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则源于教师的教育科研。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是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新教材,这门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过去的《自然》也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始终没有摆脱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而新教材《科学》则强调从观察人手,能对自然事物能做出某种解释,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知识。这就是说《科学》要比《自然》进步了许多,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这个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主动说、善于说呢?一、创设情境“诱说”。创设富有儿童生活情趣、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是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一课时,书本上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用课件创设了一个“逛农场”的情境。上课一开始就带学生到“农场”去参观,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起来,参观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许多农场里的数学问题。二、矛盾冲突“激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  相似文献   

3.
尹吉红 《学子》2014,(7):25
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一定要加强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价值。一、改造教材,开发教学资源1.数学情境的开发教材上的数学知识一般都缺少问题的情境,这样的数学缺少数学原本的样子,缺少了数学的来龙去脉,也缺少了趣味性、挑战性,不能激起学生火热的思考,所以我们应对数学知识进行情境开发。如在进行"通分"教学时,可对书上要求直接通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不好数学将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主要包括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等。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创设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应从生活中的事物和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探讨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让农村学生也能有探索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提倡“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为科学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及结合地域特点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提供了明确的实践导向。科学教学的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生活素材为教学所用,让科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成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并充分体会到生活与科学同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也只有这样的科学学习,才能让学生能动地去修正原有认识经验上的不完善,填补其中不足,从而推动学生科学素养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基于此,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收集并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且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而对教材中的内容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更改或替换,这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被多数教师所认可。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说,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严密逻辑和应用广泛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实际生活讲数学,联系实际情况讲数学,把生活中的经验数学化,数学中的问题生活化。平时,更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数学这一学科的趣味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只有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来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黄阿莉 《考试周刊》2009,(27):85-85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形成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资源,教材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但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逐步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综合课程《科学》的实施关键是教师。科学教材是体现科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并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教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提高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并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受到众多“粉丝”的青睐和追捧,也成了公开课争相效仿的对象.但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主要是不依据学生客观的发展规律,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而盲目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陈子杏 《成才之路》2010,(18):41-4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数学2》必修只是提供了基本的教学素材,并非教学内容的全部。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忠于教材,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例题、习题(练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以人教A版《数学2》必修中的“直线与方程”和“圆与方程”的部分例题、习题教学为例,谈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新课程现已全面实施,在新课程理念下模型方法已经成为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人教版必修模块的教材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模型教学资源。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模型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去获取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实现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生活实际,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张伟君 《教师》2011,(16):79-79
自新《纲要》颁布以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其中数学归属于科学领域。在使用的新教材中,许多细心的教师发现,教材里不但没有系列的数学知识,就连有关数学活动的内容都很少很少了。"我们该教什么?该怎么教?怎样才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数学问题、探索数学奥秘,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为题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浓厚的兴趣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