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去年的《新闻业务》第十二期和今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几篇有关报纸插图照片问题的文章。它们对报祗插图照片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讨论。无疑,这种讨论将会增强我们对报纸照片报道的探求和研究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探寻什么叫作报纸插图照片,和它在报纸照片报道中的性质、作用、类别、地位,促使报  相似文献   

2.
洪文洁 《新闻窗》2009,(6):99-100
十多年前,《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下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我要读书》,照片中小女孩那双渴求的大眼睛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让读者至今难忘。一图胜千言。好的图片对于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状态及意境,其真实性和生动性是远胜于文字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业务》在去年第十二期和今年第三期上登了洪克同志的《略谈报纸上的插图照片》和《报纸照片运用形式的多样性》二文。对这两篇文章的某些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现将我的肤浅见解发表在这里。第一,洪克同志在这两篇文章中,对什么是报纸插图照片有了较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凡是报纸上的绘画和照片,从广义上来说,都称之为插图。  相似文献   

4.
版面是报纸的“脸面”。版面设计是否精彩、能否吸弓版者,直接影响到报纸整体水平和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份量。 一个优秀的版面上,照片是不可缺少的。照片在报纸版面上起着重要的形象展示作用,它可给报纸版面带来纵深感。如今的报纸往往以大照片、多照片为时尚,使版面活泼丰富,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好的照片在报纸版面上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照片在版面上的运用 编排:有了好照片还须有合理的编排。在设计制  相似文献   

5.
据获得“《影响2006》CCTV年度新闻图片”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作者的刘为强称,他为了拍摄这张火车与藏羚羊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的照片,在掩体里守了八天八夜。我和许多人一样,为他的这种执着所感动。然而,我同时又产生了另外一种与感动毫无关系的联想,就是对  相似文献   

6.
茅震宇 《青年记者》2007,(17):63-63
据获得"《影响2006》CCTV年度新闻图片"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作者刘为强称,他为了拍摄这张火车与藏羚羊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的照片,在掩体里守了8天8夜。我和许多人一样,为他的这种执着所感动。然而,我同时又产生了另外一种与感动毫无关系的联想,  相似文献   

7.
报纸上的国际新闻照片,可以成为揭露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有力的武器,可以鼓舞人民士气,为人们增长国际见闻。但是,要使它真能充分地起到这种作用,有赖于报纸编辑的精心编选。中国青年报在这方面我感到是做得非常好的。除了配合国际新闻,刊登一些国际新闻照片以外,中国青年报国际版的新闻照片,看来一般是以增长国际知识和揭露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及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8.
《出黑板报的张老汉》是一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这组报道除在《大众日报》1995年5月14日刊登外,还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刊登,并引起较大反响,还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表扬。这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在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中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组报道之所以获奖,我认  相似文献   

9.
报纸插图照片是报纸固有的和最基本的一种照片运用形式。翻开报纸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报纸在最初运用照片的时候,是首先从插图照片开始的。后来报纸照片的画刊,各种栏目等形式的出现,都是从插图照片演变和发展的。因此,探讨一下报纸插图照片的运用问题,很有必要。报纸的插图照片在报纸上是紧密配合某一报道中心、消息、通讯、特写的。一般地说,插图照片在报纸上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从属于某一具体的文字报道。插图照片的作用在于使文字报道更加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照片,最早采用的是《羊城晚报》。1981年10月9日,中国足球队在奥克兰进行亚大赛复赛中,对新西兰的第二场比赛,奋勇拼搏,表现了顽强的战斗作风。《羊城晚报》在发这条消息时,刊登了两张从电视屏幕上拍下的电视新闻照片。从此,不少报纸纷纷刊用电视新闻照片。如《人民日报》、《中国日  相似文献   

