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学校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不同视野中,"民族文化进校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涵,各自基于不同的立场,做出了多元化的解读.民族教育与文化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教育目的、社会需要、政策保障、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学校老师和学生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持续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寻见民族教育革新和文化传承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高中,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心理教育"三个融合"建设,所谓"三个融合"即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学校教学的融合,为此,学校确定了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学校以此进行国家课题"构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体系的研究"的实践探索,特设两个心育特色班进行全方位研究,并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文化作为软实力,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实现"中国梦"及提高综合国力的过程中,越来越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文化价值发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主要从"研究意义"、"基本内涵"、"表现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已有成果的思考和研究,有利于建立更加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理论体系,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建构,可以从挖掘属地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塑良好校园传统文化环境、丰富课内外教育活动载体三个维度着手,使之形成内强研究、外塑行为、注重实践的强三角架构。姜屯中学的"善文化教育"与北辛中学的"文化底色;因材发展",为区域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建构提供了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生态化"入学教育是借助生态学理念和方法来研究高校入学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具有生命性、生成性、回应性、系统性等特征."生态化"入学教育模式通过营造良好的入学教育环境,创设真实的入学教育实践情境、开展个性化的服务等路径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材料的分析发现,"十五"期间,我国民族教育立项课题的选题、研究力量、方法技术、成果质量及其效益,总体上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若干主题在研究视角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具有新意."十一五"期间,该领域要加强反思,在研究主题和研究设计等方面要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战后英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工人阶级状况,英国新左派的理论家们着力探讨了"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青年亚文化"、"消费文化"以及阶级、种族、性别等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文化实践"、"文化生产"和"文化政治"等一系列新概念,旨在揭示历史发展的结构性、多元性、重叠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他们力行"文化研究"是为了克服"经济决定论"的僵局,以确立一种总体化的"文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跨学科的"文化研究",他们.试图建立起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范式,以求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本文是对这种"文化研究"的理论路线及其基本观点的梳理,同时也是对这种"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评析.  相似文献   

8.
张文  叶兰 《学周刊C版》2019,(16):177-177
2017年3月,苏州市课题《唐文治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双融"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式立项,市一中从文化双融的角度尝试开展唐文治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本文为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尝试。  相似文献   

9.
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笔者开展了惠安方言文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研究。惠安方言文化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独特。作为闽南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被誉为"语言的活化石"的闽南(惠安)方言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本文结合实践,从惠安方言文化概述、开发策略与利用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惠安闽南语方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尝试将文化视角引入教育公平的研究,介绍了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以及威利斯的"亚文化理论",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对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启示.文化视角的引入为我们审视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并为教育公平的实践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受公共政策研究思维和视角的局限,教育政策研究多从"精英立场"出发开展研究工作,没有体现出教育政策的特殊性,忽视了教育政策的文化性.而教育政策自身的特点、政策与文化的关系等,为教育政策研究提供了从"精英立场"到"草根情结"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现代社会,尤其需要开展具有文化敏感性的教育政策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书名: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著者:顾明远 责任编辑:张金柱 出版:山西教育出版社 字数:216千字 定价:36元 中国有句俗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语比喻在实践之中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的彻底的解决.这种病症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里存在,在教育实践中同样存在.解除这类病症需要正本清源,需要寻找中国教育困惑的"文化"源头.正如顾明远先生说的. "教育有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人河中的活水,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就知道这条河的表面形态,摸不着它的本质特征,只有彻底把握住它的源头和流淌了5000年的活水,才能彻底地认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  相似文献   

13.
以电脑、手机、MP3为代表的"三大件"构建了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并进而造就了与之相应的文化现象.回归大学生活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和把握"三大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资源性意义,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是高校从思想上把守大众传媒阵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教育研究》2021,42(10):83-92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过程中,语言教育模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包括国家通用语、本民族语和外语.然而,相当部分无原创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教学质量不高.作者在进行三年多的相关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侗族地区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英语学科入手,结合双语教育理论,提出了"侗汉英"三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能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高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积极作为,尝试从"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课程"三层级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讲师、实践导师、实战良师"三师级教师队伍建设,"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思创融合"三融合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三个方面着手,探索构建"三层、三师、三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要建设现代意义的教师教育系统并使之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需要打造一个融人大学文化生态的教师教育文化子系统,对教师教育工作起价值引领、行为规范、品格形塑和氛围烘托的作用.有效的教师教育文化支持系统具有文化力量的浸润性、文化结构的完整性、文化生态的交融性、文化生成的动态性等特征.高师院校建构教师教育文化支持系统可综合运用理念统整、全员参与、全面融合、实践创生、传统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现代远程教育文化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研究,既是远程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远程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对文化研究理论的简单归纳基础上,本文就其主要内容展开了讨论,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教学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维度的十个方面.并指出了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营造健康和谐的远程教育文化生态,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校劳动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劳动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文化指向价值观培养、呼应新时代劳动精神、关注动手实践.中小学可以从"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文化环境""开展多元的主题活动,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借助多样的媒体平台,进行劳动文化宣传""发挥各界的协同力量,形成劳动文化价值认同"出发,探索学校劳动文化建设实践路径,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内涵,落实学校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构建特色德育模式,提高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全省中小学在地域、校本、班本三个层面进行特色挖掘与文化的培育工作。通过专题培训、论坛大赛、网络教研、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了教师特色文化的创建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同时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引领学生价值取向,体现主体内化,注重道德实践,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了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