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专业化建设,基于该区域内2004—2021年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分析其医产学研合作发展状况,并以6年为时间窗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医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4—2021年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合作逐渐发展为规模较大、合作密度较高的网络,并在不同时期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趋势,网络规模与合作频次不断增加,子网络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江苏和浙江发挥排头兵作用,其中以浙江大学为首的高校和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院的作用尤为突出,高校和研究所占据网络的核心地位并逐渐形成多中心合作子网络,而医药大企业并未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激发核心节点带动作用、加强企业主导地位和提高医疗机构参与度等进一步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3.
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专利检索平台检索到2000-2015年浙江省29所本科高校合作发明专利信息,构建浙江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图,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等网络结构指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浙江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规模迅速扩大,网络密度呈下降趋势、网络整体联系较为松散,网络中心势过高、网络资源过于向关键节点集中,不利于网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对城市间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定量研究,更加精准识别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三大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特征,以中国296个地级市2011—2020年联合申请专利、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数量为样本,基于三螺旋理论,将产学研专利合作归纳为“产-研”“学-研”“产-学”“产-学-研”等4种类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近10年城市联合申请专利数量增长5倍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较少、占比较低,且增速缓慢;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密度低、连通度不高,大多数节点间合作强度较低,节点间联系呈“东密西稀、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网络层次清晰,“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以北京为核心的放射状空间结构显著,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5个城市处于中心地位,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及自主能力较强。由此提出要发挥北京等核心节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着力培育成都等西部创新中心城市,增加西部边缘城市对外创新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相关二手数据,基于隶属网络构建了以企业为节点的集群核心网络和以机构为节点的集群支撑网络,并基于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关系构建两网间的联系。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群内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结论表明: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沪宁杭为领跑者,苏锡常甬为追随者的发展结构;不同城市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逐阶段发生在跨地区范围内,知识由中心城市扩散到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国家体系中重要的创新模式,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产学研合作网络的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08年间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ICT)的专利数据,以三年时间窗构建以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为节点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并计算有关网络结构特征指标;提取生成涉及2603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转移的超循环模型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高校知识转移是一种典型的从科学场域向经济场域转移的跨场域知识转移,处于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的知识转移模式将直接影响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运用复杂系统中超循环理论分析产学研合作系统的超循环特征,探讨了高校知识转移的模型,提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之间构成网络结构的超循环系统,促进产学研合作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探索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组合模式,进一步拓展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组合模式宏微观的系统性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基于2013—2021年相关专利合作数据,构建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宏观上分析整体网络特征与创新组合模式变化趋势,微观上通过个体中心度分析掌握核心主体。结果发现: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技术创新合作生态系统;创新组合模式由链式化结构向模块化结构再向集群化结构演变,产学研组织创新合作模式是主流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体现出巨大优势,但处于网络中心的多为企业。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链式、模块化和集群化生态性创新组合模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针对浙江省建筑业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障碍,基于“市场失灵”理论阐释了构建产学研联盟的意义;结合浙江省各地市建筑业产业集群特征,提出两种建筑业产学研联盟创新模式;分别从建筑企业、高校、研究院所、政府以及建筑行业协会等角度,提出了构建浙江省建筑业产学研联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缺乏关于高速列车核心技术识别及其动态演化的研究,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全球高速列车产业专利数据,以A-U创新过程模型为基础分阶段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计算复杂网络节点中心度以识别核心专利并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球高速列车技术发展分为流动性阶段、过渡性阶段与确定性阶段,目前处于过渡性阶段的形成期;核心技术领域呈现由基础技术领域到多元技术领域、再到关键技术领域的演变路线;核心技术研究主体早期以“两用”关键技术企业为主,后期延伸至综合性集团以及研究院所;依托研发合作取得核心专利数量增加但占比仍低。研究发现对于促进我国取得更多高速列车关键技术成果的主要启示是:准确识别并重点关注核心技术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是中国通信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3年为间隔构建2002—2017年中国通信技术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对专利合作总体状况、网络节点中心势、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网络演化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专利总数不断增长,但与境外单位的专利合作数量呈不断减少态势;高校已经成为通信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及专利合作的“领头羊”;专利合作网络趋于复杂,网络中“小团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壁垒逐渐加剧,小世界网络特性逐渐削弱。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方面提出产学研专利合作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邹乐乐  陈佩佩  吴怡  王毅 《科学学研究》2019,37(9):1702-1711
