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纲关于阅读方面的规定是: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和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忽视读书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教师面对紧迫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课文读一遍,有的课文让学生课下读,一篇课文读几遍的情况很少;其次,学生不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而不认真去读,该读的课文不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师生双边活动无法展开,教师对课文口若悬河的分析自然也是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下面四种方法,以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由于学生每天由家到校,由校到家,生活圈子狭窄,写作缺乏材料.加之现在学生极少阅读,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文,有的学生甚至一课学完还不知道那些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更不要说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和对文章情味的体悟了.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1988年修订的中学语文教材将至少一半以上的课文定为自读课文,这不只是名称上的改变(从以往的“阅读课文”到“自读课文”),而是更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即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让学生愿意读,二是要教会学生读。前者是读好、学好自读课文的重要前提。要使学生愿意读,并能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现在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在当下的课堂上,处处是琅琅书声,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教师也成为引领学生读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然而,在有些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读的误区。读,要去伪存真。一、贪多求全案例再现:四年级《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初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读,在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忽视读书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读书的时间太少,学生读书的时间往往被教师的“讲”挤掉了,语文课程式化教学倾向比较严重,教师“架空分析”课文,以讲代读。二是读书质量不高,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唱读现象较普遍。初中学生读书声音很低,错读、漏读、读破句的现象大有存在,更谈不上表情朗读。三是读书的数量太少。目前各科配套作业很多,课  相似文献   

7.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8.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教师指导好小学生的朗读小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扫除知识障碍,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一是指导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二是读课文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切不可让学生读上一遍就草草收兵,让读书仅仅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课文之美,读出语言之美,读出生活之美。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一味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赵敏 《现代语文》2014,(12):70-71
很多学生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文言基础,初中一下子接触文言,不少字词不理解,课文读不懂,自学能力就更不要提了。笔者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往往采用先串讲,再要求学生背诵,最后听写的方式,这种方法最省事,学生也习惯了,还能应对考试。(现在的学生宁愿去背一背,也不愿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去创新。)所以这种方法还算有效。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1读与看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说说内容,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的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有利益的。2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  相似文献   

12.
白冬筠 《时代教育》2010,(8):219-21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做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读书这件事.良好的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自读才能走进课文.学生上语文课,主要由三大活动形式构成:一是读,读懂课文的内容以及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二是说,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感悟;三是听,让自己充分了解别人的观点.可见,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习惯.  相似文献   

13.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河南张衡一、指导读课文在讲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初读一下课文,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可以得到读书的训练,而且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分三步去读课文。第一步:要求先试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故都的秋》第二教时,我安排学生读书,让他们在诵读中领会体现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可是读了一会,很快有人停了下来。我问怎么不读了,他们说读过了。我说要好好品味,有人回答说:“不就是清静、悲凉吗?”我立刻意识到,同学们读书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只是记住了课文中有关感情基调的结论,而并没有真正进入到课文里去,并没有进入作者所精心“设置”的境界里去。于是我说,既然同学们感到对课文已经充分把握了,那么,我出一道题目来考考大家。随即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一句话:——故都的秋是清、静的,清、静在玉泉如盘的明月里;故都的秋是悲凉的,…  相似文献   

15.
“用自己的口气说书上的话”是中央教科所对小学语学法指导实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摒弃了繁的分析,通过学生对课文反复地读练说,把不熟悉的书语言转变为熟悉的口头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学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用丰富的书面语言丰富学生不丰富口头语言,使学生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从而达到理解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一、读是基础读是说的基础,只有把课文真正读熟、读好才能说好。此,教师采用多种读的形式,如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生仿读、教师或学生领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的读书…  相似文献   

16.
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状之一:重讲轻读 重问轻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分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太注重讲和问,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老师就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就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毫不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点了一个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找出这个学生有哪些地方读错了。读书的学生刚读完第一自然段,一只只小手便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有的学生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当这名学生读完课文后。学生们一个个不客气地把所有问题都列举出来,把这个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找到问题的学生当然都很开心。因为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然而,读书的学生却一直埋着头,很沮丧。结果,老师还给读课文的学生一个定性评价——没有认真预习。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多读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读”是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任务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读”的训练抓扎实呢?我认为,第一,要给学生早自读的时间,切莫再给学生上课。第二,要给学生在课堂读书的机会。教师不要不放心,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只有亲口诵读,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才深有感受,才能获得真知。课堂上,教师只能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及疑点。不讲学牛已经会的知识,或通过读,自己能够弄懂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读的能力培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谈有关优化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探讨。1.要有充分的劳动时间。"讲问式的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朗读时间却在几分钟之内。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如预习性的朗读,学生除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外,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进一步读懂课文,不要以学生连一遍都未读完就鼓  相似文献   

20.
1978年,我读高中二年级,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那时高中学制为两年)。可家里缴不起学费,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孩子,书就不要去读了,我已给你说好了一个木工师傅,你去学木匠手艺吧。我们穷苦人家,读书不读书一个样,有门手艺,以后就吃穿不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