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次信任和宽容,都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奇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当年她发现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你肯定不会要人家的东西,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丁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丁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对于学生的缺点,难…  相似文献   

2.
一个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写了一篇作文拿给父亲看,想叫他帮助修改。父亲接过作文一看,说:“写得不好,我看你像你的妈妈,作文很差。”父亲和母亲原是高中同学,父亲自然知道母亲的“家底”,她虽然理科好,但是作文水平不高。于是,他就在孩子面前这样说。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孩子,上学时经常忘记带钢笔或铅笔之类的文具。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母亲总会说你太像你的爸爸了,真没有记性,做事经常是丢三落四的。接着,母亲又絮絮叨叨地说,你爷爷年纪大忘性也大,你爸和你的几个叔叔都好忘事,也许就是这么一种遗传基因吧。…  相似文献   

3.
温柔的批评     
读了《江苏教育》2005年2B上面的文章《用美德占据灵魂》感触颇多。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应该怎么去批评教育? 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班上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 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霍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霍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二年级少了一支钢笔。各种迹象表明是邵露拿的。但老师既没有大发雷霆采取过火行动,也没有找他谈话。他只在班里讲:“可能是某一同学没有钢笔暂时借用一下,他一定会还的。”他又说:“如果借别人的东西应告诉一声,免得让别人着急。”结果,谈话的那天晚上,邵露便非常后悔地交出了那支钢笔。碰到类似的问题,老师最易动火,一时冲动,处理方法往往过于简单、粗暴。结果非但达不到预定  相似文献   

5.
故事大王     
学前班里有个叫圣润泽的小朋友 ,特别好动。上课时 ,老师讲老师的 ,他自己干自己的。屡次提醒 ,但他仍然我行我素。后来我发现他自尊心很强 ,便以此作为突破口去引导他 ,教育他。一次 ,我讲《一只白鸽》的故事 ,他坐在位子上 ,不是动铅笔盒 ,就是翻书包。我多次暗示、提醒他 ,他仍然如坐针毡。课讲完后 ,他还在忙活。我走过去 ,让他跟同桌互讲故事。他抬起头 ,小眼睛盯着我一言不发 ,小手照样在抽屉洞里倒腾。我耐着性子说 :“你很忙 ,要不要我帮助?”他“嘿”地一下笑出声 :“不用。”我说 :“刚才老师说让你干什么来着?”他一边不紧不慢…  相似文献   

6.
温柔的批评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蕴涵着教师胸怀的博大和境界的崇高,同时也能体现出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让我们来看看中外教育家们是怎样运用这种温柔的批评的吧!一支钢笔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她班上的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个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岁的志霆学会自己穿衣、脱衣、穿鞋等等,有时这些事情他想要你替他做,你只要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自己做了。可是有时候,你要他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  相似文献   

8.
学会宽容     
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她的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岁的志霆学会自己穿衣、脱衣、穿鞋等等,有时这些事情他想要你替他做,你只要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自己做了。可是有时候,你要他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教育”你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孩  相似文献   

10.
海南海口的高云老师写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但一直没有记录下来。直到今天听了余教授的“教学情境”,想着,还是写一写吧。一年级,第一节数学课,老师根据教材的第一幅图(小动物们背着书包上学校)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情境,声情并茂地开了口:“同学们,森林里的动物学校开学了……”话音未落,一名小女孩充分发挥了她响亮的童声:“老师是骗人的,我妈妈说森林里没有动物学校的。”于是,老师傻了眼,分寸有些乱,接下来草草带过。当这位老师回到办公室将事情告诉我们后,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哈哈大笑,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还真是实话实说,有啥说啥,一点也不卖老师面子。我讪讪而笑,因为呀,这孩子就是我班里的。心想:惨啦,以后我上课还怎么能“情境教学”呀?一假设一起去哪儿,这孩子岂非会说:我们不是在教室里吗?没有去那儿呀!先想想,如果是你遇到这样“拆老师台”的学生,你会怎么办?嘿嘿,我会把这“烫手山芋”扔回给她:“哦,森林里没有动物学校?那么老师请你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图上的故事,好吗?”看着课本上的图,不管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只要她能讲出来个头,我们就顺着她的故事继续编好了。让她有表现的机会,也让孩子们沉浸在她们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这样...  相似文献   

11.
注意力是什么? 小成是个8岁男孩,上小学三年级了。他的表达能力很强,平时小聪明不少,就是学习成绩有点糟糕。爸爸妈妈很焦急地带着他到我们这里来咨询。爸爸说:“谁都说小成聪明,他很小的时候就能把自己想的事情说清楚,还能讲很多故事。看了电视以后,他模仿得也很像。可是,为什么这么聪明的孩子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呢?”  相似文献   

