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是一个生命场,是学生学习、生活、体验、成长的场所。学校作为一个生命场的意义在于努力创建和谐、进取、充满人性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个体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命个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个体生命的丰富资源,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激活,想象不断放飞,灵感不断涌现,学习过程与生命成长过程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张瑞兰 《河北教育》2006,(11):39-39
有一幅漫画引人深思:迈进学校大门之前,每个学生的脑袋都是奇形怪状的。可从学校大门走出来时,却全都变成正方体的了!我们学生的思想,如果都成了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正方体,岂不是教育者莫大的悲哀吗?教育的灵魂是创造,教育与其他劳动最根本的不同点就在于,教育“生产”出的每一个劳动对象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点。要使每位学生成为一个鲜活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并且具备愿意为提升自己而乐此不疲的学习品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海鹏  聂宝琪 《考试周刊》2012,(14):170-171
关怀教育理论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了理论契机,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层面上的关怀,是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者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命意识。基于以上原因,重新解读关怀教育理论,探究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实施关怀教育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透视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有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课堂上只有数字、符号、公式,而没有激情,没有高潮,缺乏生机和活力。一节课上下来,老师往往是口干舌燥,学生却收获甚微。我把这样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7.
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教育中的交往的讨论,可以从价值层面展开。以生命个体作为教育的人性假设,以教育的生命性作为探讨的起点,师生间的交生,则具有的互惠性的生命价值,具体体现在可能世界的展现、富有活力的生存方式的形式与生命体验的丰富上。  相似文献   

8.
郑洁 《教育探索》2011,(11):24-25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中的学生沉默经历了从“沉默的大多数”到“沉默的非合法化”的钟摆运动.学生的沉默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教育者应从个体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沉默的性质;建立交往式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交往氛围;理性分析学生沉默的原因,善于介入,相机撤出.  相似文献   

9.
谢宁宁 《吉林教育》2006,(11):50-50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育的出发点,是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在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教育的基本点和重要理念。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首先,我们要学习、要进步、要转变、要树立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体的当代教育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辩证教学思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学生群体在同样的环境中自身的发展因其个体差异也存在不同的成长差异。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差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那么,面对差生我们怎么办?是“嫌差爱优”,不屑一顾?是不闻不问,打人冷宫?还是千方百计劝其退学?……这些都不是,教育的目的是把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  相似文献   

11.
课程: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中心课程”强调课程知识的客观性和公共性的同时,也渐渐形成了忽略个体、忽略生命等弊端。通过解读西方当代课程话语中人及生命的际遇,不难看出诸多课程流派对个人、对种族、对人的生活经验及存在体验的关注,但这些令人鼓舞的思想却很难进入制度化理解的课程文本。课程不可能完全以非制度文本的方式运作,要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生命表现和体验的文本,成为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不竭的资源,必须确立课程即生命历程的信念,并拓展有效的途径、辅以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是一门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的生命学科,她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的人格,健康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者,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尊重每一个有活力、有尊严的生命个体,珍视学生富有生命价值的学习活动,让语文课堂成为追求生命精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的主要规律有三条:个体学习律、动机律和勤奋律。1.个体学习律指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特别是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是其他任何人(包括教师)和物(包括现代信息技术)都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4.
峰波 《青海教育》2005,(12):1-1
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我们都应当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天赋人权是任何人不可剥夺和蔑视的。我们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因为一个人的言行体现了他的修养和品位。在现实生活中,尊重长,尊重领导,尊重朋友比较容易,而尊重孩子,尊重下级,尊重弱则有点困难。倘若壮年儿女虐待甚至殴打自己的父母,不仅为法律所不容,也会被街坊四邻视为大逆不道、天理难容,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作为生命的个体存在着,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的价值,因此理想的课堂应该是通过师生的互动努力和不断提炼,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开放的文化生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具有生命意义的交往过程,以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内驱力为指向,从而形成其学习人格。让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时空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7.
陈文锋 《学子》2013,(9):30-31
体育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体育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对学生身心健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个体生命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将人的自我意识从生命深处唤醒,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以体现体育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利用。如何打造充满  相似文献   

18.
翟少斌 《师道》2006,(2):40-40
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通过实践验证得到个人学习的成功感、满足感的情感体验。综合实践课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有真情、有真趣、自立、自信、自强,从而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动起来,使学习成为自主活动。我们都认同这样一句话“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但是我们给学生“做”的机会了吗?有的是简单地象征性地组织学生去“做”,有的则完全由老师代“做”了,然后把这些理论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去背、去记。学生对这些结果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没有了自主,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化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新走势,其配套的生态化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的评价体系相比,更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对学习者情感的关注,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全面、更准确。文章论述了生态化评价的理论本质和操作策略,探讨了生态化评价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期待生态化评价体系能够在教学中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西门催血 《师道》2003,(3):43-44
Lifeisfair,becauseit'sunfairtoevery-one(生活是公平的,因为它对每个人都不公平),扬起你生命的风帆,让你在回头时,能看到自己划出的美丽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