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怀古诗的常见结构思路是“临古迹——观风景——想古人——忆其事——抒己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怀古诗词中的名篇,本文尝试遵循怀古诗的一般结构思路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意。一、借大江东流、遗迹犹存,悲叹江山千古,再无英雄一般怀古诗都是诗人身临古迹,观看古迹的今天风景,触景生情,感慨今昔。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看,似乎与此不尽相同。当代多数研究家认为,  相似文献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3.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相似文献   

4.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居黄州时,苏轼曾数次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再游赤壁。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长江,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5.
提起豪放词,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作曲家青主所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和当代作曲家徐孟东所作的混声合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但所用的创作技法与动机却截然不同,本文以这两首作品作为比较对象,来探索当代作曲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初读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12月第1版,江苏古籍出版社),就发现其中所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自己初中时所学的在字句上有所不同,也与高中课本所学内容不同。这种  相似文献   

8.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苏轼的经典作品,其价值不仅仅在于苏轼在词中描述出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更在于其表现出词人面对人生的悲歌不曾深陷其中,而是在深沉感慨中涌现积极态度,在复杂认知中不忘格调的高尚精神。《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出了超脱时代的优秀品质和值得歌颂千古的高尚内涵。  相似文献   

9.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之作。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胸襟。文章试从"错位"这一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分析,以探究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了解这一词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体现了所谓苏辛词派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教育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选了这两首词,这里作一些简单的解说,以资互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在黄州写的。当时他四十七岁,贬谪黄州已两年多了。元丰二年,新党的何大正,舒亶、李定等指控他作  相似文献   

11.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12.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2,(12):18-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振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  相似文献   

13.
丁雪艳 《学语文》2014,(1):51-52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初读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12月第l版,江苏古籍出版社),就发现其中所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自己初中时所学的在字句上有所不同,也与高中课本所学内容不同。这种版本不同、文字有别的情况,一是因诗人自己修改——“新诗改罢常自吟”,经过推敲后,诗人把诗词中一些不甚妥帖的词儿换了.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古称“大江”,始于汉止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长江这一名称,出现在六朝  相似文献   

15.
现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中有一首宋词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书中注释①只提到了“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苏轼何因被贬官呢?课文中找不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两句中的—了”到底读作“le”,还是读作“liao”?  相似文献   

17.
读了《中学语文》2001年第5期上谭荣、王永烈二先生的文章《苏轼的人生态度之我见——重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觉得他们的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揣浅陋,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作为豪放派的典范之作,与柳永的《雨霖铃》这一婉  相似文献   

18.
美酒需要用心去品尝,去回味,去细嚼.读优美的文章何尝不是如此呢?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本人感觉亦然,似有一种置身其中的快感,细读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资料,各位老师都谈出了独特的见解,不由引起了笔者对此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唤起大家更多的品鉴美文.  相似文献   

19.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相似文献   

20.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一样,都作于苏轼一生最困难的时期之一——黄州编管期间。二者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说理有机地融合,采用“托事以讽”、借古喻今的手法,在艺术特色上颇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