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t毒蛋白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三十年来,以苏云金杆菌为基础的生物杀虫剂已在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用于防治重要经济作物的害虫,有关Bt毒Pr基因的遗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取得显进展,本对Bt毒蛋白基因杀虫作用机理,基因分类,该基因的转基因植物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自 1 90 1年发现以来 ,一直在微生物学、昆虫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Bt能形成对许多昆虫具特异性毒力的杀虫蛋白 ,因此从 1 959年开始Bt已被制成杀虫剂防治鳞翅目害虫。近 1 0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使人们增加了有关晶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知识。Bt的杀虫活性主要是其能产生含有杀虫晶体蛋白 (ICPs)的伴孢晶体。一些杀虫蛋白基因 (又称cry基因 )已经成功用于转基因抗虫植物中。本文将从Bt微生物学、Bt制剂在害虫防治中以及Btcry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植物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课时"转录"内容的教学中,以"转基因抗虫棉的Bt抗虫蛋白基因是如何合成Bt抗虫蛋白"为情境,结合科学史资料,引领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逻辑分析与科学论证,将科学思维融入探究活动中,从而归纳总结转录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张继云 《中学生物学》2010,26(6):6-6,53
Bt蛋白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学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 1 Bt蛋白的由来及广泛应用 1901年,日本细菌学家分离出一种"瘁倒病"的病原体细菌.这种细菌在显微镜下呈棒状,是一种杆菌.10年后,德国科学家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又成功地分离出了这种病原体杆菌,并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苏云杆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Bt蛋白.但更为奇怪的是,不久,他也把这种Bt的培养基丢失了.可幸运的是,在1927年,研究人员又重新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了这种Bt蛋白.  相似文献   

5.
采用醋酸钠-抗生素分离法对超市牛奶样品进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分离,获得2株Bt菌株,分别命名为BtBRC-LJ1和BtBRC-LJ2。利用PCR方法对BtBRC-LJ1和BtBRC-LJ2菌株hblD和nheC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2个菌株均含有这两种肠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方法扩增对虾白斑病毒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基因,插入到pGEX-4T-2表达载体上构建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4T-2RR,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转化菌经IPTG诱导后大量表达重组蛋白,通过降低诱导温度获得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7.
去毒棉籽蛋白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棉籽饼的成份、去毒生产低棉酚的棉籽蛋白的方法 ;分析目前棉籽蛋白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及棉籽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和利用前景。旨在促进广大乡镇企业开发利用该资源。同时本地有类似如油茶粕、桑子粕等资源 ,如何去毒应用将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色素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抗紫外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考察了工程菌所产生的黑色素有较强的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并用实验证明该黑色素对Bt的毒素蛋白和杀虫活性的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Mx蛋白是由干扰素诱导表达或病毒感染时动物机体产生的一种抗病毒蛋白.Mx蛋白属于GTP酶动态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并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简要介绍了Mx蛋白的发现和结构以及表达调控,并对不同家族病毒的抗病毒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迅速 ,本文就这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重点介绍了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以及运动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等策略的抗病机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乳糖操纵子     
介绍了乳糖操纵子的基本结构、结构基因群、启动子、操纵基因、调控基因和终止子的结构和基本功能;并介绍了乳糖操纵子通过阻遏蛋白的负性调控和通过CAP的正性调控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不是自然生长繁育出来的,而是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某一作物品种中而获得的新品种。例如,一种RR大豆被转入了抗除草剂基因,因此可以抵抗除草剂对它的伤害,于是,农民可以放心地在这种豆地里施用除草剂;又如,一种被转入杀灭昆虫的毒蛋白基因的玉米,可以抵抗昆虫的侵害……  相似文献   

