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累积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国企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拦路虎。银行大量的不良债权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国新组建的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应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它们以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为使命,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这部分资产,减少其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以运作债转股为其使命的。通过初期阶段剥离银行不良资产,实现了债权从银行到资产管理公司的转移。目前,…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是对企业不良资产的一种重组形式。“债转股”使银行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化解金融风险,也为银行再贷款业务打开了通道。“债转股”也使企业摆脱了债务压力,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在不断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良资产问题。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银行业,成为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降低其不良资产率。现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为例,用数据说明四大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降低或减少不良资产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债转股是解决大量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及由此导致的大量银行坏帐、银企关系失范问题的现实选择。但是,债转股暗含的陷阱不得不防。规避风险,发挥其优势,必须科学认识,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5.
从债转股近年来实施的情况看,它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而且有利于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但我们在看到债转股作用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从其政策出台到目前的运作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在经营管理银行不良资产中运用的日常处置手段涉及的企业改制、“债转股”资产、呆账核销、抵债资产以及金融维权等五个方面遇到的法律或政策问题进行了剖析。旨在有效的规避经营管理风险,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行为属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经过资产公司处置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许多公司和个人购买不良债权后,纷纷起诉银行,法院按照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给予审判,大量案件银行出现败诉承担赔偿责任,使银行再次背上新的包袱。文章试从剥离行为的源头加以研究,并认为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行为不具备民事行为的基本属性,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而且,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过程的一些瑕疵不构成民事侵权,资产公司及以后的资产购买者对银行不应享有追偿权。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外早已出现,其主要作用是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避免金融风险,与我国现阶段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目的有所区别,但共同点都是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它的职能在于:(1)处理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2)通过“债转股”方式进行国企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双重作用涉及国有企业和银行业这两大领域,它运作的好坏将在这两大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双重职能对国企改革的影响 1.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失去了绝对统治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试图用债转股政策来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和降低企业债率及财务费用负担存在一定风险,债转股并不能解决深层问题,它只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手段,应把债转股与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政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政策出台的目的是关国有企业的负担,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但现阶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实施债转股的实践中,已经面临拓展渠道,加大处置力度的关键时刻,也已经逐渐暴露出其力所不逮之处,所以,探讨这个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可以使一些国有企业解决沉重的债务负担。尽快扭亏为盈,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不能借此让逃债赖账之风大行其道,它的适应范围和作用亦是有限的。同时在债转股的启动与运作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此项改革的根本宗旨是要借助产权调整和资产重组,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的合理调整分析,发现2003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的原因主要归功于贷款总额增长以及政策剥离。研究发现:2004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达2.23万亿元;经合理调整后的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然很高,不良贷款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从根本上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才是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为各国政府、银行家、理论界和社会各阶层不能不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全文紧紧围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层层剖析,找出原因,借鉴先进经验,提出有力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正式启动 ,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总水平仍然远远高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而现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已经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要克服当前处置不良资产中所面临的种种制约 ,唯一的选择就是全面提升市场机制在处置不良资产中的作用 ,培育和建立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 ,积极寻求不良资产处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化解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实际上是一种政府债务,但政府的债务总规模并不像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所描绘的那样令人轻松,因此,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要有紧迫感。近年来,国有银行在降低不良资产率方面有所成就,但具体的市场和数据分析表明,银行自身无力解决既存的不良资产。政府的适当财政支持、银行改革和金融创新是银行资产风险管理中可以运用也豁须运用的资源。从金融要求来看,应首先着手于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而不是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相似文献   

16.
在利率不断市场化的背景下,选取2005-2013年季度数据,运用Stata12、Excel软件,通过统计描述分析、多元回归法和虚拟变量回归等方法,从宏观角度研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具体因素。实证结果表明,GDP增长率、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负相关;美元汇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正相关,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明显降低了不良贷款率。我国需要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人民币升值的优势,商业银行要保持资本充足率的稳定,优化业务结构,预防信贷风险,拓展海外业务,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全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目标是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最大限度地保存国有资产的价值。债转股实施以来,由于其能迅速使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下降明显而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债转股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离债转股目标的最终实现还相差很远,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弥补差距,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News has just come from the recently convened "Credit and Loan Seminar of Chinese Banks" that a new personal credit-and-loan item—the "loan for studies abroad"—is to become a hot point in consumer credits and loans following the institution of housing mortgages, automobile loans, and loans for durable consumer goods. These loans for studies abroad, which will be extended to persons who have fixed incomes (or whose parents and relatives have such incomes), who have a certain amount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who intend to make long-term investments in education, will provide those who go abroad to study for degrees with 100,000 to 500,000 yuan in loans, with payback periods of from five to ten years.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初,我国政府决定借鉴国际经验,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不良资产。文章从规范角度, 分析了有关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不良资产处置需政策配套、制度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