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是不同时期西方针对中国提出的理论。其内容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它在西方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点。对中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人鱼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形象,它最早来自于西方的童话传说。  相似文献   

3.
与中国美学中“虚实”的虚空性相比,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既具有西方文化模式的实体特点,又具有意义无限的特点,而这即是海明威的价值及西方现代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4.
"共工"、"女娲"、"大壑"神话与战国时期的宇宙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工”、“女娲”、“大壑”三则神话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完整系统,它是战国秦汉之际人们用神话思维对宇宙天地自然现象的不断解释。这些神话都是前赋文化的各种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综合下的产物,不能一概解释为原始人类的创作。21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应该摒弃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另辟蹊径,采用文化要素分析法,用中国文化解释中国神话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艺术自20世纪初出现以来,它以反传统的面貌和挑战性的表现语言不断变化,推动着一个又一个的新的艺术运动。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方式。当包括塞尚在内的一些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们认为视觉世界的真实并不决定于光学和透视学时,许多年轻的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正是在这一重要理论的直接影响下,进行大胆的实践、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从法国的立体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的故事》一书中认为:“20世纪的西方前卫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在…  相似文献   

6.
尽管中西方各美学流派在不同时期对“和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通过辨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看似迥异的艺术观念形态中所揭示的却是人类相同的对精神世界的孜孜以求。本文试图以中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几个重要论点进行阐述,来把握这些观念的似与非似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受制于制度伦理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制度伦理则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制度伦理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已成为西方政坛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理念。全球化是“第三条道路”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之一,同时,全球化理论也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条道路”的全球化理论隐含着偏颇和危险,是西方国家为自身利益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声情”是汉语诗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的理论范畴,在汉语古典诗学的理论体系中,“声情”堪与另一重要基本范畴“意象”相提并论。“声情”论的理论价值具有现代性,它是我们分析汉语白话新诗及其理论不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声情”论的理论价值具有国际性,它是我们分析、综融、整合西方现代诗学形式理论与意义理论的重要基点。“声情”论是汉语古代诗论研究新的增长点,是汉语诗学思想现代生成的又一重要原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异质全新的文学模式.它滥觞于20世纪初期王国维、鲁迅等对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引进和介绍.本文从对王国维、鲁迅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先驱的思想剖析入手,阐述王国维、鲁迅把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武器,用以反抗封建专制思想,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用以改造社会,为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播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1.
“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新诗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立宪,即“建立宪法,以限制王权来治理国家”之意。最早提出立宪建国的是英吉利帝国。它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后,便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后日本起而效法,通过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的发展道路。这些成功的先例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去仿效,于是,在20世纪初叶中国大地上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时期中国文学在欧洲的传播之旅,成为中国文化进入西方的重要方式,以“四书”为代表的散文,《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在中国古代都已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在西方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形象,但是由于文化的隔阂和自我文化的优越感,西方人(欧洲为主)对中国文化存在偏见,使中国文学的欧洲之旅陷入了“东方学”的视野之中,成为西方想像与描述中国的基础材料,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驯化、建构了中国文化与文学形象,所以中国文学的欧洲之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误读、误用,以至肢解、歪曲。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深远的一种西方当代文化思潮。“寻根”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注定有无法克服的“悖谬”窘境。一方面,它对中国文化的“被迫现代化”表现出的明显的反叛情绪,显示了其后殖民主义的批判性;而另一方面,它对中国古老文化表现出的过分的迷恋和沉醉,又使它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文化上的本土主义。  相似文献   

15.
“就业准入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是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规范劳动就业与职业岗位关系的国际通行制度,它是对求职者进入职业岗位而提出的一种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具体表现形式为“职业资格证书”,它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它和学历证书一起被社会所重视,被称作“双证并重、双证并举”,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就业准入制度”不只是对大学毕业生而言的,它适用于所有的求职者。大学生“就业准入”制大学生“就业准入”制是专对大学毕业生而言的。所…  相似文献   

16.
“物感说”与“摹仿说”是分别雄霸中西两千余年的文艺理论,它们是在不同的主客关系下产生的。这种不同的主客关系也影响了二者的创作理论,使它们的创作理论在创作客体、创作心态与创作追求这三个方面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仰胜利 《历史学习》2004,(12):12-13
时至21世纪,西方大国一些政要和媒体仍以“冷战”思维审视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喧嚷“中国威胁论”,试图阻遏中国的和平崛起,以维护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那么,什么叫“冷战”思维呢?  相似文献   

18.
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话特征探析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希腊明被誉为西方化的摇蓝,其起点则是神话传说。本从神话学的角度剖析了希腊神话,指出其所以在世界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独联体国家发生政权更替,西方国家进行渲染,赋予了它一种进步的、现代的、西化的色彩。从大国博弈来看,西方国家介入颜色革命具有明显“去俄罗斯化”意图,从颜色革命背后的民众诉求来看,民众希望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职责,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西方国家的意图与当事国的民众诉求远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照现实的变化,我们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了探究.发现亨廷顿的理论存在诸多的漏洞和破绽,它产生在多元文化的美国,又与美国的现实格格不入;它的繁荣得益于“西方文明优越论”,又由此走向沉寂:以宗教为核心的文化冲突,使亨廷顿陷入二难的境地。“文明冲突论”被西方人遵奉为经典的理论,却无法解释现实的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