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戴勇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10):100-105
琦君是传统文化滋养出来的一个典型作家,其散文在母题书写上具有很大的民族特色。高扬大爱旗帜,抒写乡愁是琦君乐此不疲要表达的中心。在大爱表达上,由人及物,并最终从佛理中得到阐释。琦君散文具有一种浅愁美学,通过故乡民俗经验,以及文化记忆抒写达到对乡愁母题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以散文称誉文坛。他的散文虽多取材于日常琐细,却往往内蕴深厚,值得玩味。在《西雅图杂记》中,他的取材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自然景物及名胜古迹、中西饮食文化、美国社会问题。研究梁实秋《西雅图杂记》的取材,不仅有利于我们分析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前后变化,而且可以为我们全面深入解读和把握梁实秋散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余光中散文的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语言实践、幽默营造、乡愁抒写、文化追寻、现代体验等;但对其散文诗意的研究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的诗在海外的华人中很有影响 ,近年来也深受大陆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与好评。他的诗具有从多角度抒写乡愁乡恋的特点。从他的诗风的发展来看 ,他在挖掘乡愁的主题和表现乡愁的形式上又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刍议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美玲 《阅读与鉴赏》2007,(11):29-30,45
余秋雨先生是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善于将睿智和学识在“人文山水”间邀游,使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又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人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国内外不少评论家都把余秋雨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曾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人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我国小品散文创作呈现成熟绰约的一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大家。梁实秋就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小品散文创作丰收期的杰出代表,其《雅舍小品》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在《雅舍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自然而儒雅淡泊的梁实秋。  相似文献   

7.
在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中不难看出他对佛禅的兴趣。本文从考量梁实秋作为一个兼具传统士大夫和自由主义意识的文人的文化构成和文化立场入手,探讨禅宗思想对其散文创作态度和作品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琦君以其饱含深挚淳朴感情的笔触抒写了对故乡风物人情的眷恋,从真、善、美的视角叙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见闻,心怀深深的敬意追忆着对自己谆谆教诲的恩师。这些,把读者带入了她那透露着深沉亲情乡愁的思乡怀人散文之中,使我们体味到美的情感,也是她的散文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的散文大家,梁实秋的显赫声誉,并非依靠其散文中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意境,而是以其散文中浓烈的文化意识而吸引和博得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广大读者产生共鸣的。梁实秋的文化层次是由中西两种文化层面结构而成。他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极深,曾独自译完莎士比亚全集,并主编过《远东英汉五用辞典》。西方文化思想在其散文中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作为散文大手笔,其散文的文化意蕴主要是由中国文化因素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乡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清感,也是亘古久远的文学创作母题。屈原仆悲马怀,难舍旧乡远逝,成千古绝唱;李白对月惆怅,勾起乡愁万种;杜甫闻官军收复故园,涕泪满裳,写成生平“第一快诗”;李煌以“一江春水”喻乡愁,揉进多少家国沧桑之感……乡思,不知演绎出多少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诗章。可以说,乡思情结成了中华民族一种强固的集体无意识。乡思母题在散文创作中具有突出的活力和魁力。因为,首先,散文与小说相比,擅长于展示作者个性,抒写个人独特、精微的情怀、思乡的情感虽是人类共同的,但其体验却是因人而异的,唯其独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散文家,梁实秋独标一格,成就显著,已得到普遍重视。台湾学者早已确认其散文大家的历史地位,大陆学界也开始研究他的散文作品。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日渐发展,通过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梁实秋散文的特性和价值、贡献和地位,是可以得到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正>乡愁向来是具象的。诗人马致远心中的乡愁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淡淡剪影,余光中先生心中的乡愁是"小小的邮票"和"窄窄的船票",张锋先生心中的乡愁是弥漫在几味中药中的微微苦涩,而梁实秋先生的乡愁,却是飘散在北平胡同旮旯里芬芳而忧愁的香气。芙蓉鸡片,爆双脆,水晶虾饺,酸梅汤,光是听着名字就足以令人垂涎欲滴。梁实秋先生用  相似文献   

15.
思乡是文学重要的主题。人生旅途崎岖修远,当自我实现的进程遭受阻滞,其情感反应一般是怀乡思亲,心与情交汇成深沉的乡愁。余光中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以其特殊的精神寄托方式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诗中蕴含的是特殊文化环境下的独特心理感受,抒写出的是独特文化心理反射出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吃粥     
饮食散文,大都带着浓厚的怀念况味和较纯粹的审美感受。或怀人情或怀乡味,形成抒写的主调,他们的饮食文字往往不限于烹调方法,更在于引用诗句、典故,甚至自家生活见闻,颇有情趣。读者可在温婉、动人的文字中品味食物散发的淡淡乡愁!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散文创作刍议李复兴稍有文学史知识的人.对于梁实秋的名字是不会感到陌生的。那是因为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关于文学的阶级性的论争中,鲁迅曾称他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此后名声就一直不大好。1940年初,所谓“国民参政会华北慰问视察团”曾...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面刘梁实秋的散文世界的时候,无论视线向哪一方面展开,我们都不能不被他所构造的艺术殿堂所吸引。在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中,他不仅以“浪漫心肠”面对山水风光,人情世态,更以“古典头脑”于自然、社会、人情、人性中透视生活的哲理,形成了他观察生活,描摹世态,抒发情感的独特意向和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视角。正是这种“浪漫”与“古典”结合的意向,赋予他散文特有的诗情画意和睿智闪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刘影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2-124
梁实秋以散文饮誉文坛。在雅舍系列散文中,梁实秋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对故朋旧友的回忆追思,或对故乡旧物人事的怀想,特别是《雅舍谈吃》不仅举玑列珠地叙说了故乡种种美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美食的回忆寄托了梁实秋深深的思乡之情。梁实秋散文中的浓浓乡情是其流落异地思乡而不得归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郑愁予作为见证并且经历了台湾历史悲剧的现代派诗人,抒写乡愁自然成为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乡愁始终是郑愁予诗歌中不灭的精魂。它不仅指地理空间的乡愁,更是一种文化的、时间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