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党报的周末版如何坚持党报性质,同时又形成和发展周末版独特和健康的风格,充分发挥周末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我们沙市日报周末版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处理好周末版与正版的关系,明确周末版姓“党”姓“新”不姓“文”。 沙市日报周末版是1988年下半年创办的,开始叫《星期天》,改为日报后,改称周末版。创办时报社领导就明确规定了周末版的性  相似文献   

2.
报纸办“周末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不仅综合性日报办“周末版”,一些周三四刊的专业性报纸也办“周末版”;已办“周末版”的报纸扩大了版面,没有办的报纸也要求  相似文献   

3.
自1989年沈阳日报创办周末版后,我一直担任周末版的编辑,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就周末版重点稿件的选择与采写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突出重点与把握导向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了“重点”二字。比如,人们摆一桌宴席,必有一二道大菜,方可显示出风味。在周末版的稿件选择上,也必须使每块版上都有一篇可读性强、特色鲜明、独具风格的重点稿。 在沈阳日报的周末版上,每期都有一篇这样的重点稿。这样的稿件一般在2000字左右。内容一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和  相似文献   

4.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入,我国新闻媒体出现了一股周末版热潮,并且不断升温,在90年代中期形成了高潮。中央级报纸、省市日报、乃至地县报纸以及部分行业报,纷纷开办周末版。周末版成为了我国新闻界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对改变我国报纸比较死板的面貌、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进入90年代末期,这股热潮开始式微。随着一轮一轮的改版,周末版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湖北武汉地区三家大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的周末版,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同时谢幕。目前七大综合性日报,没有…  相似文献   

5.
《白城日报·周末版》四开八版,既是地市级党报的休闲版,又是具有晚报风格的大众娱乐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党报的指导性、服务性,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又要增强晚报的趣味性、娱乐性,让《白城日报·周末版》真正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听到读过《新疆日报》周末版现改为新疆日报增页《生活导报》的人称赞她办得不错。 一年来,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忙于公司业务的“下海人”,视力不佳的退休职工,不苟言笑的公安人员,穷乡僻壤的农工,以及衣带渐宽、自我感觉很好的文化人,他们对《新疆日报》周末版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他们寄来的一封封来信,还是我们在采访工矿企业、商店、菜摊时听到他们谈论《新疆日报》周末版的只言片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各阶层读者对她的厚爱。 作为周末版(以下均指本报周末版)的采编人员,过去的一年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报纸是人办起来的,《新疆日报》周末版的采编人员都是比较年轻,是清一色的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学生,“不安份”是这些人最主要的特点,他们都渴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通过才能的发挥使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相似文献   

7.
12年前,当《中国青年报》第一张周末版出现时,读者除了有些新奇外,并没有预想到一场报业的变革将由此拉开序幕。今天,在全国1800余家报纸中,已有一半以上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引起了读者的瞩目和争议。如何看待周末版的现状并确定其发展方向,已成为新闻界乃至全社会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 6月2日,中宣部新闻局和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共同举办了“十家‘周末版’特邀座谈会”。在新闻出版署九楼会议室,一边挂出了一批格调高雅、主题健康的报样,另一边挂出了一些低级庸俗、胡编乱造、较差的报样。被邀请的十家较好的周末版结合两边不同  相似文献   

8.
继陕西日报推出周末增刊之后,西安晚报的周末增刊于今年元月也同读者见面了。几个月来,面目一新的周末增刊吸引了广大的读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如何借鉴外报办“周末”的经验,办好自己的周末版,成了我们亟待探讨的新课题。对此,身为西安晚报周末版的编辑,我想仅从总结经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一.要办好周末版,就必  相似文献   

