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众是人类个体受社会(或他人)影响之后表现出来的行为之一,对人们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从众对农村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提出引导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在农村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号召和引导居民参加体育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是建立大学生逃避运动行为的动机模型,并通过调查分析来验证该模型。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管理和行为影响学生的能力感和自主感,而这种低自主支持的社会因子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我决定动机,从而导致学生低意图参与体育运动,形成逃避运动行为。研究结果支持该模型的成立。  相似文献   

3.
文章统计分析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找出阻碍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共同的主要障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体育行为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具体过程.结论:影响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是"人"本身,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决定因素是"人"这一行为主体,外部环境条件只起到推动、限制和导向等辅助作用.讨论:"人"的体育行为的特殊性--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手段三者同一,解决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  相似文献   

4.
竞争性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法,探讨竞争性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动机产生的影响,寻求加强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途径。结果表明,竞争性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小学生中效果更为显著。非竞争性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动机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运动中的负性心理和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人们认知的偏差,归因不合理,以及教学方法、组织、裁判等方面的不合理因素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体育活动会对参与本人、他人和社会产生负性心理影响。对体育运动中的负性心理和行为进行了归纳、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活动的主要负性心理和行为有:功利主义、负性心理暗示、厌学与运动成瘾、焦虑和紧张以及攻击性行为等5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法等,对天津市郊区县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了解电视对他们体育意识的影响.主要结论:体育电视节目是农村居民获得体育信息的首要途径,但节目的信息量有待提高、内容有待完善.体育电视节目对农村居民的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意向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劳动可以代替运动”的观念仍然禁锢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淡薄.观看体育电视节目有助于农村居民体育健康观的形成并促进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7.
华力  成建  蒋涛 《体育世界》2014,(4):16-17,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了湖北省大冶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居民体育参与的状况,探析了湖北省大冶市农民体育参与现状,揭示了影响湖北省大冶市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为各级体育部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宁夏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行为表现出随意性、盲目性、不合理性,影响了他们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形成,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文化教育滞后,缺少现代化教学设施,信息闭塞等原因,影响和制约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9.
董倩 《精武》2012,(16):71-71,73
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接受和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也高于其他受众群体。本文对体育传播中的媒介使用对当代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为学校体育发展和中学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参加体育运动程度越高,人格越趋于外向和低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维度受体育运动参与频率的影响较明显。人格特征影响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对女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进行指导能促进女大学生人格向完美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8所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残疾人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在残疾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残疾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和城市等不同维度上,对山东省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水平、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与内容以及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探讨,从管理的、自身的、社会的、经济的、情感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山东省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开展和普及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众传媒对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的分析,认为大众传媒是农村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渠道、影响着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观念、影响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认为,大众传媒对农村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存在城市与农村媒介的不均衡性、对农村居民体育传播内容的缺失性、农村居民接受大众传媒的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行人从众闯红灯过街行为易引发交通事故,以致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以该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刺激-反应”理论,本文构建了行人从众闯红灯过街的刺激-反应行为模型,阐述了影响该行为的主、客观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对策,对改善行人从众闯红灯过街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体育意识引导下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并对体育运动的行动反映。本文应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学生的体育行为管理进行探讨,以整体管理理论为依据,对学生的体育进行管理,旨在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方式、练习内容和体育习惯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的功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吕飞剑  陆海英 《精武》2014,(4):84-85,87
通过问卷调查对株洲市荷塘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不够、课余体育活动内容有所欠缺、学校体育设施还不完善.经费投入不够,师资不足,对学生缺乏有效引导,家长对在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存在误区等诸多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部地区群众参与体育运动频率和体育费用支出进行分析,研究社会人口变量以及经济变量在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体育运动消费的次数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各分类变量对群众参与体育运动与体育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家庭类型等人群变量都会对体育运动的参与频次与体育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健康认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与健康主观认知特征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特征,学习忙、惰性大、缺乏场地是其三个最主要因素。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状况及健康认知调查分析,可为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及阳光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我国各类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 ,分析了参加体育运动对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意义 ,认为体育运动在 9个方面有助于残疾人改善不良的心态与行为。并指出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