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介绍了主题导学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围绕行动主题,构建导学方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实施中,以一份主题导学单和一套电子元器件为核心学习工具,通过主题导入、主题行动、主题交流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2.
"主题-情境"式教学立足主题构建,重在主题导向教学情境的创设,其主要特点是构建行动主题,实行情境教学.在"主题一情境"教学模式实施中,应以课程的单元设计为基础平台,把主题构建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心,并重视教学过程的调控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主题导向式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开发实行项目化教材与科学化教材的融合.在教材开发实践中,通过对“主题”的创新定位,确立“课程单元化、单元主题化、主题行动化”的教材框架,融入“确定行动主体、构建导学方案、导引自主学习”的主题化设计.主题导向式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和“先做后学”的教学序列,突出主题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生行动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校企联合构建基于"行动导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促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卓越计划是企业全程参与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卓越工程师能否培养成功的关键.介绍了以"行动导向"为中心教学体系的内涵和推进"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方法,构建了以"行动导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师生教学论坛导学主要是在异步环境中展开,论坛导学的意义绝不止于"答疑",如何通过主题帖引导、组织、调控、深化课程学习才是教师导学的"主题"。主题帖不仅仅是课程重点的简单呈现,其反映着教师导学的理念、策略,并显现出师生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本文以"现代教师学导论"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两门课程为例,循着选题—导题—结题的层次脉络,就如何组织论坛学习、提高论坛导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导学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涵义及"行动体系"的由来,论述了烹饪职业教育"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依托小学语文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借助"语文学科素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推进路径,通过深度调研、创新课例研修制度、优化课例研修方式,构建基于课堂诊断的主题行动研究路径,逐步形成"跟进式校本课例研修"的基本模式,促进教师个体、学科团队、区域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行动导向体系的内涵及特点分析着手,倡导采用多样化的"行动导向"手段,通过三种基本途径构建起高职教育行动导向体系,以此为高职学生创造和谐且生动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率,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景象.  相似文献   

9.
在线学习导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学习过程中导学教师角色职能的泛化,致使其职业化.因此,构建一个由"学科或课程需要分析、学生群组特征分析、导学教师的确立、导学环境的创设、导学活动的设计和导学监控机制"六部分组成的导学体系,可以给导学教师以更加明确的职能定位,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引导和支持.本文在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在线学习经验,和美国网络课程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在线导学体系,以期对在线学习或网络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行动研究"中达成对话——教育行动研究旨趣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行动研究问世70年来,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即技术取向、实践取向和批判取向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行动研究虽几经变更,但贯穿其中的却是不变的对话精神.它始终以理性的"行动研究"为基本形式与主要依据,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在研究与行动之间谋求并达成对话.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