13.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是一类植物毒蛋白。它专一失活核糖体,导致细胞死亡。它在理论研究方面可用作研究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工具酶;在应用方面可用作杀虫剂或制备免疫毒蛋白杀伤癌细胞和抗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金属硫蛋白及其基因的研究,介绍了植物金属硫蛋白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各类型的特征.重点阐述植物金属硫蛋白基因的结构、表达的组织特异性、金属离子对植物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植物金属硫蛋白的功能.植物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常团结$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系!博士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的子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浓度0.02、0.04、0.06、0.08和0.10g/L的蓖麻毒蛋白对泥鳅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在染毒处理第1、3、7、11d时将泥鳅断尾制血涂片,观察红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蓖麻毒蛋白对泥鳅红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染毒初期,泥鳅红细胞的凋亡率随蓖麻毒蛋白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随染毒处理时间的延长,凋亡率曲线达峰值,随后凋亡率曲线不断降低,整个凋亡率曲线呈抛物线形.结论:蓖麻毒蛋白能诱导泥鳅红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某铀矿厂采集土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伴胞晶体,并经生理生化特征和cry基因的鉴定确认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将其命名为BRC-ZYR4。利用PCR-RFLP方法和SDS-PAGE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cry基因型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简称ICPs)的鉴定。结果表明,BRC-ZYR4可能含有cry1Ad、cry1Cb和cry1Ea基因,含有约130、75、50、30和25kDaICPs。  相似文献   

17.
何谓转基因技术?它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自然就是转基因食品。在早期生产转基因食品时,曾发生过“帝王蝶风波”。玉米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作物,它易受病虫害侵袭,每年为此喷洒杀虫剂的花费很高,而且污染周围的环境。美国科学家发现Bt细菌的杀虫效果很好,就将其基因转入玉米中。于是这种转基因玉米风靡美国,既免了喷杀虫剂,节约了成本,还不污染环境,可谓一举两得。但到了1999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帝王蝶幼虫吃了含有Bt基…  相似文献   

18.
甲醇营养型巴斯德毕赤酵母已被广泛应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但是作为一个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以及形成折叠正确的目的蛋白,成为了改造毕赤酵母菌株的一个热点。基因缺失,是一个常用的改造和构建新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常用的方法。巴斯德毕赤酵母直接基因缺失方法主要分为两类:有标记的插入替换和无标记的Pop-In/Pop-Out。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这两种方法,分别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为它们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基因敲除提供了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多梳蛋白家族(PcG)是一类染色质水平上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使其靶基因转录受到抑制进而沉默。PcG通常以多梳蛋白复合体(PRC)的形式存在,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是PRC1和PRC2。PRC1在PcG对其靶基因进行转录抑制发挥着主要作用。本综述主要论述了哺乳动物中PRC1核心成员CBX蛋白在多梳蛋白调控基因转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对胚胎发育、细胞记忆、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等过程的影响。创新要点:现已有大量有关PcG在表观遗传水平对其靶基因进行修饰转录机制的综述报道,且以PRC1和PRC2为整体来介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文章也屡见不鲜。然而,关于PRC1核心成员CBX蛋白在哺乳动中的同源蛋白CBX2、CBX4、CBX6、CBX7、CBX8对哺乳动物个体发育调节及肿瘤发生过程的分子机制并没有系统的论述。本综述主要将这五种CBX蛋白在转录分子水平上的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相关的介绍,并且总结了CBX2、CBX4、CBX6、CBX7、CBX8各自最新的研究进展,体现出五种CBX蛋白的共同功能、各自独特的功能及彼此间的相互联系。重要结论:总结了在哺乳动物中的五种CBX蛋白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等过程中独特的功能调节机制以及整体的相互作用,发现CBX作为PRC1的核心组分在基因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铝是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在pH低于5.5的酸性土壤中,部分含铝矿物中的铝会溶解进入土壤溶液,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些植物能够进化出耐铝机理以制抵抗铝毒害。其中,铝诱导根系分泌有机酸阴离子(包括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是证据最确凿的机理之一。分泌到胞外的有机酸阴离子可以通过螯合作用解除铝毒。编码铝诱导柠檬酸和苹果酸阴离子分泌的转运蛋白基因已被鉴定。同时,众多证据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与植物耐铝性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植物耐铝机理,特别是铝诱导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阴离子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编码有机酸转运蛋白基因的鉴定,以及对这些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解。本文也对调控有机酸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可能的信号通路作了讨论,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