9.
在报纸版面空间中,头版,无疑是最能诱发、刺激、牵引读者阅读欲单的“黄金门面”,每一个编辑部无不为之精心策划,苦心经营。解析当今风起云涌的周末版、周末版之类,更可以看到其头版稿件,往往是经编者认真组织采写、精心编辑,反复比较、挑选而后推出的重头之作,并或浓或淡都具有大视野、大境界、大热门、大手笔的特色。一、“四大”是周末版头版稿件异彩纷呈中的共性所谓大,乃是指超过所比较的对象——日报、晚报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厂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 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部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都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2.
周末版十论     
发端于13年前,崛起于近年的报纸周末版,大大改变了报业乃至整个新闻业的面貌。然而到底什么是周末版,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有哪些特点和误区?“周末版现象”对新闻改革的意义何在’!现行周末版管理政策如何?周末版前景如何?本文试就有关周末版的十个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3.
报纸周末版,俗称“周末刊”或星期天刊。“周末版”通常以社会特写和生活、文化副刊为主,在内容上同母报保持一定的距离。“周末版”现已成为报纸参与报业市场竞争的“小特区”。  相似文献   

14.
首届全国报纸周末版星期刊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首府西安举行。研讨会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报纸周末版、星期刊蓬勃兴起的必然性及其积极的社会宣传作用,交流了办好周末版、星期刊的经验,并就成立周末版星期刊研究会一事达成了共识。这次研讨会是由陕西的《星期天》报联络《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南京《周末》等几家报纸共同发起,并由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陕西日报周末版和《星期天》报共同筹办的。出席会议的40多位编辑、记者和周末版、星期刊的负责人,分別代表新闻出版报、北京青年报、南京日报、哈尔滨日报、江西日报、青  相似文献   

15.
“周末版热”,是近几年来报纸上出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不用说综合性报纸,就是一些专业、行业、企业报纸也对办周末版趋之若鹜。如同那句流行的广告用语“有路就有丰田车”、“有报就有周末版”一样。问题是大潮涌起,难免泥沙俱下。名相同实则相悖的例子比比皆是。怎样才能把周末版办出特色,办出品位?我认为当前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可读性、思想性、新闻性这三者的关系。(一)周末版的特色是什么?直观地说,就是周末。这是同义反复吗?不是。周末的概念,在西方,是从有“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那一天开始便有了。在中国。“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许多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文摘版”,报界统称为“周末版现象”。报纸“周末版”的出现,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从而吸引了大批读者,大多数报纸的周末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毋庸讳言,也有不少报纸的周末版存在格调不高等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提高质量。进一步办好周末  相似文献   

17.
河南日报“周末版”问世半年多来,受到读者好评. “周末版”之所以受欢迎,首先,是内容贴近读者,一版的“周末特写”、“社会百色”、“议论风生”等栏目,谈论的都是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再加上一两幅新闻照片或一幅漫画的点缀,显得生动活泼.二版“生活周刊”专版,谈论生活,指导消费,入情入理;三版“文艺  相似文献   

18.
“周末版”编辑须知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很快,有相当数量的报纸出版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以下统称“周末版”)。大部分报纸的“周末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扩大信息量、增强教育和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  相似文献   

19.
地市报怎么才能办好周末版?笔者认为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至为重要。一般说来,地市报都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二难境地:一方面要与全国各地的省级以上党报和行业报抢占市场“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又要与本报正刊互为表里“花开两样”。在夹缝中生存,角色定位不准就办不出特色,没有特色就遑论水平了。所以“角色定位”的理论探讨,对于地市报周末版的指导意义不可低估。地市报周末版,说白了就是其三大特性:一、它是地市报,不可贪大求远,丢了地方性;二、它是报纸,是一张新闻纸,不可杂志化而丢了新闻性;三、它是周末版不是…  相似文献   

20.
时下,我国报界的周末版潮席卷东西南北,周末版成为一枝新鲜的花朵,越来越受到办报人和读者的青睐。时代的呼唤读者的需要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周末版的产生,适应了时代和读者的需要,是新闻改革的产物,是新闻传播媒介竞争的结果,是报纸开放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纸受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新闻报道常常从一些部门的指令性计划和目标出发。或唱“四季歌”或是刮“阵风”,读者需要的信息少,可读性差,报纸在读者眼中是官气不小,吸引力不大。社会经济在发展,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