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越自卑     
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得极为清晰的DNA(脱氧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就此还举行了一次报告会。然而弗兰克林  相似文献   

2.
弗兰克林决定培养世界上最大的蚂蚁。这不过是他一系列科学行动中的一次。上个暑假,弗兰克林的实验是挖掘地球的核心。可惜爸爸妈妈在弗兰克林挖到岩石之前阻止了他,当时他已经挖到房屋主水管了。弗兰克林并没有气馁。毕竟,这都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林决定培养世界上最大的蚂蚁。在他的一系列科学行动中,这是最近才进行的一个计划。上个暑假,弗兰克林试图教一只老鼠打开纸箱寻找食物,结果老鼠把纸箱啃掉了。还有一次,弗兰克林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洗衣机里,想看看如果没有阳光植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提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分子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就已确立了DNA的化学成分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到了40年代维尔金斯(Wilkins)及其同事罗莎林·弗兰克林(Rosaline Frankin)根据X射线衍射研究,已清楚DNA分子是由许多亚单位堆积而成,这些亚单位有规则的螺旋几何形状,每3.4(?)单位重复一次,也弄清了DNA分子是某种长链的多聚体,其直径自始至终不变.正是在此基础上,Watson和Crick开始其DNA结构研究.糖—磷酸骨架的某些部分吸引着另一个糖—磷酸骨架的某些部分,或是同一分子上的碱基相互作用,这样,单一的糖—磷酸骨架本身就会形成弯曲和折迭.因此他们请剑桥年轻的数学家John Griffith为其计算一个DNA分子相同碱基之间的吸引力.但Griffith根据计算认为不是相同碱基的相互吸引,而似乎是不同碱基之间的相互吸引,这立刻使Grick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即碱基的互补配对.1952年在剑桥,奥地利生物化学家Erwin Chargaff被介绍给Crick和Watson,他们从而得知了Char-gaff研究了不同生物的DNA,得到的几个实验法则:①T C总是等于A G;②A=T,C=G,但A T不一定等于C G.以此为线索,他们运用先通过理论上建立模型,然后用X射线衍射结果来检验模型的方法,提出  相似文献   

5.
黄辅云 《广西教育》2004,(3B):30-31
“DNA的结构”教学内容理论深奥,学生感觉抽象,学起来复杂难懂,很难理解和记忆。例如四种碱基、磷酸、脱氧核糖,都是以符号代替,学生对其来龙去脉难以完全掌握。因此,DNA的结构是生物教材里四种有机化合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中最难教学的内容。而“DNA的结构”教学内容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遗传变异的知识基础,它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中具有重要位置,不容忽略。在常规教学中,我们需要准备许多挂图、模型和一些自制的纸片(表示化学符号)进行授课,费时费力,而学生主要依靠视听感觉获取知识,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不易维持长久,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儿童“玩积木”的一种智力游戏方法,以FLASH平台,应用“移动对象”的设置,用电脑预先给学生制作一些有关构成DNA的素材,让学生在上课时(最好一人一机)按画面中提示的步骤,拖曳相关结构安放到任意位置,依照教学要求,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直至组成“DNA的双螺旋结构”。其教学过程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李健  王吉文 《生物学教学》2011,36(12):40-42
本节教学以DNA结构模型构建的探究为主线,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不断思考总结修改DNA结构模型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出DNA的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制作简易的DNA结构模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体会DNA的结构特点和DNA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课堂设计理念 “DNA的复制”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之后 ,为学生由结构推出功能、探究DNA复制的过程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因此 ,我采用小组讨论、启思质疑、共同探究等形式来暴露知识的本质和知识的获得过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目标 确定了 3个方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中“基因表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之后,关于基因功能的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有关这一小节,学生容易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9.
DNA双螺旋是北京中关村标志性的雕塑建筑,在学完DNA结构之后,联系到该雕塑作品我突发奇想,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DNA究竟有多长?没想到同学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表现异常活跃,抓住这难得的教学良机,我向学生布置该研究性学习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利用遗传物质DNA分子中蕴含的计算能力,开发具有强大功能的DNA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梦想。2004年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宣布,该中心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已在试管中完成了DNA计算机的雏形研制工作,从而掀起了中国的DNA计算机热。那么,什么是DNA计算机?DNA计算机的特点、计算原理和应用前景又是怎样的?现将其有关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M《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设计,本课旨在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结构特点和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建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图分析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贾永红  路彦霞 《生物学教学》2005,30(11):56-57,31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高等动物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自从1963年Nass通过电镜发现之后,人们对mtDNA的结构、遗传特征及基因表达和调控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目前已成为研究动物起源进化及群体遗传分化的理想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DNA是合成蛋白质的“图纸”,而所有DNA的总和则被称作“基因组”。但实际上参与生物蛋白质合成的DNA只有很少一部分。比如人类只有2%的DNA参与合成蛋白质,其余的98%一直被看做是“摆设”。但最近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很可能颠覆上述理论常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有关DNA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不久以前,当你询问任何一个生物学家:什么是DNA的结构?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右旋双螺旋结构。然而近来有关研究表明:DNA结构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结构,而是处在动态之中的一个大分子结构,同时,有右旋双螺旋结构也有左旋双螺旋结构,后者是特殊的一类DNA结构,它在DNA的基因调控中具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DNA的结构和复制》。这是高二第一轮复习中的一节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既是该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我通过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SARS等疾病对人类的威胁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这些生物学的研究,将对我们人类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显而易见,培养下一代人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切合实际地认识问题的方法,灵活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不仅是生物也是未来研究各门科学的工作必备的素质。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DNA的结构和复制》。这是高二第一轮复习中的一节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既是该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我通过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安军 《生物学教学》2012,37(5):16-18
本文总结了高三"DNA的结构与功能"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科观点和核心概念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及化学知识,通过对比DNA和RNA的结构,揭示自然界选择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引导学生将"DNA的结构"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功能"建立联系,说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明了我国当前教师人才培养的一些突出问题,发现类DNA教学结构能较好地契合这些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生物学中DNA分子结构的特点、特性,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尝试将类DNA教学结构应用到教师人才培养中,并做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上,请学生读课文《天火之谜》。当读到“弗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中的“冠”时学生读成guàn,有一个学生指出是guàn。到底是guàn还是guà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