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读完鲁迅小说名篇《药》之后,很多同学对中“黑的人”是否就是康大叔存有疑问,正巧秦刚余同志也认为《药》中那个“浑身黑色的人”为康大叔同行帮凶,并列举了一系列的疑点(见《语世界》2001.12)。笔认为这些疑点尚有可疑之处。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中的公式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往往侧重于“记忆一应用”的“平庸”教学模式,普遍认为公式的由来没有必要解释,只需死记公式和公式的使用环境即可,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平庸”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3.
读了王君老师《安恩与奶牛》的教学实录,我曾撰文(见《语文学习》2011年第6期)围绕“咬文嚼字”谈论其得失:王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表达.充分调动自己的体验去“咬文嚼字”.以打磨语感的教学策略和功夫.让我们欣赏到“有语文”的语文课,所得极丰:但她“删削”文本,直线、单一地将主题归结于“万物为一”的做法,最终损害了“咬文嚼字”.减损了小说阅读与小说阅读教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所“失”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习题课的教学流程,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种提高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即以有效活动承载有效语文学习。 一、多样活动贯课堂1.以“活动”引入新课。 (1)实物演示。如上《我会查字典》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拿出《新华字典》,看看《字典》有哪几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著名小说《药》的风格历来是人们极为关心的研究课题。许多文章在论及《药》的风格时都只说它的结尾才有阴冷的气息,对于它的整体风格,则往往避而不谈。《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4期)上有篇文章则说:“从《药》的结束部分……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和‘鬼气’。但是,如果把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和‘鬼气’理解成《药》整个小说的艺术风格,那是错误的。”这个论断是否正确?我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袁海燕老师的《浅谈夏四奶奶》(《中学语文教学》2001·11)通过分析鲁迅小说《药》中一个着墨不多的次要角色———夏四奶奶,来窥知当时社会全貌,更深刻地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旨确实极有帮助。不过其中有一个说法很值得商榷,现略陈管见。在《药》这篇小说的第四个场景“上坟”中,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有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袁老师认为夏四奶奶口中的“他们”指的就是那些“引导他(指夏瑜)走上革命道…  相似文献   

8.
陈刚 《文学教育(上)》2008,(14):102-102
新一轮的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中,第一课便选了鲁迅的小说《药》。小说以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秋瑾为原型,塑造了革命者夏瑜的形象。作者特意在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呐喊》自序)。  相似文献   

9.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徐江先生为展示自己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批判中学语义的“无效教学”,亲自到中学授课,并作《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一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详细讲述他的授课基本内容及设计理由。  相似文献   

11.
《药》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个重要的短篇,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前夕——1919年4月25日。《默》(1900)是俄国著名作家安特莱夫(1871—1919)的短篇小说,鲁迅把它译成中文。鲁迅在《<中国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指出,在《药》的结尾留有“安特莱夫式的阴冷”。本文试从时空结构、象征印象主义和“灵肉一致”三方面对这两篇小说作一比较,来认识“阴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药》是鲁迅小说的名篇,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曾经激励过五四革命青年们的心。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小说创作年代相对久远,内容题材远离学生生活,情节头绪繁多,结构形式复杂,把握小说的主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孙建忠 《物理教师》2010,31(12):17-19
1实验室装备使用情况及学生学习调查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中最基本的理念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特别强调“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选修2—3》的第三章是“统计案例”的学习,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师教学用书》中,均提出了对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建议.对于统计案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领会统计思想在分析和认识客观现象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从直观上感受方法的合理性,但不要求从数学上给出严格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并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新理念的确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现就本人近段时间的小说教学,谈谈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还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  相似文献   

17.
方亮辉  刘充 《小学语文》2013,(11):40-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称“语用”)的意义及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18.
陈孝春 《陕西教育》2001,(10):34-34
课堂激趣方法很多,常用常新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鲁迅小说《药》板书课题时“画蛇添足”,在其后面用彩色粉笔醒目地写上了“?”“。”“!”“?”。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性学习得到广大教师的理解和广泛运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能看到很多的探究看似热闹.实则流于形式.属于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如何让探究走出形式和低效.进行有效的探究.笔者在促进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探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各个学段安排了“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并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标(2011年版)》要求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苏科版《数学》每册教材在末尾编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大多数章节均设计了“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