加快推动清洁技术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清洁技术的发展,与研发主体和创新过程密切相关,然而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清洁技术的创新过程和结果分析,缺乏对创新源头--研发主体引导作用的探究。本文以产学研的研发主体为对象,基于专利网络的视角,进行中国清洁技术的研发主体特征及演化分析。本文根据2009-2014年间清洁技术领域公开的中国专利样本数据构建网络,通过网络结构分析探讨我国清洁技术领域的研发主体合作模式,并根据主路径分析方法探究我国产学研合作在清洁技术创新中的演进规律。研究发现:在研发主体共现网络中,网络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产学研合作的类型逐步均衡;在空间上以北京为核心、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两翼形成辐射带,且其影响力逐年扩大;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以竞争状态为主,政府需要在现有技术研发态势的基础上强化技术诱导和政策指引。在产学研演进网络中,合作模式逐渐从高校-民营企业为主向研究院所和国企主体转移,发挥研究院所和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影响力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深圳市2007—2021年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深圳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运用 Gephi和ArcGIS等分析工具及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深圳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产学研合作率处于较低水平,合作网络密度不断下降、平均路径长度大,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联系不够紧密;(2)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进化特征,高校占据历年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企业的创新主体性没有发挥;(3)产学研合作的空间联系以北京、江浙沪和深圳为中心向周围地域辐射,已基本覆盖全国大多数区域。据此提出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已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同时陕西作为西部的科教大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加强专利合作,进一步增加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创新成果,是陕西高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地区一本高校”(18所)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至2016年间的专利数据,运用软件Ucinet6.0绘制了陕西省这18所高校之间及其与诸多研究机构、企业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图,系统分析了该合作网络的演化路径与演化动因。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地区一本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总体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的特征,高校在网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导致网络演化的动因与网络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的时间点基本契合。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ICT领域产学研联合申请的SIPO授权专利为样本,按照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组织类型区分产学研合作模式,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比较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演进路径;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微观上研究产学研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及其时空演化,进而对产学研合作深度、广度及效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ICT产业的创新主体已由大学转变为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经历了由以大学、研究所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到以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的转变。产学研合作网络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整体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集聚程度较低,但网络连接效率较高。说明我国ICT产业中参与合作研发的大学、研究所、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知识转移效率较高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已形成,这为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开展更加广泛、紧密、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现状,构建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2010-2017年我国28个省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数据,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容易导致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资金、人才和项目投入资源出现浪费,而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支持力度越高越能促进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合理利用;(2)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北京、江苏、浙江与湖南4个地区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综合效率达到最优,云南、福建等8个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需要大力改善.最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提出政府完善产学研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正确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深化对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的认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合作,实现知识创新成果的应用,即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行为.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动我国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以海洋能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为研究对象构建实际网络并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仿真方法研究了实际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风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能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同配性质和非hub-club结构特征,大学和研究机构占据网络的集聚节点位置,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较弱;内生性风险对具有无标度性质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危害性强于外生性风险,中介节点和集聚节点分别从破坏程度和破坏烈度两个方面影响网络的稳定性;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抗风险能力,不仅需要注重内生性风险的防范,同时还需要着重保护集散节点和中介节点。  相似文献   

19.
促进产学研创新的集群式发展,需要识别与发现产学研创新主体潜在关联的技术主题,使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出更多有助于企业创新所需的科学技术成果、企业更容易找到适合的研发合作对象。基于核心专利集识别专利技术主题,以机构-技术二模共现网络分析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似技术主题,据此分析和研究产学研关联创新的热点主题和潜在合作对象。并对石墨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相关专利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高校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36所农业高校为研究对象,以各高校1985-2014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发明专利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专利分析法,分析各发展阶段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的总体特征,及高校与高校合作子网、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子网、高校与企业合作子网所呈现的演化特征,明确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观察各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关系的变化。识别核心高校,并深度分析其在网络中特征的演化。结果表明网络演化呈现阶段化特征,各子网演化有自己的特点,核心农业高校合作特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