云”之力,该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风生水起,有效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大促进了镇域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云”是美丽的传说 访谈者:黄老师好。据我所知,肇庆市在2012年就开展了区域教育云的建设。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建设“肇庆教育云”。 黄国洪: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属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2012年8月,在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粤教云”计划列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五大行动计划之一。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云计算技术的重要理念就是统一部署、分级管理、资源共享,非常适合肇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同时,肇庆市各级领导和师生都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以及较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比如我们开展的“市教育专网”建设、“村小直通车”建设和“农村远程多媒体交互教室”建设等,积累了一些花少钱办大事的成功经验。因此,开展“肇庆教育云”建设便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教育权威、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提出巨大挑战.顺应“云学习”而生的大学生“云学习团队”为高校教师开辟了新的教育舞台,促使高校教师角色发生重大转变.“云学习团队”中高校教师的角色素质由网络技术知识,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设计能力和团队训练能力,团队决策、引导、控制、协调以及评价的能力,平等的意识,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构成.高校和教师应该通过改变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环境、主动进行“云教育”实践全面实现教师角色素质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5.
笔者结合多次的网课管理经历,浅谈“云课堂”纪律管理的几招:召开线上班会,就“云课堂”纪律进行“约法”,及时上好“紧箍咒”;协同任课老师,制定体现“云课堂”特点的纪律监管办法,严格并灵活施行;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云课堂”教育的家校合力。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临沭县认真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行“应用驱动”的核心理念,全面实施云技术支撑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快速打造全国第一家基础教育“云平台”.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云”计算技术层面的今天,任何管理工作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教育云”概念悄然进入教育领域的背景下,作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和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文化历史厚重的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锦江区,主动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在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上,乘“云”之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十年建设的基础上,当前各地开始兴起“班班通”建设,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又将如何发展,这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文章系管珏琪根据祝智庭教授于5月30日在杭州召开的GCCCE2011大会上的特邀报告整理而成。首先回顾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随即从“班班通”出发,提出基于大装备的“教育云”发展思路,最后将近来备受关注的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让“教育云”触手可及。透过“班班通”、教育云、电子书包论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前瞻发展。  相似文献   

9.
最近,汇众教育将推出“云培训”这一新教育模式。该培训是借用一个名叫“云世界”的互联网教学平台,把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群体以及高端游戏人才都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数字     
北师大推出首个“教育评价云应用平台” 4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全国首个“教育评价云应用平台”,该平台包括“工具研发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实时分析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结果发布系统”“质量提升系统”等多个系统。目前,他们在全国建立了三大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1.
“云”到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云”服务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践,专家表示,成气候才能形成真正的“云”。同时,经济模型和管珲模式的问题至关重要,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云服务只能是一个标签。  相似文献   

12.
庞智华 《辽宁教育》2022,(16):66-68
<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云课堂”“云教育”随之而来。那么,面对线上授课、线上班会、线上活动的同步开启,学校该如何开展好思政教育的“云服务”,引导学生在特殊时期的成长?教师该如何成为学生思想领路人,规范而顺利地将“线下”调整至“线上”,科学而合理地由“面对面”转变为“屏对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寻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尤其是思政教育的路径与方法。我校的“云思政”,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及其相互关系各环节系统布局,同时由单一的思政课程转向全学科的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云”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支持,教师迫切需要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教育云”与“校本化”两个视角,从调查研究、平台开发、课程设计、模式创新、培训实施等方面介绍了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过程,展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三大教育云平台为例,根据三大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中文简称“慕课”)平台中提供的云服务,运用个案分析、体验式研究、文献分析的方法基于云服务的视角下,以SaaS、PaaS、IaaS为三个维度分析研究“慕课”平台云服务特点.通过比较分析三大平台的服务异同,探讨教育平台的云服务发展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基于网络环境的“云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拓展了新的途径。本文旨在以大庆路小学为例,就“云教研”环境的构建,“云教研”环境下支持的网络备课、自主研习、校本研讨、互动课堂。教师交流等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王彩玉 《教育》2014,(3):74-74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也说过:“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用户习惯的深入研究,锐捷网络提供包括“捷云”数据中心、“智简”教育城域网、“睿思”智慧校园在内的完善的“三通两平台”网络解决方案(如图1).它以区域云数据中心为核心,高性能的教育城域网为承载,智慧校园和云课堂的应用为综合体现,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师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技术开启了一场虚拟空间形态的“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在这个虚拟而又真实的教育平台上,实现着教学管理、教学应用、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等“教与学”方面的变革。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技术平台,云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的解答是云技术在教育发展领域的必然进路。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大好条件下,“世界大学城”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专业教育云平台,平台上的很多功能都是为教育量身定做,方便教师成长专业化、教学手段现代、教育资源多元化和学生学习信息化,在这所“世界大学城”中,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这所“大学城”的居民,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教育机遇更加平等,教育起跑线更加统一,云平台的“阳光”均匀普照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艰难道路上.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云教学”在中小学校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云教学”,是利用网络打造学习空间,是教育面向信息化的产物。“云教学”能够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在线教学、在线培训,构建师生、家校之间沟通和互动的平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云教学”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