11.
1992年4属17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报纸同时在显著位置推出同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伏在书桌上,手握铅笔,一双大眼睛充满忧虑和渴望……照片的标题是“我要读书!”这张照片被各大报刊争相转载,作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它凝聚起一股巨大的力量,成千上万的孩子因此改变了命运:这张“大眼睛”照片的主人公就是苏明娟,安徽省全寨县人。2002年7月7日,读高三的苏明娟参加了高考。10年来,苏明娟一直生活在关爱的阳光里,但也有委屈、被误解、心烦和流泪的时候,尤其是高中三年,被学校善意“雪藏”的日子里,她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13日,苏明娟在填完高考志愿后,终于敞开心扉,一吐自己成长的“烦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报》创刊已有31年的历史了。很多读者在谈到它的时候,都认为它是一张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报纸。一些新闻界的同志也在评论《中国青年报》的特点和风格。坦率地说,《中国青年报》在创造自己特点的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很多问题,还正在不断地实践、摸索和总结。《中国青年报》有些什么特色和风格呢?在办报实践中是如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拍摄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这张照片(见图),曾多次在电视台的节目中展现出来,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这张照片比较有名,被摄影界称是一张“文献性”作品,它高悬在《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照片的画面向中外参观者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它出现在《革命战争摄影作品选集》等全国大型影集或影展中,因而传遍全国,走向世界。这张照片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许多报纸每天出版的页数是非常多的,平均都在二十页以上,有的多达六十页,甚至九十页。但是,每家报上刊载的新闻照片却不多,每天只不过十来张。大部分的篇幅部被无数的、五花八门的广告占去了。至于新闻照片的内容,更是糟糕,贫乏、腐朽到了极点。美国报纸刊载得最多的,要算是反映社会上各方面的悲惨事件的照片。如火灾啦,汽车撞死人啦,火车失事啦,抢劫案啦,谋杀案啦……等等。在美国反动报纸的记者看来,事件愈悲惨、他们愈感兴趣,报纸采用率也愈高,被选为所谓最好的照片的可能性也最大。例如,在1950年以前,美国“全国新闻摄影者协会”曾举行过两次全国性的新闻摄影比赛。题目是《我一生中最好的照片》和《今年的最好照片》。在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最近看了刊登在《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上的一幅新闻照片后,发现同一幅新闻照片,由于不同的文字说明,引出了不同的效果。现将两张报纸的文字说明摘引出来,作一比较。《新华日报》二月二十二日第三版刊登照片的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16.
2月下旬,新华社发了《今日得宽余——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一组照片,各报纷纷登载。读者看到小平同志在室内悠然自得地阅读报纸、与孙子在庭院共享天伦之乐等场景,感到非常亲切。新华社注明,这组照片最近在荷兰举行的第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同志向我介绍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郑鸣的一组照片的内容,找来细细审视,感到份量的确不轻,分外惹人注目。《倒闭后的滋味》(见图一):1986年8月25日上午,我国在经济改革中第一家宣告破产的工厂——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的失业工人在领取救济金证,原厂长石永阶因破产问题尚未调查清楚,未领到救济金证,抽着闷烟,心里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8.
朱普明 《新闻世界》2004,(12):63-63
一、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转化20世纪90年代,在报纸中如何精心拍摄和使用图片,成为中国报业变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片以它特有的视角冲击力影响力让人们认识到图片在报纸上的重要性。最典型的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解海龙所拍摄的“希望工程”宣传画——“大眼睛”,给每一位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是中国新闻摄影界的又一个忙碌年。由于报纸上出现了比以往更多、更大、更好的照片,人们不仅直观地看到一年中世间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的逼真生动形象,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摄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作用及其独特的魅力。作为一种历史较长的传播媒介,报纸以它信息量大、报道深入的优势在与电视这一年轻、快速、通俗的视觉媒介的竞争中并驾齐驱。人们往往在看过电视之后,还要拿起报纸细品一回。从也要用眼睛获取信息这一意义上说,无疑,报纸也是一种视觉媒介,而照片则是其中最吸引读者、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部分,也是使报纸在与电视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照片档案的作用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照片本身鲜活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是在报纸、还是在杂志,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使整个版面、网页虎虎有生气。给你一张报纸你可能先看照片,从而被照片牵扯着读它的说明以及照片周围的章。它能使读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最多的信息,读图时代就这样悄声来到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