12.
贴近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不要把孩子看得多能耐。你会发现,在孩子眼里,汽车司机要比汽车大王伟大得多。数学老师要比数学家更有智慧。 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努力读书,好为了将来。但是你可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对10年后的事感兴趣。因而与其告诉他“读书是为了将来”,不如对他讲: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好学生。 有位老师对一个三年级写作较好的学生期望是:长大后当文学家,并给他看一些《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之类的名著。可想而知,当孩子在读  相似文献   

13.
温柔的批评     
马卡连柯说 :“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 ,更应是一种艺术 ,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似的批评蕴含着教师人性的博大和境界的崇高 ,体现了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 ,润物无声。让我们看看中外教育家们是怎样运用这种批评的吧!一支笔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 ,一次她班上的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 ,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 ,也没有声色俱厉的批评 ,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 :“我知道你喜欢钢笔 ,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 ,趁别人不注意 ,…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三题     
“没收”掉的是什么小徐老师来找我,谈到一件事不知如何处理才好。原来他们班有两个孩子,买了一对玩具对讲机,课下不说了,就连自习课上都隔着远远的相互对讲通话。事情很快被老师知道了,对讲机也被拿到了老师那里。这使老师感到为难起来,她不知该怎么处理这对玩具才好:“没收”掉吗?于心不忍,孩子们实在太喜欢这个玩具了;还给孩子吗?又想孩子们不仅干扰他人,自己的学习怕也受影响不小。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遇到过一位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又非常可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既怕他,又爱他。可是,有一天,同学们发现…  相似文献   

15.
师者的责任     
曾听说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当她的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钢笔后,她没有指责,而是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个学生,并语重心长地时那个学生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送给你。我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几十年后,小有建树的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了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小学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周末到郊外游玩时拾回两颗漂亮的小石子,便拿去问他的老师。老师端详了好半天,总是认不出来。就抱歉地说:“我不知道,还是去问你的爸爸吧。”小学生的爸爸是地质物探队的工程师,识别两颗普通的小石子,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他看了小石子之后,思忖一下却对孩子说:“这是什么石子我也不知道,你明天再问老师,老师肯定会给你讲清楚的;顺便替我  相似文献   

17.
任教多年,经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天天给孩子讲故事,有时一次讲2~3个,可我的孩子却听了就忘,一个故事也说不出来。”其实,这些家长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给孩子讲故事讲得越多越好。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后来,我向家长介绍了一个诀窍——五天讲一个故事,收效甚好。 第一天,请幼儿自己看一遍家长事先选择好的新故事图书。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并提问:“这本图书上画了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等幼儿看过一遍后,家长再与他共同认识图书中的重要角色,并帮助他记住故事的名称。 第二天,家长与幼儿共同看书,并声情并茂地讲一遍故事,一边讲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幼儿不易理解的字词的含义,或用容易理解的同义词直接置换,并对故事内容作必要的讲解。最后,与幼儿初步地讨论故事的教育意义,可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惟惟分房记     
我与丈夫约定在儿子惟惟五周岁生日过后,就让他独自睡小房间。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每个适当的时间都会跟他说,惟惟长大了,再过几天就要独自睡觉了。让他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一天,惟惟告诉我要做作业。所谓作业就是复述老师白天给他们讲过的故事,让家长记下来。惟惟讲的故事是《我长大了》,内容是小猫看到别的小伙伴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便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他把故事内容记录下来后,就问:“惟惟也长大了,可以做什么呢?”他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就自己睡小房间吧!”“那什么时候开始呀?”“那就今天好了。…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儿子在江阴山观实验小学上一年级,那一年,我也非常幸运地成为了他们班级三个"故事妈妈"中的一员。我很喜欢他们学校的这个"故事妈妈"活动,因为我喜欢给孩子讲故事。我不光给他讲书上的故事,还给他讲我们身边的事,给他读报纸,讲新闻……凡是觉得对他有意义的事情,我都  相似文献   

20.
正李海又在考试的时候作弊了,英语老师气呼呼地把他交给了班主任徐老师。徐老师放下手中正在批改的作业,恨铁不成钢地望着李海。但是,徐老师没有训斥他,而是用一种舒缓亲切的语气说:"李海,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好吗?"徐老师微笑着,轻声细语地讲述着,"很多年前,也有一个和你一样喜欢耍弄小聪明的孩子,他特别讨厌考试,遇到考试,他的独门暗器就是作弊。"李海渐渐抬起头。很明显,他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兴趣。"那是一次普通的语文测验。语文老师照例将试卷发下来后,便站在讲台上看大家答卷。一道阅读分析题难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